绿色潮涌橡胶产业转型忙
发布时间:2023-3-9 13:26阅读:184
“中国是一个超过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走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道路,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也不可持续,必须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日前,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表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即走绿色发展之路。橡胶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橡胶产业自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橡胶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十四五”末进入橡胶工业强国中级阶段。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橡胶产业在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又该如何发力?
A 初级加工企业面临环保难题
天然橡胶作为一种具有优越综合性能的可再生天然资源,因其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和耐磨等特点,广泛用于国防、医疗、工业等领域。据了解,我国标胶的生产工艺按照造粒方式不同分为锤磨法、剪切法和挤压法三种,主要的生产流程包括鲜胶乳净化、胶乳凝固、造粒、干燥、分级、包装。乳胶的生产则是采用浓缩离心机,去除胶水中的部分水分,达到提升干胶含量的目的。在生产橡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加工污水,除橡胶乳清外,还有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类等,属于高浓度有机污水,需深度清理。
近年来,绿色转型的压力促使橡胶行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橡胶行业还面临很多挑战,如行业结构布局、资源投入力度、废橡胶综合利用的无害化回收,其中环保型利用仍是橡胶行业发展的难点。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橡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海南橡胶金橡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笃坤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绿色经济的号召下,橡胶行业绿色转型发展愈发受到重视。一些头部和实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在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技术改造与规模化合并、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而一些实力偏差的企业,本身利润微薄,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疲惫不堪,再无更多精力去转型升级,很可能陆续被整合甚至淘汰。
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蔡笃坤总结了他们遇到的一些环保问题。
其一,废气治理效果不理想。随着2020年对浓乳加工分公司废水处理升级改造项目的完成,废水处理能力和加工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基本解决,废水处理能力和效果有了提升。相比废水处理,废气处理更加困难。橡胶初加工阶段排放的废气含有恶臭气体,具有刺激性味道,主要排放方式为有组织排放(经过不低于1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主要来源一是胶园凝胶堆放、加工、干燥及包装过程中有机物分解的废气;二是用于鲜胶水原料保鲜的氨气挥发;三是凝固剂的辅助原料如甲酸、硫酸溶液的挥发;四是处理废水产生的废气;五是废水酸化、曝气处理时产生的气体。天然橡胶初加工原料存放、生产加工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无组织废气,其很难集中收集,导致治理困难。废气处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工艺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橡胶初加工行业的难题,也成为束缚橡胶初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其二,城镇化给橡胶加工厂环保工作带来较大挑战。橡胶加工厂建厂初期远离居民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后,很多居民把房子建在橡胶加工厂附近,有些居民的房子甚至与加工厂一墙之隔。由于橡胶加工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无组织废气,现有的废气处理工艺还不能有效治理这些废气,周边居民受不了这种气味,不断环保投诉,进一步给橡胶加工厂的环保工作带来压力。
其三,个别橡胶加工厂环保设施改造难度较大。个别橡胶加工厂的环保设施已经经过几轮改造,每一轮改造的施工方不尽相同,导致环保站内的设备衔接不够紧密、布局不够合理,提高了后续的改造难度。
B 环保型品种应用增长成必然
“目前,天然橡胶初加工的生产模式整体仍然相对落后,部分工厂一直延用20世纪50—60年代的传统生产线,存在人力投入大、利润空间小、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低、产品质量要求高、质量管控不精细、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现场管理复杂、生产环境较差等缺点。”蔡笃坤补充说,也有部分工厂进行了有效的优化和调整。
据他介绍,一是更新迭代生产设备,采购加工产能更高、性能更好的进口和国产离心机替代原有离心机,有效提高浓乳产品产能和产品质量;二是对杂胶生产线进行改造,实现一次压绉便能生产合格凝标胶产品,大幅降低凝标胶加工成本;三是对初加工的关键设备和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此外,他表示,“海南橡胶还开发了新的产品,拓展了天然橡胶的产品深度。一是研发气象气球专用浓乳,如近期网上热传的‘流浪气球’,就是使用的气象气球专用浓乳;二是研发大型工程轮胎专用胶——黏土母炼胶,提高工程轮胎的抗撕裂性能;三是开发环氧胶等一系列新产品。”
“长期看来,环保型橡胶品种的应用增长是必然趋势。”蔡笃坤称,天然橡胶的可持续发展愈发受到重视。德国轮胎制造商大陆集团找到一种标记可持续橡胶的方法,以帮助最终用户辨别轮胎所使用的橡胶是不是可持续来源,包括国内的玲珑轮胎在内,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全球可持续天然橡胶平台(GPSNR),以减轻天然橡胶产业链造成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土壤板结、土壤侵蚀和质量退化等)和社会问题(社区利益、劳工权益等)。由此可见,可持续天然橡胶前景广阔。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合成橡胶方面,由于合成橡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污染较大,在环保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合成橡胶主流产品也在向环保型品种发展,如轮胎原料合成橡胶等向更加环保的型号过渡,使用更加环保的溶聚丁苯和充环保油的1723、1739系列、稀土顺丁橡胶系列。
C 橡胶产业结构升级顺应时代
在节能减排和“双碳”背景下,国家对绿色经济发展尤为重视。绿色经济发展具体包括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具体到橡胶产业上下游,大致可以分为橡胶生产绿色化、助剂生产绿色化、轮胎及制品生产绿色化和轮胎及制品使用场景绿色化。
继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强调“完善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指出“完善天然橡胶扶持政策”。为了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2022年海南省和云南省分别出台了关于天然橡胶发展的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在加强胶园抚育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建设绿色高效高产胶园等措施下,保障我国天然橡胶产量和产能,通过更新改造低产低质胶园、推广应用绿色加工新技术新工艺,为天然橡胶产业提质增效。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橡胶在生产端已经发生变化,如海南橡胶的林间种植、养殖,云南地区的还林项目等。齐盛期货橡胶分析师高宁表示,在天然橡胶加工环节,从燃料的使用上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有助于降低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污染,长远核算还能降低成本。
“可以说,我国橡胶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稳产量、提品质。”光大期货橡胶分析师朱金涛表示,在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橡胶种植将由粗放向精细转型,橡胶加工也将由单一向深加工升级。未来,标胶向乳胶分流的趋势会更加明显。目前,海南基本以乳胶加工为主,云南已经开始布局乳胶产能。
在绿色生活方式的推进上,轮胎及制品的使用场景绿色化,更加符合生活方式绿色化的要求。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近5年都有30%以上的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驱动了轮胎市场革命。”高宁表示,为了跟上新能源汽车对新型轮胎的需求,重量更轻、刹车性能更强、滚动阻力更小、低噪音和防爆等新技术开始叠加到一条小小的轮胎之上,这种“堆叠BUFF”的新型轮胎,对橡胶原料的要求更高。
对于进一步促进橡胶产业绿色发展,山金期货能化分析师朱美侠建议,首先,利用环保、低碳和高效的橡胶原料及各种橡胶助剂,加大对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改进传统工艺,实现可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的新生产线,以产品结构升级实现降碳。其次,进行能源替代,使用新型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再次,提高废旧橡胶回收率,对废橡胶进行分类处置、梯次利用,胶粉、再生橡胶应作为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轮胎翻新作为减量化的主要方式,热裂解作为最终手段。最后,橡胶企业可以运用新的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不断拓展金融业务,以实现绿色发展。
朱金涛认为,橡胶产业绿色转型需要注意几个重点:一是推动天然橡胶低产低质胶园的更新改造,提升胶林的护理水平,从而达到提升胶水质量的效果。二是提升天然橡胶生产工艺,淘汰落后产能,通过组合工艺来解决天然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污水环保问题。同时,提升对橡胶籽油、橡胶木材加工等副产物的利用率。三是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生产利润,推进形状记忆橡胶、环保高分子胶、改性橡胶等高端特种胶的研发生产。”光大期货橡胶分析师朱金涛说。
蔡笃坤表示,实现天然橡胶产业链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是要完成产品升级,以常规天然橡胶原料为规模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以差异化、高端化、定制化产品为利润提升点,橡胶新材料以及橡胶木等相关产品为效率和能力的补充。第二步是客户升级,逐步建立分层次、差异化的良性客户结构。核心客户以长期稳定的合作及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供应为主,追求技术能力、品牌影响力以及经济价值的提升,主要包括业务量和稳定性较高的橡胶制品大型企业用户及国际大型贸易商。一般客户以常规品种大范围合作为主,追求市场占有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整体提升,主要包括中小型橡胶制品企业及中小型贸易商。第三步是实现天然橡胶初加工行业的绿色升级。通过优化加工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环保不达标加工厂、整合岛内现有橡胶初加工厂,形成全岛统筹布局的橡胶初加工网络,并在此基础上精深加工,规划在四川、安徽、青岛、江苏、云南、海南等地的布局。
D 橡胶期货
助力产业绿色发展
橡胶树自带“绿色低碳”属性,天然橡胶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有赖于整个产业经济价值的稳定体现,而橡胶期货正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橡胶加工领域不断提升智能化、环保化水平,加大高质量橡胶品种研发力度,减少废水废气排放是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但橡胶行业同时面临着下游需求相对疲弱、价格持续低迷的现状。天然橡胶期货为橡胶生产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规避价格风险的工具,帮助锁定加工利润,从而助力技术升级和环保转型。”朱金涛说。
目前,我国国内上市了两大橡胶期货,一个是上市时间长、成交量大、活跃度高的上期所的天然橡胶期货,其配有相应的场内期权,可以说是交易通道完备的期货品种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20号胶期货,主要对接的是新加坡20号胶期货,以进口天然橡胶为交割品,属于我国较早一批国际化品种之一。
“两大天然橡胶期货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形成期货联通实体的完整期现货体系。”高宁表示,天然橡胶作为绿色可再生资源,不同于石化生产的合成橡胶,具有可持续生产、环境污染小以及转型门槛低的优势。但受制于地理气候条件,我国自产的天然橡胶资源有限,进口依赖度超过80%。由于天然橡胶具有高度依赖进口和国产胶生产集中的特征,在生产、贸易等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了现货—期货—期权的完备贸易金融体系,衍生出仓单质押融资、含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丰富的金融贸易形式。
近几年,国内天然橡胶产业面临着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胶农收入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弃割砍树等影响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问题。在这样的政策背景和产业困境面前,上期所联合人保财险推出了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海南橡胶贸易风控部总经理樊小红表示,对于收入来源单一的胶农来说,天然橡胶价格持续走低直接导致其收入缩水,容易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和社会矛盾,而“保险+期货”增强了胶农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给予其适当的经济保障,能有效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
“‘保险+期货’充分利用期货期权的交易手段,保证了胶农的生产收益,有效稳定了上游的生产供应能力,并且帮助当地政府实现了脱贫任务,达到了助力天然橡胶产业绿色发展的目的。”高宁说。
此外,胶价低迷不仅导致胶农收入得不到保障,天然橡胶加工企业同样面临生存压力。胶价低迷,胶农割胶意愿薄弱,原料减产,加工企业长期“吃不饱”,产能低负荷运转,加之工厂设备折旧高,管理费用多,相关成本难以摊薄,最终造成加工企业长期入不敷出的局面。“目前,仍有一定比例的胶农未购买价格保险,希望未来能够加强宣传力度,扩大‘保险+期货’覆盖面,提高胶农割胶意愿,让‘保险+期货’更好地服务橡胶产业健康发展。”樊小红说。
“随着期货合约交易规则的完善、20号胶的国际化开放、期权市场的发展以及未来新品种的上市,都将为天然橡胶产业带来创新动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对冲工具。期货与期权协同并进,帮助天然橡胶产业平滑风险并提高收益,更好地服务产业绿色发展!”高宁如是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