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澳洲的铁矿石涨上天,我们的稀土却跌成狗
发布时间:2021-5-12 09:29阅读:423
作 者丨张静波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铁矿石暴涨,让中国人扎心。但,还有比这更扎心的……
这两天,疯涨的铁矿石,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
铁矿石有多疯狂呢?2011年,在中国四万亿基建的带动下,铁矿石指数曾创下每吨191.5美元的历史天价。
而就在这几天,这个数字却被连续不断地无情碾压。
192,202,212,229……
▲数据来源:西本新干线
自从5月5日,突破历史极值之后,铁矿石指数就如脱缰的野马,完全不把历史极值放在眼里。
受此带动,国内螺纹钢也毫无悬念地,创出了历史新高。
5167元/吨,这是2011年,螺纹钢创下的历史天价。而就在昨晚(5月10日),其主力合约却轻松突破6200元/吨!
情绪失控的交易员们,正不顾一切地做多,而下游制造业却感受到刺骨的凉意,尤其是用钢大户——房地产、汽车、造船、家电等行业。
在现货市场上,已经有人拒绝以这样的高价买进。
涨价既非中国一家——按人民币折算,东南亚钢材价格已经六七千元,美国也已突破1万元大关。
也非铁矿石和钢材独舞——事实上,包括铜、铝、煤炭等在内,许多大宗商品价格都在最近飙升。
这是产业周期被疫情打乱,叠加美联储大放水之后,全球资产的大狂欢。
然而,在几乎所有商品都在上涨的同时,那个曾经被我们视为是卡住别人脖子的核武器——稀土,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不仅最近没涨,还跌了!
这是今年以来,中国稀土价格指数走势图。尽管在二三月间,稀土价格曾有过一波涨幅,但随后便开始震荡下行。
▲数据来源:生意社
以用量最多的稀土产品之一的氧化钕为例,3月以来,其价格就跌跌不休,从最高的接近70万元/吨,跌至如今的50多万元/吨。
▲数据来源:中国稀土网
虽然与2012年那一波惨跌相比,这并不算什么,甚至稀土价格在去年还有过一波不错的行情,但跟铁矿石近期的走势相比,几乎可以算得上跌成了狗!
一边是铁矿石涨上天,一边却是稀土跌成了狗——这件令人扎心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在作怪?
这些年,关于这个问题,产业界包括吃瓜群众,都讨论了许多。
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原因之一,是我们的产业集中度太低了。
说到铁矿石,我们首先想到四大矿山: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和FMG。
四大矿山垄断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铁矿石。2020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7亿吨,其中7亿吨来自澳大利亚。
但提到稀土,我们能想到的中国企业有哪些呢?
即便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人,恐怕也只能勉强提到北方稀土(600111,股吧)、五矿稀土(000831,股吧)等少数几家企业,而它们的实力,跟四大矿山比,相去甚远。
以行业集中度来评价,北方稀土因为独守包头这个得天独厚的地方,情况相对还好。
但包头稀土主要是轻稀土,在盛产重稀土的南方,早年间,几乎是山头林立,乱采乱挖,无法无天。
▲一名工人在中国江西的一家稀土矿场作业
而重稀土,恰恰是生产好多高精尖武器和科技产品的原材料,也是我们手中的王牌。
乱局始于上世纪80年代。
彼时,“稀土之父” 徐光宪提出一种全新的稀土提纯技术——串级萃取,并在全国无偿推广。
但他没想到,自己的这一善举,却在国内引发了一场危险的竞赛。
随着技术的扩散,稀土提纯的行业门槛陡然消失。从央企到地方私企,从老板到村民……无数企业和个人疯狂涌入这个行业。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只有少数几家稀土开采和提炼企业。到21世纪初,光是拥有稀土采矿权的企业,就超过400家。
那些无证开采的,更如杂草般野蛮生长。
在拥有全国近四成重稀土的江西赣州,随处可见开采稀土的塑料管道。许多村民,在家支个大水缸,背几篓红土倒进去,加上硫胺,就开始生产稀土。
乱糟糟的一哄而上,无数的小舢板,最终的结果就是:
我们虽然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重稀土,但在价格上却没有话语权,甚至经常被人算计。
很多国外买家,尤其是日本买家,算准了国内企业会单打独斗、搞内讧,故意在低价时大量买进,涨价时则停止采购、消耗库存,逼着国内企业竞相降价。
而国内企业也不争气,经常是对方给出每吨1万元的低价,下面的企业还争相开出九千九、九千八……
气得时任赣州市经委主任曹晓秋直吐槽:“扔块骨头,就疯狂地扑上去。”
直到2011年以后,国家组建六大稀土集团,成立包头稀土交易所,这种被外人算计、任人宰割的局面,才有明显的好转。
但竞争依旧惨烈。
一年前,新华社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六大稀土集团在销售环节依旧各自为战,稀土价格领导内部开会决定。
作为全国性交易平台的包头稀土交易所,年成交额仅13.3亿元,约0.3万吨。而整个2020年,中国稀土市场规模达195亿元,总产量14万吨。
换句话说,包头稀土交易所的年成交量只占到中国稀土产量的不到3%。
“就是靠低价竞争,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国内一家稀土生产企业坦言。
该记者愤而写下一篇传播甚广的文章,标题是“世界最大稀土矿为何60多年一直被当成铁矿开采”。
不久前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同样是痛心疾首:
中国的稀土没卖出“稀”的价格,卖出了“土”的价格!
一边是被贱卖成“土”的大国杀手锏——稀土,另一边却是涨上天的铁矿石。
这戏剧性的一幕,同样源于行业集中度。只不过,这一次,我们从稀土的卖方,变成了铁矿石的买方。
谁是铁矿石的买方?国内钢铁厂。
国内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如何呢?截至2019年,前十大钢企的占比,也就是CR10,仅为36%。
相比之下,日本仅前三大钢厂的市场占比就高达70%。
按照工信部制定的目标,未来五年,要将十大钢企的集中度提高至60%以上。即便如此,也仍低于日本企业。
这还是最近几年,钢铁行业大整合之后的结果。
早些年有多乱呢?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国家放松对民营钢企的准入管制后,国内钢铁企业的数量就控制不住地疯涨。
80年代,全国共有钢企114家,到2007年,增至762家。仅河北武安一个县级市,就有数十家。
哪怕这些钢厂,年产钢量大多在百万吨以下,不及日本新日铁的零头,也阻挡不了民营老板们涌入的迫切心情。
散兵游勇对阵航母巨舰,最终上演了2008年那场近乎屈辱的铁矿石谈判。
2008年11月,金融危机爆发,需求暴跌。
中钢协天真地以为,中国钢企是时候夺下全球铁矿石定价权了。
于是,中钢协果断要求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澳洲的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降价40%-50%。
然而,它显然低估了对手的实力以及中国钢企“搞事”的能力。
在被对方断然拒绝后,中钢协开始张罗国内钢企,以宝钢、首钢为主,组成统一战线,与三大铁矿石巨头谈判。
为了统一口径和策略,中钢协事前召集了多次会议,并下令不得单独与海外公司谈判。
但16家大钢厂为了自身利益,将中钢协的话几乎全当成了耳旁风。他们中有很多与外方勾连,有的人这边刚开完会,那边就把谈判策略告知外方。
从事后爆出的力拓间谍案可知,当时收受贿赂的中国钢厂多达几十家,以致外方对中国钢厂的产量等关键指标,比内部人还清楚。
大钢厂不听话,中小钢厂更是集体倒戈。
中钢协与三大巨头的谈判还未结束,国内35家中小钢厂便自作主张,与淡水河谷“私下”达成了协议。
16家大钢厂加35家中小钢厂,也只是当时中国700多家钢厂的1/10。以这样分散的力量去“叫板”三大巨头,最终的结局早已注定。
2010年,三大巨头宣布:铁矿石的定价,全部从长协改为短约!
延续30多年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就此瓦解,中国钢企不得不面对节节攀升的铁矿石价格,并且每年为此花掉上千亿美元。
倏忽间,距离当年那场铁矿石谈判,已是十年有余。
然而,这十年来,我们依旧未能摆脱三大矿山的阴影,甚至还多了一个FMG,同样也是澳大利亚的。
2020年,中国进口的11.7亿吨铁矿石中,60%来自澳大利亚。偏偏这是一个跟我们不太对付的国家。
这一年来,尽管我们禁了澳大利亚的煤炭、牛肉、红酒、龙虾……但唯独铁矿石,不在名单上。
那么,我们真的无法摆脱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吗?很遗憾,短期看,是的!
虽然国内铁矿石储量并不低,以200亿吨排名全球第四,但我们的铁矿石品质相对较差,开采成本高。
与之相比,澳大利亚铁矿石不但品质好,储量是我们的两倍多,开采成本还很低。
数据显示,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的开采成本平均在15美元/吨以下,而中国铁矿石开采成本高达50美元/吨以上!
当然,我们也并非完全被动挨打。
这些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积极寻找优质的铁矿石资源,最引人关注的是非洲西芒杜铁矿,储量达36亿吨,也有说超过100亿吨。
近期,有消息称,西芒杜铁矿已有铁矿石运往中国,2025年至少达到8千万到1亿吨!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积极提高废钢使用率,取消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听到的不再是屈辱的铁矿石谈判史,不再是稀土卖出了“土”的价格,而是:
稀土涨上天,铁矿石跌成了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转自和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以文章内容做为交易依据,风险自担(期货开户欢迎点击头像咨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