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的魔法(六):指数基金如何挑选?
发布时间:2022-6-7 09:39阅读:629
在股票型基金中,有两类区别很大的投资品种。一类是主动型股票基金,另一类就是被动型的指数基金。主动型基金的业绩跟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密切相关,而被动型的指数基金,基金经理通常会照着指数抄作业!指数基金那么多,究竟如何挑选?
明确基金的类型
要想挑选一只适合自己的指数基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它的类型。
当然,除此之外,在市场上规模比较大的指数基金还有跟踪港股市场恒生科技指数、恒生指数等指数的跨境型指数基金。
从定投的角度来说,所有的这些指数基金波动较大,比较适合定投。如果希望收益波动稳健一些,可能宽基的沪深300、上证50以及中证500更加合适,如果是希望收益波动更大一些,可以考虑行业主题类的指数基金,或者偏重成长的宽基指数基金,比如科创50、双创50以及创业板50。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多数自动扣款的定投方案主要是基于场外的指数基金。所以,在明确定投的指数之后,可能首先考虑的还是指数对应的场外基金。当然,如果追求更低的交易成本,ETF可能是一种选择。多数情况下,ETF的交易成本比较低。不过,缺点也比较明显,每期定投的时候,我们需要主动的去进行买入操作,比较麻烦。
假设,我们看好光伏产业,想要定投光伏相关的指数基金。怎么筛选呢?
首先,找到有哪些基金在跟踪光伏产业指数。由于这个指数是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的,我们在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的官网搜索光伏产业,就可进入指数的详情页面,在页面最下方,可以找到跟踪指数的基金产品信息。
(来源:中证指数官网,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当前跟踪光伏产业指数的场内ETF共有8只,场外的基金更有10多只。这么多的指数基金,到底选择哪只?假设,我们考虑可自动扣款的场外基金。但是有10多产品,究竟选那只呢?接下来的这个3个步骤,有利于帮助我们找到那只基金。
第一,基金跟踪指数的误差要小。跟踪误差是评价指数基金核心的标准之一,误差越小,证明指数基金运作越精确。指数基金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能否准确复制指数的业绩。我们既然选择了某一指数,就希望能够准确得到该指数的收益。但是,误差数据可能很难找到。简单一点,我们可以对比看同一时期的收益率。由于这些基金跟踪的都是光伏产业指数,同一时期的收益率越高,也反映了基金的跟踪误差可能更小。当然,收益率不是唯一的判别指标,我们需要加入下面的几个因素,进行更加综合的考量。
第二,基金规模要大。通常来说,对于跟踪同一标的指数的指数基金,基金规模越大,跟踪的误差可能就越小。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规模越大,ETF的成交更活跃。并且,如果基金规模过小,可能存在清盘的风险。
第三,基金总体费用的要低。在跟踪误差和规模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就需要考虑指数基金的费率,选择综合费用更低的产品。费率如果过高,那也会侵蚀我们的最终受益。
总结一下,筛选定投的指数基金。第一步就是明确定投的指数,再找到相应的指数基金。基本上所有的指数都是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和国证指数编制的,在他们的官网上,我们可以搜索相关指数,找到指数的基本信息以及对应的指数基金产品信息。之后,可以对比基金的规模、跟踪误差、费用等信息,选出合适的具体产品。
温馨提示: 场内基金手续费更低,您可以先在线咨询证券客户经理,获取专属的开户服务,并且谈好佣金优惠方案。然后备好自己的有效身份证原件、银行借记卡,采用网上开户的方式办理, 只要年龄在18~70周岁内,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申请,交易日中很轻松就能把账户申请下来。
希望我的文章能帮到您,如果需要专属一对一服务,享受业内低佣,可以加微信联系我。
开户流程:
1、跟客户经理索要渠道开户二维码
2、用手机号登录注册、填写验证码信息
3、然后需要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的照片,以及填写个人的基本信息资料
4、需要您进行视频确认、做一些风险承受能力测试就可以了
5、选择要开立的股东账户、账户类型
6、绑定第三方存款银行卡、然后设置好六位数的交易密码
7、提交您的开户申请后等待回访或短信通知就可以完成操作了
基金|基金定投|ETF基金|股票|股市|可转债|配债|打新|REITs基金|
华泰|国泰君安|中信建投|海通证券|银河证券|国金证券|华西证券|国信证券|中金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草根从0到100万,共赴财富自由之路
2025-02-12 17:21
-
投资小白的逆袭之路,从这里开始
2025-02-12 17:21
-
短期存款利率倒挂!银行为什么要这样做?老百姓该如何应对?
2025-02-12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