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油料期货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2-11-11 05:13阅读:485
● 本报记者张利静
在11月10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联合在线举办的“第16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上,来自油脂油料市场的业内专家及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全球油脂油料供应链、贸易链面临严峻挑战,供需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大豆压榨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呈现“高波动、低毛利”特征。在此背景下,大商所不断完善期货与期权工具体系,做精做深市场服务,建议产业链企业利用好期货工具规避经营风险,让期货为大豆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压榨毛利下降
近年来,多重因素冲击了大宗商品市场多个产业供应链、贸易链,相关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为产业企业经营带来挑战。
“地缘局势、新冠肺炎疫情、贸易保护主义、极端天气等因素,对全球油脂油料供应链、贸易链造成了较大影响,供需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但产量震荡增加的趋势未变。”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决策服务处处长张立伟在会上表示,大豆产量增加的主要来源是巴西,其次是中国和印度。2022/2023年度我国大豆产量有望超过2000万吨,较2015/2016年度增加700多万吨;同期印度的大豆产量增加了400多万吨。
“当前大豆压榨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可以用‘高波动、低毛利’来概括。”中粮油脂控股有限公司油脂业务部总经理周吉帅在会上分析,从大豆盘面压榨毛利变化来看,自2015年开始,大豆行业压榨毛利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基本处在0至200元/吨,个别时候会超出此区间。但是扣除油厂压榨费用之后,基本处在零利或者微利水平。“2021年底至今,行业出现显著变化,压榨毛利快速下降,今年以来基本处在亏损状态,这在过去多年中比较少见,而且呈现时间长、亏损大的特点。”周吉帅说。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杨宝龙指出,从2017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大豆生产,在科技、政策、投入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在政策的引导下,国产大豆种植结构调整、单产水平提高成效显著。预计2022年至2023年,全国大豆产量将创历史新高。中国大豆产业要想健康长久生存下去,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张开双臂迎接国际形势、国际行情、资本市场带来的挑战。希望国家在加大种植补贴、强化国产大豆品牌、加大新品种培育的同时,产业链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好期货工具规避经营风险,让期货为大豆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完善期货与期权工具体系
“面对实体企业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求,大商所不断完善期货与期权工具体系,为油脂油料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大商所商品一部总监胡杰在主题演讲时表示,作为实体企业参与程度较高的品种板块,油脂油料期货市场持仓规模始终保持在前列,客户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大商所油脂油料品种法人持仓平均占比升至71.13%,同比增加3.33个百分点,且高于农产品期货与期权的平均水平。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大商所市场经受住了境外粮油板块波动的考验,豆粕、豆油、棕榈油、豆一、豆二期货的套期保值效率均超96%。其中,豆一和豆二期货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个百分点以上,为实体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大商所自2017年以来持续推动产融培育基地扩容,目前仅豆类品种相关产融培育基地已有20家。中粮、九三、江海粮油、新希望六和等一批国内大型企业参与其中,积极通过现身说法发挥龙头企业的‘传帮带’作用,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实践经验推广到更多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大商所市场发展部负责人李华表示,大商所通过农保计划、企风计划不断探索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最佳实践,解决“期货市场如何服务企业风险管理”这一实际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大豆期货与南美大豆在大多数年份保持了相对较好的价格相关性,越来越多的境外大豆压榨企业有意愿在大商所进行套期保值,以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区域间基差波动等风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