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建军:饲用油脂未来或呈现八大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2-9-13 09:31阅读:210
左建军:饲用油脂未来或呈现八大发展趋势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徐晓敏
饲用油脂在母猪的营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与仔猪的健康。近期,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农财宝典·新牧网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系统动物营养学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由山东中牧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特邀的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左建军从系统营养学视角,带来了关于《基于母仔猪营养一体化的饲用油脂研发与应用》的报告,对行业人士开展脂肪酸的研究及如何高效利用油脂提供了有利指导。
饲用油脂研发与应用是近年来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十分火热的研究方向。左建军介绍,母仔猪一体化就是把母猪和它的后代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不是将母猪营养和仔猪营养独立分开。
左建军强调,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得做好两个促进工作,一是营养需要量的数据工作,二是质量营养价值的数据库工作。
现阶段,精准营养是个热词,在母仔猪饲用油脂营养一体化这样的具体问题里,其实是困难重重的。譬如,脂肪酸需要量研究太复杂,数量上受到组成、代谢等诸多影响;品质上,则受到代谢、生产目标等更多影响。
对于现有的脂肪营养研究存在很多不足,左建军认为需要急需开展以下关键性研发和实践论证工作:一是构建针对性强、敏感度高的评价方法技术体系。二是开展数据库建设、积累资源解析动物脂肪数量和质量需要基本规律。
母猪油脂生理代谢特征和乳品质特征是研发设计其专用油脂的重要基础。左建军表示,按照母猪的繁殖生理需求而设计脂肪酸平衡,围绕脂质供能以及功能的技术优势,获得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最适比例,目标旨在能够有效提高母猪泌乳量,提高产活仔数,提高仔猪窝出生重,提高仔猪断奶重以及断奶成活率,维持哺乳期母猪膘情,缩短返情间隔。
经过多番实验,从技术水平来看,左建军及其团队通过构建脂肪酸组成多指标评价体系,创建物理复配模型使得物理复配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U)与饱和脂肪酸(S)两者比例为 0.8~1.5,C16:0 含量达到 30-40%,中碳链脂肪酸含量为 3-9%,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脂肪酸组成及配比上更接近母猪乳脂,可以填补国内仔猪断奶后保育阶段专用功能脂肪的空白,也为饲料专用油脂的开发和功能性脂肪饲料的标准化提供借鉴,也确定合成中碳链脂肪酸及 C16:0 结构脂的固定化脂肪酶,使酯化产率≥75%,且脂肪酶的重复利用稳定性≥70%。
从技术特色来看,他们还通过对主要植物油脂和母猪乳脂的系统分析,确定仔猪功能脂质研发的基料油脂,建立相似性评价体系,通过构建物理复配模型来制备针对仔猪生长所需营养的物理复配脂,利用脂肪酶的专一催化特性,开发 sn-2 位为 C16:0,sn1, 位是中碳链脂肪酸的结构脂,此种结构脂既可以延续母猪乳脂的结构特点和营养特点又能改善仔猪肠道菌群、维护肠道健康、促进仔猪生长,从而填补国内仔猪专用功能脂质的空白。
在报告最后,左建军谈到了饲用油脂未来将呈现八大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油脂由单一液体形态向多种形态发展;由单一油脂向混合油脂发展;趋向重视脂肪酸的平衡;由通用油脂向乳化型动物专用油脂和日粮专用油脂发展;饲料营养与食品营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功能性油脂应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随着动物营养研究(消化吸收率)的深入,有利于开发效能更好的产品;对油脂用添加剂和加工工艺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油脂的质量;油脂新原料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饲用油脂的成本。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