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创造价值,创新擎领未来——专访金仕达总裁张治国
发布时间:2023-1-12 14:11阅读:275
明显可以感到,这几年来,金仕达在市场上有了许多新动作,尤其是服务期货行业、深入实体企业方面,取得了比较多的成绩,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2022年,金仕达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系统荣获第八届证券期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展现了金仕达精研创新科技,致力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的雄厚实力和拳拳之心。
据了解,金仕达是在证监会登记备案的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先进企业,专注于资本市场和企业风险管理等专业领域。公司核心产品聚焦于三大业务板块——金融市场交易管理、金融风险管理和产业风险与交易管理,这三大业务板块都和期货行业息息相关。
伴随着市场认可的增加,金仕达也开启了自己新的战略布局。
期货日报:金仕达业务构成方面,目前和期货行业的结合点在哪里?
张治国:金仕达核心产品聚焦于三大业务板块——金融市场交易管理、金融风险管理和产业风险与交易管理。
这三大业务板块与期货行业都是息息相关。我们为期货公司提供了一系列高于行业水平、全方位、高质量的系统软件和服务。而且早在2018年,我们围绕如何帮助期货公司降本增效制定了“五年规划”,从强化核心系统、提升运营效率、服务买方市场,三大维度助力期货行业信息系统的持续建设。
公司打造了覆盖期货全市场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对于期货交易的诉求,比如:针对普通投资者,金仕达提供金掌期App;针对专业投资者、私募和资管等机构客户,提供易经金综合金融终端,KGo资产管理系统及FPGA行情全面解决方案,QFII系统,FIX交易平台等。
金仕达还推出行业领先的新一代分布式核心交易平台DTP,及期货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以满足期货公司数字化转型的迫切诉求。比方说,围绕交易业务场景,我们基于交易所级别的技术架构,依托完全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容错总线和内存数据库,推出了新一代期货分布式交易系统DTP-F,为各期货公司会员单位、程序化/量化交易者、各终端厂商等,提供契合机构化时代,高性能、低延时、高可用的柜台交易系统。
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行业的初心和使命。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发展经过十年来的发展,已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在生产经营中采用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工具对大宗商品进行价格锁定和风险控制。
金仕达秉持“科技赋能、产业报国”理念,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升级风险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开放共赢为路径,携手期货公司、产业共同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贡献力量。
期货日报:过去在金融科技领域,期货行业和实体企业结合的困惑点在哪里,金仕达解决了什么问题?
张治国:整体而言,期货行业IT投入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为此,金仕达推出KSP微服务平台、Gemini开发平台等研发工具,以满足不同期货公司对于自身IT建设的个性化需求,让技术和业务的发展相得益彰。
第二,实体行业参与期货套保业务的规模仍然相对较小,需要期货公司携手技术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共同为产业客户出谋划策,最大化发挥期货市场三大功能。
以套保业务为例,近年来,由于全球产业链供需关系失衡,导致许多实体企业原有的风险管理方案和套期保值头寸反而成为经营隐患,在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时,很有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企业通过期货衍生品系统化专业化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尤为迫切。
我们走访了上千家企业发现,在开展套期保值时存在“交易分散、管理低效;风险难以实时全面管控;人工制表压力较大;期现匹配调整难度高”等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行业内针对性解决上述痛点的信息化系统较为稀缺。
从国资委8号文、17号文,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均凸显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金仕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打造了包含企业套期保值交易风险管理系统(HMS),大宗商品交易风险管理系统(CTRM),大宗商品电子商贸平台等在内的大宗企业期现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实现对产业链、供应链客户的套保业务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助力实体企业提升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能力,强化供应链安全,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科学性。
目前我们的系统已在数十家大型央企、国企企业成功落地,覆盖有色、黑色、能源化工和农副产品行业的生产型、加工型和贸易型等实体企业。
期货日报:在深入期货市场过程中,发现和行业的结合中还有哪些难点,有没有解决的空间,未来发展潜力都有哪些,金仕达如何寻找结合点进一步拓展?
张治国:国内期货行业发展比较快,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系统建设和业务发展不同步的情况,一方面是如何响应快速迭代的新兴业务形态,另一方面是如何从国家层面满足国内金融系统建设安全。
期货市场既是价值交易的场所,也是风险交易的场所。过去十年来的发展,期货公司积攒了大量交易、风控、运营等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系统之间存在数据、消息、文件等的割裂,无法顺畅流转,这势必会给期货公司未来的高效发展造成阻碍。特别是随着期货公司业务规模大幅提升,业务结构渐趋多元,期货公司的交易、账户管理、风控等等基础设施系统,亟待新一轮进化。
以数字中台为例,期货公司普遍关心企业数字化运营,尤其关注开户、营销、客户回访等内容,中台战略能够支撑期货公司灵活多变的展业形式。比方说,通过数据中台对潜在客户,已有客户进行分析,提高对潜在互联网客户的转化率与深度挖掘,以更直观的技术手段为管理层、业务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支撑。
金仕达始终秉持着“互联互通、开放融合”的发展理念,携手期货公司共同打造快速迭代的开发平台,也给其他供应商、自建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中台保障。从数据中台到技术中台再到业务中台,金仕达结合分布式总线等全自研技术,打造了统一账户平台、统一风控平台、统一资金平台、统一结算平台、综合管理平台等上层应用,为期货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从底层架构、业务系统到核心系统全面重构的强力支撑。
另一方面,金融信息系统的建设安全,事关重大,由于金融场景的特殊性,对于系统建设的稳定性、及时性要求极高。金仕达基于二十多年期货行业系统建设经验的积累,能够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深度贴合金融场景的特定需求。金仕达抓住信创潮流,拥有新一代分布式容错总线、内存数据库等多项自研技术,且性能比肩国际领先技术厂商,特定场景表现甚至更优。金仕达已率先完成与国产生态厂商的软硬件适配落地,通过核心解耦、国产数据库适配、分布式技术组件构建等工作,为期货公司降本增效的同时,满足自主可控的监管要求。
我们的系统目前在近90家期货公司稳定运行,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期货日报:金仕达是如何增强自身,在行业内保持核心竞争力,如何打造自身的队伍,和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张治国:作为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商,金仕达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我们设立集团级智库金融科技研究院,以及企业级研发基地武汉研发中心,不断扩大分布式交易技术、风险管理数智化、科技赋能产业链安全等领域的优势,不断提升内在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并且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响应“服务实体经济”的国家战略,把这么多年在核心交易与风险管理等领域的业务理解和技术储备,转化成有效工具,为实体经济输送科技力量。同时,我们也以科技助力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维护金融安全,为国家重点领域核心软件实现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金仕达有着非常突出的科创属性,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目前有授权专利及软著近400项,以及CMMI5、ISO9001、ISO27001、高新技术企业等高规格的行业认证。
期货日报:您怎么看待如今期货市场的发展,实体企业或者私募机构等,在从事业务时有哪些难点或者痛点,需要软件商进一步服务?
张治国:期货行业经历了传统经纪服务、专业化服务、综合衍生品服务的三个关键阶段的重大转变。《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实施,为期货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打开了新的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有助于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三大功能,同时也为金仕达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等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我们认为,对于金融衍生品,对于套期保值,对于期现一体化经营,我们国内企业是需要长期学习的,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贸易的大背景下,国内的企业需要保持国际视野才能有效地与国外的企业展开竞争。只有在一定的体量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产业链定价议价的更多话语权,因此我们需要拥有自主可控的系统。
从金仕达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也愿意陪着国内的企业一起成长,一起去学习如何做好企业期现一体化业务管理,用我们擅长的技术,尽一份绵薄之力。
期货日报:最近几年,金仕达还是呈现了一些变化,那么未来战略方向如何,还有哪些困难需要突破,以迎合市场需求?
张治国:在“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战略方向上,我们聚焦“管理精细化、风控敏捷化、运营智能化、数据资产化”,从企业套期保值交易风险管理系统(HMS)起步,直至构建大宗商品交易风险管理系统(CTRM)、大宗商品电子商贸平台等,面向大宗商品产业现货企业和供应链企业,提供“CTRM+HMS期现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开放共赢为路径,与产业共同探索风险管理新模式,在创新实践中升级风险管理整体方案,更为精准地匹配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此外,我们也有计划推出符合“双碳”背景的绿色金融相关的碳金融解决方案。
常规业务方面,随着市场机构化,交易板块和品种日益丰富,交易规模扩容,金融机构越发重视风控合规的内生性需求等等大背景下,我们始终紧握资本市场开放、创新技术升级等赋予的时代机遇,推动金融市场交易管理、金融风险管理、产业风险与交易管理等业务板块融合发展,致力于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厂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