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联盟成药械集采趋势: 提升议价能力,挤干药价水分
发布时间:2020-12-3 10:24阅读:164
[ 从地方各级到国家层面的模式有助于将集采价格压到最低。 ]
[ “一个省市与五个省市加起来的采购量绝对不一样,这也帮助各个集采联盟更好地议价。”詹金城表示。 ]
[ 郭新峰也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分步来挤压药品价格水分。“一次集采,仿制药的水分挤不干,那就需要2~3次的反复挤才能挤干。” ]
[ 山东在近日完成首批药品省级集采,39个药品平均降价67.3%,最大降幅98.6%。 ]
近段时间,药械领域带量采购密集来袭。
日前,重庆、贵州、云南、湖南、广西五省区市已组成采购联盟,并开展了第一批常用药品联合带量采购,共中选15个品种、187个品规,药品最高降价幅度达83.54%。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联合带量采购药品平均降幅达54.2%。按照约定采购量计算,五省区市一年可节省约12.65亿元。以抗微生物药注射用替加环素药品为例,患者使用一支注射用替加环素药品,可节省约113元。
山东也在近日完成首批药品省级集采,39个药品平均降价67.3%,最大降幅98.6%。这些药品涉及73家企业的160个产品,涵盖了心脑血管、消化、呼吸、肿瘤等领域。
这类联盟化、区域化的集采模式不仅能够实现政策的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挤压了药价的水分。
联盟集采榨干药价水分
可以发现,无论是山东的省级集采,还是五省区市的采购联盟,统筹层级更为统一的同时,也反映出不少共同特征及未来趋势。
首先,联盟化、区域化的集中带量采购形式已成为常态,跨省、跨区域的集采大网编制正趋于完成。
比如,以省内联盟为代表的山东省“鲁南经济圈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联盟”,覆盖枣庄、临沂、济宁、菏泽四市。据官方消息,在该联盟近日开展的针对26种常用药品、25类医用耗材产品的联动集采中,平均降价幅度达51%,预计为集采联合体成员医院节省资金1200余万元。
再比如,由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湖南、广西、贵州和海南10个省(区、兵团)组成的省际联盟业也已“开团”:针对46个“人工晶体”耗材清单进行集采,平均降幅达53.26%,最高降幅达到84.21%。
“这些跨省份的集中带量采购模式,是为了能将各地的政策相互取长补短,以此来将集采的力度做到更大。”奥咨达医疗器械服务集团东区市场总经理詹金城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其次,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品种范围进一步放宽。“跨省、跨区的大规模的集采,可以真正做到对多个品种的全覆盖。”南京乐药创投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郭新峰告诉记者。
国家医保局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的通知》明确,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品种范围为“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品种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含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产生”。
而今年2月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2020年医疗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则指出“鼓励、规范各地对未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开展带量采购”。
“也就是说,国家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进行集采,而地方对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进行集采,两者共同完成对仿制药的全覆盖。”郭新峰解释。
再次,从地方各级到国家层面的模式有助于将集采价格压到最低。
“一个省市与五个省市加起来的采购量绝对不一样,这也帮助各个集采联盟更好地议价。”詹金城表示。
郭新峰也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分步来挤压药品价格水分。“一次集采,仿制药的水分挤不干,那就需要2~3次的反复挤才能挤干。”
他举例称:“之前‘4+7’试点的平均降幅为52%,‘4+7’试点扩围则在‘4+7’试点的基础上又下降了59%。因此,有必要先让,挤第一次水分,等药品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后,国家集采再挤一次,才能达到根本目的。”
“从医疗服务行业角度来讲,药品价格高企很难体现医生诊疗价值,也只有将仿制药的水分挤干,才能让医生、医院合理合法地赚取阳光技术收入,并且为后续DRGs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郭新峰补充。
抗生素集采背后的逻辑
记者在一份关于重庆、贵州、云南、湖南、广西五省区市的“第一批常用药品联合带量采购文件”中看到,17种药品里包含了多个抗菌药物品种,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头孢他啶、奥硝挫氯化钠、美洛西林、头孢噻肟、替加环素等。
这也是继阿莫西林、阿奇霉素被纳入2020年底国家带量采购目录后,抗生素药品的进一步扩大范围集采。
为何会从抗生素这一品种入手?这会给未来的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郭新峰告诉记者,国家医保局在7月圈定了针对集采的500个品种,这些品种占据了采购金额的前80%,同时也对各地集采进行规范,建议各地在集采时选取的品种以不超过50种为宜,20~30种最佳,品种选择的逻辑则应集中在以某一疾病治疗领域为佳。
“因此,就出现了重庆牵头的采购联盟进行以抗菌药物为主的带量采购。”郭新峰说,“这一带量采购的行为,可能会对抗菌药物带来量价齐跌的影响。但长远来看,会进一步减少抗菌药物滥用。”
但也有上海某三甲医院从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医生对记者表示,抗菌药物的带量采购一定要慎之又慎。
“抗菌药理应从严掌控、使用。”该医生提醒,“切记要把握好带量采购的‘度’,不能仅仅因为‘低价为王’的策略,使得无法保证抗菌药物的质量、供应,成为恶性竞争的手段。另外,也要多方考虑,不要轻易打击药厂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第三批国家层面的带量采购的临近,前两批的集采有哪些需要总结的经验?
“带量采购也需要回头看。这其中有三个核心问题需要重视,包括进院数量、真实销量、回款情况。”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告诉记者。
史立臣表示:“一些企业参与带量采购产品的业绩不如预期。比如中国生物制药的恩替卡韦分散片,从前三季度财报来看,其销售额约23.3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4亿元左右,这说明降价后的药物销量没达到预期。另外,各地针对回款有硬性规定,如医保预付30%,或者3~6个月必须回款。但据了解,有些企业带量采购的产品回款没有达到预期,款项拖欠仍是个严重的问题。”
史立臣也建议,下一步应成立集采大数据库,对接医院医保目录的产品进销存数据,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医保局确定真实的采购数量,还可以明确知道医院某种带量采购产品当期使用情况。
资本市场的观点则认为,要多关注能够进行“自主定价”的领域及创新型企业,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未来,创新能力、技术含量以及参与者有限的产品,无论定价模式是否改变,都能享受局部蓝海市场。
文章转自和讯网,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