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发布时间:2023-3-4 17:30阅读:217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杜燕飞)“过去这些年,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弹性越来越强,较好地起到了自动稳定器作用。”在国新办3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要既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又让企业和老百姓能够比较自由地结售汇,满足就学、旅游、进出口等合理的外汇需求。
“我们认为这样的政策应该坚持。”易纲表示,过去20年,人民币虽然是波动的,但总体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20%,平均每年升值1%;按照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实际有效汇率看,过去20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实际上升值约40%。
易纲认为,过去几年,波动率逐渐合理增大。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三次破“7”,但是很短的时间又回到了“7”以下,“7”不是一个心理障碍。“整个经济是稳定的,老百姓预期是稳定的,企业换汇,老百姓结汇购汇都是方便的,经济社会预期的稳定非常重要。”易纲说。
“总体看,人民币汇率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有一些小的双向浮动也是市场驱动,而这种波动对经济有好处,对进出口都有好处。”易纲说。
国际流动的逐渐恢复,会不会对经常账户下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收支产生影响?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这几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保持在2%左右,我国经常账户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合理规模顺差。
在潘功胜看来,影响外汇市场和汇率的因素非常多元,比如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偶发的风险事件、地缘政治等。主要表现在,第一,随着我国疫情形势好转,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前期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显现。第二,中美利差将维持稳定或者趋于收敛状态,美联储今年货币政策紧缩的幅度将趋于缓和,外溢的效应总体将边际弱化。第三,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人民币资产将展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第四,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呈现出新特征,外汇市场运行表现出比较强的韧性,市场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也更加理性。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维护我国外汇市场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潘功胜说。
谈及人民币国际化,潘功胜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经历了十几年时间,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开放水平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和计价等国际货币功能全面增强,人民币国际地位也有较大提升。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约占50%,2022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是42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3.4倍。二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权重排名现在是第三,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位列全球第五位主要储备货币。三是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不断扩大,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三大主要国际债券指数。四是人民银行先后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了全球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比较好的环境和机遇。”潘功胜表示,经过十余年发展,人民币已初步具备了国际化使用的网络效应,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融资中使用人民币以规避货币的错配风险的意愿上升,人民币投资和避险功能逐步增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更趋多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潘功胜表示,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完善跨境人民币基础设施,扩大清算行网络;加快金融市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进一步提高我国外汇和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构建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融资环境;支持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供给机制,丰富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体系,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的良性循环;提升在开放条件下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聚焦“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报道: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