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四季度恐继续承压
发布时间:2022-11-8 07:23阅读:155
期货日报记者近日梳理三季度报发现,2022前三季度,石化领军企业多数增收不增利,多数利润下滑。2022第三季度,整个石油石化行业营收和净利润环比均有下滑,但净利润下滑幅度更大。半年报中,石化板块整体呈现上游利润丰厚,下游亏损严重的特征。从三季度报可以看出,三季度上游油气开采利润环比下滑,但化工下滑幅度更甚,上游油气开采依旧保持高利润,下游炼化仍普遍承压。不过,仍有一些化工品种在三季度利润情况有所改善。
多数企业营收环比下降 净利润环比下滑更大
相关数据显示,申万石油石化行业共47家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归母净利润3199亿元,同比增长35.49%。2022年Q3单季度石油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14万亿元,环比下降1.4%,47家企业中有22家企业营业收入环比下降,Q3单季度石油石化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908亿元,环比下降22.84%,47家企业中有29家企业Q3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
从具体石化企业业绩看,2022年三季度营业收入多数环比下降,但净利润环比下滑幅度更大,有的企业归母净利润环比降幅高达150%。
“中石化、中石油企业净利润三季度环比分别下滑37.25%,12.58%。中国石油上游勘探开发业务占比大,中国海油上市资产为纯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两家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双双突破千亿大关,而中国石化炼化和零售业务占比更大,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高成本、下游需求不振依旧是明显拖累。”银河期货分析师周琴表示,相比之下,自身拥有油气资源的中海油业绩亮眼,盈利能力直接受益于油价上涨和产量增长,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9.06%。
从公司内部分板块业务看,以中国石油为例,中国石油三季度炼油板块环比也有下降,但依旧比化工板块要好,化工板块利润恶化至亏损。
“2022前三季度炼油业务实现经营利润265.87亿元,同比增长32.1%,比上半年增速下降46.1个百分点(上半年同比增速为78.2%),三季度炼油板块经营利润26.14亿元,环比Q2减少106.11亿元。2022前三季度化工业务经营亏损2.21亿元,上半年化工业务利润还有0.88亿元,所以化工业务三季度单季亏损3.09亿元,较上半年显著恶化,化工业务主要是受原料成本上升和下游需求较弱的影响。”周琴解释说。
而民营大炼化企业业绩承压明显,除了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外,装置的检修损失以及下游房地产、纺织、建材需求回落明显,导致年内利润大幅回落。
三季度聚烯烃利润较上半年有所改善
“受利润大幅萎缩影响,今年2月份以来,两桶油等国内主流大厂纷纷停产检修,或关停相应生产线或减少装置开工负荷,实行限产保价政策。到了二三季度的传统检修季,更是将计划检修时间提前的同时延长检修时间,以减少利润亏损,维护现货价格稳定,今年装置检修损失量也明显较往年偏高。”华安期货高级分析师安然称。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利润逐渐向下游转移。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历次上游挤压下游利润,使得下游被迫减产的情况,最终都是以上游最终下跌让利来终结。”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陈嘉昕表示。
在他看来,三季度聚烯烃利润较上半年有所改善。一方面成本端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另一方面聚烯烃三季度检修较多,行业开工一度下降到70%左右的低位。同时在前期下跌过程中,全产业链处于超卖格局,即中上游持续超卖、去库,下游原材料库存低位。伴随“金九银十”,下游需求环比改善,BOPP、棚膜等下游表现季节性好转明显,但塑编、包装膜等企业订单的改善有限。“产业链集中补库,导致现货供应偏紧,聚烯烃价格在8月中下旬—10月初大幅反弹,利润有所改善。”陈嘉昕称。
此外,三季度油制聚烯烃的利润呈逐步改善的态势也与油价振荡下行,聚烯烃跌幅不及原油相关。
“从我们跟踪的三季度市场表现来看,整体利润有所修复。”四联创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申艺也告诉记者,三季度,海外和国内宏观处于抗通胀的过程当中,原油等上游原材料价格逐渐回落,而国内供应在整个三季度检修较多,加之需求逐渐进入旺季,整体聚烯烃价格处于大幅振荡的状态,上游的利润有所修复。
四季度石化企业整体仍旧“承压”
针对石化板块半年报的情况,多数市场人士曾预测下半年,石化上游景气度或延续,下游终端仍较堪忧。目前来看,市场走势比较符合市场预期,化工利润仍旧承压。
“一方面,上游成本高企,另一方面,房地产、家电等终端需求不景气,下游订单欠佳,对利润形成拖累。”在周琴看来,今年四季度,原油供应端增长有限,需求端短期难以出现显著下降,原油中期维持紧平衡格局,Brent价格区间预计在85—100美元/桶,上游景气度或将延续。
记者了解到,当前聚烯烃产业链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无论是油制、煤制还是PDH利润都在亏损当中。
据周琴介绍,目前,油制烯烃利润在-1500至-1700元/吨,煤制利润在-1400至-1600元/吨,PDH利润在-890元/吨左右。但产业还处在扩能周期当中,今年截至目前PE新增产能175万吨、PP新增产能280万吨,11—12月还面临海南炼化、广东石化、山东劲海化工、京博石化等新装置投放压力,涉及PP产能160万吨、PE产能180万吨。产业亏损加上新产能继续扩能,企业经营压力比较大。
对此,安然也表示,化工品“金九”行情确实超市场预期,但“银十”下游新增订单趋缓,厂家心态偏谨慎,下游需求受疫情封闭及出口下滑影响较大。四季度面临传统淡季叠加前期检修装置陆续开车,预计市场仍难有较大起色。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此前略有好转的聚烯烃市场终端需求现仍处于弱势格局。下游整体开工和订单都不及往年,导致刚需和囤货的空间有限,同时供应端从9月中下旬开始持续恢复,市场供应维持高位。
申艺表示,当前产业链依旧维持亏损状态,海外经济衰退预期仍在,加之疫情开始严重,聚烯烃需求受到严重影响,大概率行业会继续通过收缩上游利润造成供应的减少来平衡供需关系。
在陈嘉昕看来,石化领军企业多数增收不增利,这一情况未来会有改善,但是全年面临的形势仍较为严峻。“其核心是未来上游原油供应端存在不确定性,存在OPEC减产等情况,而中游化工品多数处于供应恢复、产能扩张的格局。下游终端需求受到疫情、美联储加息和汇率压力的影响,整体开工和订单偏弱。”陈嘉昕认为,从利润分配的角度,中游的化工品的议价能力难言乐观。
“目前属于石化产业的寒冬,考虑到上游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开工负荷不宜过度降低,下游销售景气度低的情况,石化企业一方面要强强联合,抱团取暖;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战略要寻求转变。”安然认为,短期企业可以依靠延长检修,封盘惜售对抗惨淡行情,长期来看一体化装置采用转产成品油,减少化工品的产量等方式,减少自身亏损,还可以采用内需转出口的策略,将市场重心向海外转移。此外,石化产业企业还应积极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管理成品或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