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财月报:全年生猪出栏近7亿头,增长4.3%!18家巨头养了全国1/5的猪,全年增长超33%
发布时间:2023-1-17 13:28阅读:403
中国生猪产业农财月报2022-12
一
成本与价格
1.1 猪价走势
2022年全年猪价呈现出先低后高的走势。
2022年最低猪价出现在3月21日,仅有5.83元/斤。
4月猪价开启上涨,5月规模化养殖开始扭亏为盈,10月迎来当年猪价高峰,最高价出现在10月19日,全国均价达到14.21元/斤。
极值点相差8.38元/斤。
2022年全年均价9.5元/斤。
2023年,猪价持续下探,1月中旬,全国均价降至7元/斤左右。
2022年与2021年猪价几乎呈现镜像。2021年均价比2022年高0.7元/斤。
2021年周均最高18元/斤,2022年周均最高13.83元/斤。
2021年周均最低5.77元/斤,2022年周均最低6.26元/斤。
2022年猪价变化较2021年更平缓。
1.2 二元母猪与仔猪价格走势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2年11月,全国二元母猪销售价格43.36元/公斤,环比下降0.7%,7个月来首次环比下跌。仔猪价格为46.43元/公斤,环比增长0.9%,同比增长75.2%,为近17个月的最高价。这也是继2022年6月后,仔猪价格连续五个月高于二元母猪的价格。
12月,仔猪开始陷入滞销。从2022年4季度开始,企业增加了仔猪的销售量。根据《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调研,至2023年1月,多地7公斤仔猪均价在350元左右,个别猪场报价已低至200多元一头,低于成本线,已有养户积极抄底。
1.3 成本与利润
11月开始,利润从10月的高点急剧下滑。根据统计,2022年养殖综合成本比2021年有明显下降。2021年,规模养殖平均成本高达2542元每头,而2022年平均成本则在2039元每头(截至11月)。头均成本降幅达到503元。正因成本差距显著,2022年规模养猪头均利润比2021年高出近460元每头。
1.4 企业全年成本对比
2022年多数企业年末成本相较于年初有一定程度下降。
完全成本下降0.1-1.4元/公斤,仔猪成本下降10-90元/公斤。
但多数没有达到成本目标,且依然有企业在2022年成本有上升。
栏舍利用率、饲料原料上涨均对成本带来影响。
2023年,增效降本依然是企业关注重点。
1.5 企业全年生产成绩对比
2022年,各大企业生产成绩有明显提升。
如牧原2022年末能繁母猪基本变化不大,占全国总量比例约为6.4%。但全年出栏生猪估算占全国总量9%左右。粗算牧原母猪的生产效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
粗算牧原每头母猪每年提供仔猪数比全国平均水平多6.2头。
侧面说明了养猪技术水平的分化也在变得越来越明显,大型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二
大型养殖企业产能及出栏情况
2.1 2022年大型猪企生猪销售情况与2023年目标
18家头部企业总出栏1.35亿头,总体比2021年增长31.33%。
2021年,18家企业出栏量约占全国比例15.35%。
2022年,该比例或上升至20%。
此外,仍有其他百万级知名企业出栏未纳入统计:双胞胎、巨星、德康、扬翔、正大、华统、佳和,新五丰、力源、金龙、环山、大象、铁骑力士……
TOP30总量占比离占全国总量30%或许不远。
2.2 2022年上市猪企出栏量月均走势
2022年,大型企业占比提升迅速。
将14家上市企业的出栏量走势与变化趋势对比,二者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
其中牧原出栏走势变化与总体出栏量走势更贴近。
14家企业中,牧原出栏量成为总体趋势的主导。
其他企业出栏走势相对离散。
2.3 top25猪企2022年末能繁母猪存栏与2023年规划
2022年TOP25猪企能繁母猪总存栏946.3万头。
TOP25掌握母猪占全国比例21.6%。
其中牧原拥有母猪最多,年末存栏281.5万头,约占TOP25的30%。
从统计数据来看,TOP25猪企2022年末能繁母猪存栏约等于3个牧原。
从企业之间出栏量比例来看,部分企业产能在2022年或暂未兑现,预示2023年巨头产能将持续释放。
Top25养猪企业能繁母猪总量增5.4%。
只有温氏2022年能繁母猪存栏有大幅增长,增长了30万头,其他企业多是与2021年保持持平,变动幅度在增减5万头左右。
头部企业2022年能繁母猪的增长幅度远低于生猪出栏量。
分析与几大原因有关:一是能繁母猪优化,生产效率提高了;二是巨头前期扩张的产能在2022年得到了有效释放。
头部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出栏量占比有大幅提升,但母猪占比增长并不显著。
预示2023年头部企业总体出栏占比增长或会相对放缓。但从单个企业来看,部分企业增长率依然很高。
2023年多家企业依然提出了50-100%的出栏量增长目标。
也有部分企业提出了2023年继续大幅提升能繁母猪存栏的目标。(如图)
2.4 上市猪企2022年生猪销售收入
2022年尽管平均猪价比2021年低,但多数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上升,实现全年盈利。
头部企业年营收增幅超40%。
牧原股份生猪销售收入遥遥领先,来到1197.63亿元。
2.5 上市猪企生猪销售体重
2022年12月,各大企业生猪出栏均重115.92Kg,环比上升0.59%。
2022年全年出栏平均体重111.82Kg。比2021年少7.7公斤,降低6.44%。
2022年最高平均出栏为温氏119.88公斤。表现平稳。
进入四季度后,出栏体重离散度有明显提升。
10月份后,部分企业提高了仔猪出售的比例。
2.6 屠宰与食品(2022年)
(数据来源:上市企业公告,采访资料整理)
三
全国生猪产能
3.1 全国能繁母猪保有量变化
2022年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88万头,环比增2%。据统计,较2022年最低点(4月)多211万头,增长5%。产能进一步在黄色区间内上行。
年末生猪存栏45256万头,增长0.7%;全年生猪出栏69995万头,增长4.3%。
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按照生猪产能调控要求,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
1.绿色区域: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含95%和105%两个临界值)。以市场调节为主,不需要启动调控措施。
2.黄色区域:产能大幅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含90%和110%两个临界值)。启动相应调控措施,与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到正常区间。
3.红色区域:产能过度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强化相关调控措施,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到正常存栏水平。
2022年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88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7%,产能连续4个月处于黄色区域。
3.2 各省生猪产能变化
四
饲料产量
4.1 全国饲料产量
2022年11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579万吨,环比下降3.5%,同比增长5%。
2022年1-11月,全国工业饲料累计总产量26831万吨,同比上升0.05%,几乎与2021年持平。
2022年11月,主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产品出厂价格环比小幅增长,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以降为主。
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37.4%,环比增长2.8个百分点;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4.7%,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
4.2 2022年饲料原料价格走势
2022年饲料原料成本呈现大幅上升。
玉米全年均价同比上涨200元每吨,高点来到3100元/吨。
豆粕全年均价同比上涨1100元每吨,高点来到5600元/吨。
配合饲料平均上涨400元每吨,高点来到4100元/吨。
部分企业成本先降后升,或波及2023年,养殖成本或有较大压力,增效降本依然是关注的话题。
2022最高猪粮比出现在10月,达到9.47,年末下降至7左右。
五
猪肉屠宰量与进口量
5.1 猪肉进口量
2022年1-11月累计进口猪肉155.75万吨 ,同比减少56.0%。
5.2 猪肉屠宰量与月均走势
2022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2269万头,环比上升8.2%,同比下降14.3%。
l2022年1-11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25448万头,同比增长17.7%。
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增长4.6%。
六
动保
6.1 通过新版兽药GMP生产企业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通过新版GMP企业汇总,共1273家。
此前截至7月9日,通过企业为886家。5个月增加了387家。
比新版GMP实施之前1665家减少23.54%。
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山东、河南、四川、江苏、广东、山西。
山东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
6.2 动保企业业绩
受到下游景气程度和新冠疫情影响,动保领域2022年遭遇起伏。
2022上半年动保企业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三季度开始迎来回升。
不过从近5年的业绩可见,头部动保企业随下游的转型和集中度的提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6.3 动保领域2022年重点产品
2022年蓝耳病相关产品是动保领域的热点,其中蓝耳灭活苗更是成为行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农财智库》2022蓝耳苗市场调研显示,2/3 的猪场使用蓝耳苗,其中46% 免疫场使用灭活苗。
两年来,蓝耳灭活苗生产企业增加 10 家以上。灭活苗签发批次数也在逐年上升。
先打后补进一步深化,2022年口蹄疫苗市场竞争激烈化。
国产圆支先发制人,圆支新品频出,尽管基数相较于圆环单苗仍然较小,但年增长率超过100%,或成为单品超车新赛道。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