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夜读│王思政:把一颗怎样的“心”,托付给这个时代、这座城市、这份事业
发布时间:2023-2-7 22:54阅读:264
编者按
王思政
现任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和巴黎高商(HEC)。长期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系统工作,曾主持过多项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项目、规划、政策的管理、策划、编制工作,有丰富的实操和研究经验。先后担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总经济师,上海世博局副巡视员兼综合计划部部长,上海市信息中心主任,上海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和巡视员等职。发表文章五十篇,多次获得省部级决策咨询成果奖项。2004年和2010年两次荣获国家荣誉称号。
永远记得这一天,2019年1月4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办公会上宣布,我退休了。从科员到巡视员、从黑发到白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不喜欢到深深热爱,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这个大家庭干了近36年。说要离开了,还真是不舍。送别老同事福明同志时,他引用了一句名诗,“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想再加句话,“我会带走长久的思念、深深的眷恋”。
1
认真积累好每个人的财富
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可能是因为老了,时常会想起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工作的许多第一次。1984年我第一次出差去国家计委(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菜鸟新人一个,站着汇报工作,办公室里挤满各地来汇报联系工作的人,实际上也没地方坐。后来和一些处长、司长都成了朋友,其中有几位升为部级领导后至今仍有联系。
1985年我第一次去广东深圳出差,首先去考察宾馆。当时上海的宾馆不能随便进,因为是涉外场所,甚至要开介绍信。广州市计委(原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的同学请我去白天鹅宾馆,喝了平生第一杯咖啡,由于价格远超认知,我喝得浑身冒汗;然后又去中国大酒店打了平生第一场保龄球。到深圳沙头角买了几块力士香皂回来送人,人见人爱。
进计委工作后我参与经手的第一个大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美元,引进三条西德二手远洋渔轮(第一条船上有七条加工流水线),填补了我国远洋渔业的空白。三条船分别取名“开创号”“开拓号”“开欣号”。我至今对李功豪老主任心存感激。因为当年这个项目争议很大,要远赴一万海里之外的阿拉斯加白令海峡去捕鳕鱼,万一遇到风浪沉掉,一切泡汤。那个年代外汇非常稀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张国宝回忆,1980年中国外汇储备是-12.9亿美元,1981年是27亿美元,1990年才达到100亿美元,那时勒紧裤带出口创汇是重中之重。老李对我讲,小王你放开干,好好研究国外人家是怎么干的,有问题我负责。各位年轻人是否希望这样的领导多一些?最后经过充分论证和基层的大胆试大胆闯,把项目做成了,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倒逼了人员出入境、外贸进出口、外汇收支等多项制度改革,引领了中国远洋渔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期,由于分管外汇外债,我参与了上海、也是中国第一次去日本、英国、美国发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参与筹建外汇调剂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前身)。1986年,国务院以“国函(1986)94号”文件批复上海自借自还32亿美元,上海设立“九事专项”,成立九事公司(全国首家政府性投资公司),并将之做成长久的事业,我参与了项目的外汇平衡协调,当时的金融创新力度很大。我还经手引进了全国第一条猪肉分割小包装生产流水线和专用面粉生产线(能生产一百多个品种,之前只能产标准粉、富强粉两种)等开创性项目。
1988年我第一次出国就跑了7个国家,在外45天。当时条件差,办展会都是自己动手布展,回来时已经累瘫了。第一站到美国,那种对认知的冲击,现在的后生恐难以体会了。我参与筹建了中国最早的外高桥保税区和第一批出口加工区。后来分管机动车牌照额度拍卖,探索宏观调控加市场配置资源,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网上拍卖市场;我还有幸首批参与世博会申办(牵头负责选址、投资平衡、客源预测和全市基础设施配套等)、筹办以及后世博等工作,获益良多。2009年开展“世博后续利用研究”,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历史上唯一满票通过的一等奖。我还参与了迪士尼和特斯拉项目协调,深刻认识到从引资到引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性。组织上还安排我去市信息中心和投资咨询公司任主要领导,又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以上这诸多的经历都是我的精神财富,送也送不掉,让我受益终生。
2
做一个用心的旅行者
在阿里海拔5400米的天路上
春雷主任说,每个人的工作经历就像一路看风景。我理解,每个人看到的风景、对风景的领悟、参与风景建设的投入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你的用心、努力,还要加一点运气。
到目前为止,本人已从事过农民、工人、公务员、事业和企业等5种职业,服务过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接近一半的业务处室和两个系统单位,参与了9个“5年规划”,与上海市发展改革委13位主任共事过,在5所国内外的大学念过书,洽谈贸易、走访考察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0个城市)。接下来打算读第六所大学——老年大学,从事第六种职业——做老师。
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工作了近36年,我先后干过、分管过外经、内贸、旅游、会展、规划、投资、城市、产业、科创、稽查和社会事业等业务。前20年主要从事涉外经济工作(外贸、外汇、外债平衡、外资、海外投资等),当年在外经贸委、外资委共事的一些老处长,他们平均去过70-80个国家和地区。有时碰在一起,他们会说,这个国家、那个城市我们去的次数比你多,为什么你能看到现象背后的东西,提出不一样的思路方法。我想这可能是我好奇心比较重,喜欢刨根问底,喜欢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退休后,我给自己写了四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无数事,阅无数人。离任上海市信息中心主任时我也给自己写过一句话:分享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价值提升的快乐。希望年轻同志多点好奇心,多做有心人。记住周波老领导的教诲,多点小学生初学者的心态,多点中学生情窦初开般对工作的热爱,多点博士生刻苦钻研的牛劲,多点农民工吃得苦中苦的拼搏。所有的经历和知识都是有用的。
参加机关羽球比赛
3
初心是慢慢形成的
刚进市计委(原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工作时,我其实一点也不喜欢这份工作(儿时的梦想是野外探险),天天打算盘,画表格,做计划平衡,搞工商衔接,没什么初心。
当然我们那个年代,见少识短,不像现在有些年轻同志一开始就想得很明白。一定说要有的话,那就是认认真真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
想想我们都年轻过,那时还是蛮皮的,一天的工作半天多就完成了。80年代中期,委里配了最早的一批电脑(苹果286),下午4点一过,和几个小年轻溜进小房间去玩游戏,慢慢居然能打到满分。后来被教科文处老处长发现了,向我的老处长告状。老钱对我讲,知道你年轻坐不住,给你加个任务,下午空了,到南京路去逛一圈,看看市场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当时价格闯关,经常发生排队抢购),回来时顺便买点大壶春生煎馒头,大家当点心。老李、老钱经常要求,熟记中国和上海两套数据,这是计委的吃饭家伙。后来又加了套国际数据。老领导老同事的传帮带,此生难忘。
可能是我运气好,参加工作43年,一路上遇到的都是好领导好同事。久而久之,自己也形成了一个理念:对下属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大多数人放在合适的位置都会发光。我时常想起春雷老领导的教诲,不让奸猾者得益,不让老实人吃亏,重用德才兼备者。做到快退休了,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思路点子也多了,已经把职业当事业做,把单位当成家,现在有点初心了,这个初心就是珍爱三个朋友。
1、珍爱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这个大平台。
参加市编制办志书论证
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这个平台上,每天学习新事物,研究新问题,结识新朋友,综合统揽,站高望远,创新发展。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市里四套班子许多领导都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工作过(匡迪老领导80多岁了,还活跃在一线)。周边人都是“油菜花”(有才华的人),时时与高人同行,不行也行;经常与领导开会,不会也会;常常与大师沟通,不通也通。最忙时,一个半天要与市领导开5个专题会,每个月都有专家会和企业调研会。大家不要辜负这个平台,要为之夯实基础,不要怕吃苦。经历点苦难,有助于成长。
2、珍爱上海这个伟大的城市。
参加双创论坛主旨演讲
上海是一座独特的城市,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融合创新的海派文化。历史上许多朝代禁贸禁海,我们一直惧怕蓝色的海洋。“上海”是一个例外,大气、开放、包含、谦和,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乘风踏浪,双向流动,向上突破,从而成为先行者、排头兵。上海的海派文化融合中国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外国文化和移民文化于一体,是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发祥地,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许多大事件发端于此。
以前有老外曾发自内心对我讲,你们作为一个上海人非常幸运,这是一个能干事、能干大事、能干成事的城市。小平同志说过,上海是我们的一张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因此,无论作为老上海人、新上海人,我们都应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所有对上海的批评都应作为前行的动力。
3、珍爱这个难忘的时代。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上海历经磨难,危中寻机。从全球一体化到数字一体化,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蕴含无限新机。越是困难,上海的开放度会越大。虽然挑战风险巨大,但这是新机遇诞生的阵痛期。面对百年变局,要拨开迷雾,看透黑暗,保持定力,练好内功。要激情再现,大胆改革,制度创新,扩大开放,发展经济。过去,勤劳革命功不可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未来,中国要建成世界强国,还要强调智慧革命,智慧革命加上勤劳革命,才能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
如果说这辈子做了些上海第一、中国第一的事,那么我相信未来年轻的同事一定能做出更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事,到那时候别忘了分享,我会默默为大家鼓掌。这一生非常幸运,有幸成为一名经济工作者,成为40多年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其实个人的力量十分渺小,只是生逢其时其地。由于父母的造化将我生养在上海,市计委老前辈将我选进这支队伍,在组织培养和领导同事帮助下能尽一点绵薄之力,又赶上一个能做事的好时代。
(根据2019年1月4号告别感言改写)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