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号令”重磅发布!黑色系全线飘红,北向资金扫货超百亿
发布时间:2023-2-10 10:36阅读:117
央行“1号令”正式发布
为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行为,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稳健经营,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2023年“1号令”,正式对外公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并将自3月1日起施行。
据介绍,该办法结合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特点,界定了金融控股公司关联方以及金融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类型,明确了禁止行为,要求其设置关联交易限额。办法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完善关联交易定价机制,建立健全关联交易管理、报告和披露制度,建立专项审计和内部问责机制。办法还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相关监管措施安排。
按照交易类型的不同,金融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包括四类。
一是投融资类:包括贷款(含贸易融资)、融资租赁、融资融券、买入返售、票据承兑和贴现、透支、债券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特定目的载体投资、投资于关联方发行的金融产品且基础资产涉及其他关联方的交易、证券回购、拆借、开立信用证、保理、担保、保函、贷款承诺以及其他实质上由金融控股公司或其附属机构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投资股权、不动产及其他资产,与关联方共同投资等。
二是资产转移类:包括自用动产与不动产买卖,信贷资产及其收(受)益权买卖,抵债资产的接收和处置,其他出售资产交易等。
三是提供服务类:包括征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法律、审计、精算、咨询等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金融信息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信息共享、金融交易风险控制、金融决策分析;信息展示、销售推介、委托或受托销售;有价证券交易经纪服务和承销服务;自用动产与不动产租赁、其他租赁资产交易等。
四是其他类型关联交易,包括存款、保险业务、投资于关联方发行的金融产品且基础资产不涉及其他关联方的交易以及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认定的其他可能导致金融控股公司及其附属机构利益转移的事项。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介绍,金融控股公司参控股机构数量多、业务和组织架构复杂、金融活动体量大、关联性高,规范关联交易管理是加强和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办法明确金融控股公司承担对金融控股集团关联交易管理的主体责任,规范集团内部交易运作,在做好自身管理的基础上,指导和督促附属机构做好关联交易管理,并统一管理集团对外关联交易及其风险敞口。这有助于推动金融控股集团提升关联交易管理水平,防范利益输送、风险传染和监管套利,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监管协作,指导督促金融控股公司认真贯彻落实要求,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促进金融控股集团健康有序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A股市场涨嗨了
A股涨嗨了!股民喜极而泣:“疯狂星期四”终于轮到我们股民了。
受消息面带动,昨日A股市场结束此前几个交易日的振荡形态,强势拉升,截至收盘沪指涨1.18%,深成指涨1.64%,创业板指涨1.74%。两市共4214只个股上涨,700只个股下跌,同时,北向资金结束连续四日的净流出,全天净买入超百亿元,达121亿元。
不仅如此,港股以及A50富时指数也同步上涨,其中,港股市场在午后强势上行,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涨1.60%,恒生中国企业涨1.73%,恒生科技涨3.16%。
事实上,1月金融统计数据发布在即,机构已纷纷预测1月信贷数据将实现“开门红”,或将刷新单月最高历史纪录。根据往年数据,2022年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3.98万亿元,2021年1月为3.58万亿元,2020年1月为3.34万亿元,2019年1月3.23万亿元。今年在国内宽信用政策力度加大的同时,国内经济活动加快恢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因此机构预测将出现超预期的新增贷款数据。
“春节假期后,人民币升值步伐暂缓、地缘政治消息扰动、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引发加息预期升温等因素影响,叠加经过前期3个月的反弹后市场已经累积了较大涨幅,A股市场出现调整,北向资金流入步伐也随之放缓。周四早盘受‘1月信贷数据大超预期’传闻影响,北向资金再度大幅流入A股市场,主要指数纷纷上扬。市场结构方面,早盘上证50和沪深300表现强于中证500和中证1000,午后中证500和中证1000涨幅超过上证50和沪深300。”
事实上,海外机构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复苏、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是有数据依据的。从1月公布的PMI数据来看,中国PMI(50.1)自2020年9月以来首次超过美国PMI(47.4),中美经济基本面也逐渐由“美强于中”转为“中强于美”,从去年11月开始的“中国复苏”交易目前仍在持续。
“尽管中美利差仍然较大,但是中国的风险资产已经可以提供较好的风险补偿以及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且偏强,在这样的背景,外资持续加配A股也是符合逻辑的。”海通期货股指分析师许青辰表示,另外,A股全面注册制的实施以及近期ChatGPT概念相关的数字经济股票的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以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为代表的中小创股票的表现,由于其股价较高的弹性,强化了市场的赚钱效应,进而逐步激活了市场的看多情绪。
此外,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春节假期前一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实现净投放20450亿元,创单周历史纪录。春节假期后,央行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逆回购操作,但由于到期逆回购较多,出现较大规模的资金净回笼。1月28日至2月7日,央行净回笼资金超过1.5万亿元。为稳定流动性、缓解资金面紧张态势,2月8日和9日央行分别净投放4860亿元和3870亿元。陈畅表示,在此背景下,短期短端利率继续上升空间较为有限。
“我们可以看到,在春节后,央行逆回购方向上其实是以净回笼货币为主的,而近两日货币的连续净投放则释放出央行呵护资金面、确保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信号。从历史上看,2月流动性因素除了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到期和春节后现金的回笼以外,还有缴税、财政债净缴款、存款缴准等,2月份与3月份均为缴税常月,故预计缴税、财政债净缴款、存款缴准的影响或将较小。接下来一段时间资金面将继续维持偏稳健、偏中性的状况,宏观流动性方面或维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进而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整体下行。”许青辰介绍说。
在陈畅看来,经过三个月的上涨,市场已经累积了较大涨幅,指数层面短线出现振荡调整较为正常。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处于复苏初期且稳增长信号仍存,从基本面角度来看本轮春季“躁动”行情并未结束。
“从全年来看,我们依然保持乐观,以中证全指为例,风险溢价对估值的变动存在领先性,而信贷脉冲对EPS盈利的变动存在领先性。以指数的风险溢价和信贷脉冲为核心预测指标,我们预计,中证全指在2023年估值或将提升14%左右,EPS或将同比增长7.1%左右,整体下来全年的涨幅或超过22%。因此,就目前来看,我们倾向于认为A股市场仍然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黑色系表现强势
作为带动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抓手之一的基建同样备受市场关注。昨日,黑色系全线飘红,其中,铁矿石、铁合金期货涨幅居前,螺纹钢、热卷期货同样表现亮眼。在市场人士看来,成本支撑走强叠加需求环比好转,推动黑色系走高。
“元宵节后,下游复工复产环比回升,成交量略有好转,周度累库速度有所放缓。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螺纹钢总库存周度增幅由上周的151.95万吨收窄至本周的109.84万吨。同时,原料价格坚挺,尤其是铁矿石价格涨幅居前,与近期海外发运偏低,以及市场传出必和必拓西澳团队成员在黑德兰港铁路场发生事故,恐影响铁矿石运作的相关消息有关。”
此前,黑色系期货整体明显回落调整,找钢网行业大数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亮表示,当前钢材市场仍然处于需求验证阶段,叠加原料及钢材冬储成本较高,成本支撑及需求预期下,黑色期货抗跌性明显增强,短期存在反弹诉求;此外,市场预期1月份社融数据比较高,并且基建、城投贷款以及制造业是1月份信贷投放的主要方向,受此消息影响,不仅黑色期货市场出现反弹,股票市场亦明显走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下游略有好转,但建材市场节后需求恢复仍然较慢,本周成交环比仍处于偏低水平。2月8日,全国建材成交量10.05万吨,较前一日增加3.16万吨。
“贸易商情绪受期货盘面影响较大,随着钢价企稳探涨,市场报价也跟随小幅调高,同时部分终端工程用户存在索货的动作,不过成交增长整体有限。目前来看,政策利好的强预期边际影响递减,需求兑现之前,政策加码尤其是楼市政策持续支持仍是提振信心、增强预期的直接驱动因素。”
曾亮介绍说,目前来看,建筑钢材市场投机氛围有所增强,同时终端需求逐步启动,但基建和房建需求的恢复情况有所分化,具体表现为房地产用钢需求恢复相对较慢,而基建项目随着资金的逐步到位,整体需求恢复相对较快。2月9日,找钢网平台钢材成交量14.4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8万吨,同比增幅24%。
“当前钢材市场仍处于需求验证阶段,但是考虑到春节前市场对于今年的政策预期和需求预期都比较高,‘强预期’的兑现接下来需要观察宏观政策端更进一步的利好、基建需求有更亮眼表现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企稳。”曾亮表示。
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基建发力将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复苏的主要支撑,曾亮认为,2023年基建托底经济有望继续延续,2022年下半年投放7400亿政策开发性金融工具、新增8000亿信贷额度、引导商业银行跟进的项目累计授信额度超3.5万亿,随着项目逐步落地,预计或将对2023年基建投资起到一定拉动作用。
在此背景下,今年黑色系将表现如何?对此,曾亮表示,由于欧洲等海外经济体面临衰退,出口承压,叠加房地产或有一定下行压力,全年整体用钢需求或继续小幅下滑,钢材供应或跟随需求略微回落。同时考虑到国内稳增长优先级明显提升,全年经济有望呈现复苏态势,基建有望继续加力提效,制造业内需逐步改善,下半年钢材需求或迎来企稳修复。价格方面,预计2023年钢价或呈现“两头高,中间低”态势,钢价重心或继续小幅下移,价格高点或出现在下半年。
“‘金三银四’是传统施工旺季,基建有望持续发力,对钢价形成一定支撑。但对于螺纹钢来说,房地产占比超过50%,房地产对用钢需求的拉动仍将是关键影响因素。”刘培洋表示,目前来看,政策发力点主要集中在保交楼的竣工阶段,而对于用钢需求主要环节新开工这部分的提振非常有限,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强预期”的逻辑接近尾声、需求进入证伪的阶段,钢价或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调整。
铁矿石方面,在地产用钢大概率继续下滑以及出口放缓的情况下,国内粗钢产量或继续小幅下降,2023年国内铁矿整体需求仍将处于下行通道。而铁矿石供应方面,按照目前各大矿山计划,2023年铁矿石总进口量或增加2130万吨,国产矿或有300万吨的增量,铁矿石供给全年增量或在2400万吨以上。通过供需平衡预估表来看,铁矿供需格局整体偏宽松,港口库存或进一步累积,铁矿石价格中枢或继续下移。
焦煤方面,蒙煤与俄煤进口存在较大的增量空间,澳煤存在放开预期,国内煤矿也存一定增产空间,焦煤供给端整体预计有较大增量,结构性紧缺有望明显缓解,焦煤高估值、高利润面临下移。
焦炭方面,考虑到焦煤供给回升、估值下移,焦炭成本或逐步下降,产量有所回升,同时考虑到海外需求减弱或导致焦炭出口量有所下降。国内需求方面,铁水产量大概率继续下滑,对焦炭需求或进一步减弱。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