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引外、内外联动——“双循环”背景下的杭州“引资密码”
发布时间:2020-12-3 11:07阅读:170
编者按:2020年注定不平凡,“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场疫情突如其来。
在城市经济发展的“保卫战”中,以杭州为代表的长三角核心城市展现出了充足的经济韧性、产业活力和市场潜力,成为中国经济顶住疫情的冲击、持续强势反弹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中心城市引领发展正当时。如今在杭州,数字经济和新制造并举的双驱路径,已让这座“自古繁华”之城正加快蜕变。常住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超1.5万亿元、人均GDP超2万美元,成为这座江南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诠释着走向国际的杭州所拥有的全新面貌与发展机遇。
展望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在全球经济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的价值被重新评估后,城市发展的实力与潜力正如钱塘江水奔腾入海,迎来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微医诞生在杭州似乎有一种必然性。”
11月的午后,位于萧山的杭州湾信息港小镇阳光明媚,微医高级副总裁彭彬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开放包容的环境和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这家完成多轮境外融资的独角兽企业起步的关键。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萧山的杭州湾信息港小镇(图/萧山信息港小镇官网)
“比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全国其他地方,一家线下医疗机构的成立审核周期十分漫长。而在杭州,我们落地了全国第一家全科中心,在所有程序合规的前提下,从拿证、合规性检查到全面接入杭州医保,杭州都展示了极高的效率,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离此不远处,全球汽车零件巨头采埃孚刚刚完成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投入生产之前,采埃孚再度追加在杭投资,开始建设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二期项目。
图/图虫创意
城市的另一侧,世界500强之一德国林德工程,刚刚将其亚太区总部落在了西湖旁边。
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一大批境外资本正“用脚投票”、以“真金白银”的方式选择投资杭州。
而在数据与排名之外,杭州也正在优化引资结构、构建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双引擎”,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和“以民引外”,民营企业境外上市或海外融资后纷纷选择返投杭州。新形势下,一个高质量利用外资的“杭州样本”正在成型。
政府“上门 服务”,持续提升投资环境
受疫情与经济衰退影响,今年的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较上年同期减少49%,预计全年同比降幅将高达40%以上。
尽管外部环境严峻,但杭州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杭州市投资促进局(以下简称“杭州投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杭州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602家,实际利用外资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超平均进度10.8个百分点。在全国10大重点城市(GDP前十位)中,杭州市利用外资总额列第4位、同比增幅列第3位;在省会城市中,杭州则位列第一。
结构上,1-10月份,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20.4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3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较高,达26.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更是增长95.1%。
多位在杭外资企业表示,疫情之后,企业的产能和销售正在快速恢复,部分企业出现了逆势增长。比如,东芝开利空调预计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赛诺菲制药计划增加新品种药物生产;博世电动工具也新投产了马达生产线。
而从长期看,这些企业选择在杭投资看中的正是杭州持续提升的投资环境。
“杭州为企业服务的态度和效率令我们印象深刻,涉及政府的事务性办理都是一条龙服务的,杭州现在是‘最多跑一次’,事实上很多时候企业甚至一次也不用跑,政府都是‘上门 服务’的。比如我们园区就有党群服务中心,工商、税务等部门都是在园区现场办公的。”谈及杭州投资环境,彭彬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提到杭州“一条龙”式的政府服务。
林德工程亚太区首席财务官Joe Buetzler对此深有同感,近七年林德工程有20个来自境外的员工家庭搬迁至杭州,其中涉及家具入境、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杭州政府协调下,所有流程都非常顺利。
位于下沙的松下家电工业园不久前迎来了自己的医院,企业员工可以在食堂二楼直接使用医保看病。“杭州卫健委等方面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他们推动社区医院进园区,派出了医生到园区帮我们排忧解难。”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亮介绍。
他还表示,杭州教育局等多个部门也正在讨论解决企业员工的托幼问题。“预计今年寒假会有一个托幼所搬进园区,这可能成为开发区,甚至杭州的头一个。”
吴亮表示,杭州的这些措施有利于招徕并留住人才,而人才集聚也正是松下投资杭州的主要原因。他介绍,仅仅与松下一桥之隔的下沙高教园就坐拥14所高校,每年毕业大学生近20万,这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近年来,杭州在房租补贴、人才公寓、子女就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成为对年轻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杭州的人才净流入量位居全国第二,截至2020年7月底,杭州今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人数234072人,已超过2019年全年的总数。
而松下仅在杭州就设立了六家企业,除了日本东京、大阪之外,松下在杭州建设了有“海外第一号”之称的最大的全品类旗舰店,松下还计划在西湖旁边再建一个“二号店”,并将此打造为杭州的一个地标性网红。
产业链精准招商,打造引资“双引擎”
需要注意的是,以往的“点式招商”容易造成产业空间的碎片化,无法形成产业竞争力。为了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杭州正在用产业链精准招商模式为这座城市描绘下一轮产业蓝图。
2019年5月,杭州发布了《全市“一盘棋”产业链精准招商工作制度(试行)》,旨在进一步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提升产业投资促进竞争力,做好“补链”“强链”“扩链”等工作。
所谓“产业链精准招商”,是指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以招引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为核心,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从产业链发展为产业集群,再形成产业生态,从而推动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图虫创意
目前,杭州正围绕生物医药、航空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谋划产业链精准招商。通过“建链”“补链”“强链”,打通上中下游,形成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在这一思路引导下,今年以来,德翼高科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研发制造项目、阿斯利康中国东部总部以及生命科学创新园项目、萤动人工智能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今年9月,采埃孚再度在杭州投资近10亿元,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建设,这距离上一次投资仅仅过了两年。
图/浙江新闻
采埃孚传动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称,此前的生产基地更侧重于组装,而新建的项目则是一个全链条的生产基地,从齿轮加工到电驱动零件成品实现了全覆盖。
他指出,之所以选择在杭州投资,源于吉利等数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车企及零部件厂商都坐落于杭州,杭州有着庞大扎实的汽车产业基础,信息巨头更能为智能出行贡献力量。
“采埃孚生产基地的产品主要供给国内的汽车厂商,相信采埃孚这样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的加入,定能形成更高的集群效应。”他说。
类似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在重塑杭州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杭州投促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杭州引进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75个(其中新批项目34个,增资项目41个),合计投资总额317.5亿美元,合同外资68.0亿美元,占总数比分别为95.8%和71.4%。
其中,制造业项目18个,信息传输、软件项目14个,租赁和商业服务项目12个,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项目10个。引进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55个,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29个。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正在成为杭州高质量引资的“双引擎”。
在一些高端制造业的关键领域,杭州更加关注招引一些具有一定潜力的硬核科技研发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卡脖子”项目。杭州各产业招大引强专班正以行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积极打造产业生态。
今年以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产业、港澳四个专班共盯引重点产业项目70余个,促成签约和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0余个,涉及总投资约1500亿元。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是杭州最闪耀的名片。目前,杭州以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领跑全国。自2014年以来,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已经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2019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296亿元,同比增长19.4%,占GDP比重高达24.7%。
今年以来,在疫情之下,由杭州发起的“健康码”“直播经济”“宅经济”等新兴产业更是迅速扩散至全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在疫情期间逆势大幅增长。上半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833亿元,增长10.5%。
彭彬彬指出,杭州一直身处数字经济第一梯队,现在更是在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这一方面是因为阿里等一批互联网企业以及大量数字经济人才在此集聚;另一方面是因为杭州对数字经济创新给予了更多的包容、扶持和引导,而以杭州为代表的中国数字经济也备受境外资本的青睐。
以民引外,推动企业境外融资反投杭州
对杭州而言,境外融资反投本地等“以民引外”项目也是一大亮点。
所谓“以民引外”是指杭州本地民营企业(或自然人)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成立公司,以及杭州本地民营企业赴海外融资后,以境外投资者身份返投杭州。
据杭州投促局初步统计,从2016年至今,杭州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以民引外新批项目达202个,合计总投资210亿美元。
图/浙江新闻
近年来,杭州民营企业国际合作步伐加快。比如,2019年西子集团与全球著名航空部件供应商美国势必锐合资成立了两家生产飞机部件的公司,投资额分别达10亿美元、7088万美元。美国运通和连连科技合资设立的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已获批开业资格,其总投资1.5亿美元,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支付清算机构。
彭彬彬指出,浙商中一直存在着两种相互交织的氛围,一种是“走出去”闯世界,“浙商大都有国际化视野,他们走遍了全球,也把生意做到全球,如果把浙商在全球创造的GDP加起来,可能比本地要多得多。”另一种是,浙商对本地认同感非常强烈,走出去后往往热衷于反哺故乡,在浙江本地落地项目。
更重要的是,浙江有着高度发达的民营企业集群。
在近日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杭州一地就有39家企业入围,相比去年增加3家,杭州入围企业数量已连续十八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2019年杭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9378亿元,占GDP的61.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去年末,全市私营企业63.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了14.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杭州民营企业上市或海外融资后返投本地的现象持续升温。年内杭州已有网易、农夫山泉、泰格医药(300347,股吧)等7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募集资金近405亿元人民币。这些民营企业海外募资后主要返投到信息技术、互联网+、生物医药等行业,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杭州市已有22家企业在境外上市,且清一色为民营企业。
更值得期待的是,杭州的独角兽企业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在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独角兽企业TOP100榜单中,杭州是唯一进入前五的新一线城市。杭州共拥有8家TOP100独角兽企业,上榜企业估值更是力压四大一线城市,以1862.5亿元的平均估值位居全国之首。
而不久前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与微链发布《2020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显示,截至2020年6月12日,杭州共有独角兽企业31家,准独角兽企业142家,所有企业总估值超3100亿美元。新晋独角兽中,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数据和教育领域表现最为突出。
微医即是其中的代表。彭彬彬表示,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一些企业选择赴境外上市,一方面为了塑造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推动技术发展,接轨高水平、高标准的国际业务,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创新层出不穷,境外投资者对这类企业的认可度很高。数字经济领域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境外融资的一个主战场。
而企业境外融资或上市后返投国内,也成为“双循环”背景下,通过市场机制利用外资的一种新模式。
“在此过程中,企业不仅引入了境外的资金,很多企业还引入了境外的战略投资者,后者会把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国内公司,有些投资者甚至出人帮企业做管理上的改造。”彭彬彬说。
他指出,在杭州,“上市走出去、技术走回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不但对国内企业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且还会产生扩散和溢出效应,带动全行业的整体升级。
(作者:夏旭田 编辑:李博)
文章转自和讯网,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