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的基本走势?
发布时间:2020-11-19 10:31阅读:350
如何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的基本走势?
田秋生(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作出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重要判断。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这一判断,对于我们增强信心、抢抓机遇、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背景下,分析预测“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的大致走势,需要正确把握三大因素,即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走势和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
疫情对经济走势的影响
今年年初开始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历史罕见、前所未有,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2020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受此影响,GDP降幅达到-6.8%。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疫情不会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疫情之后经济会出现V型反弹,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一轮小幅扩张。这是因为,历史经验表明,历次世界经济危机或衰退都与经济过剩有关,没有经济过剩就不会出现经济衰退。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是减少生产和供给,具有抑制过剩的作用,因此,尽管疫情期间因生产减少、销售困难经济会出现大幅下降,但疫情之后,企业生产会出现一轮较大幅度的反弹。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证明了这一点。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则同比增长3.2%,三季度实现增长4.9%。多家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也支撑这一判断。例如,经合组织9月16日发布《全球经济中期展望报告》称,预计中国经济2020年增长1.8%,2021年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3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中国经济2020年增长1.9%,2021年8.2%。
客观上看,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并不都是负面的。
第一,疫情较快被有效控制,给我国出口带来一些机会。我国疫情控制得好,经济恢复得早、恢复得好,而美欧一些国家对医疗卫生防疫物资和用品的需求,还包括其他日常物品和服务,进口需求会转向我国,增加我国企业的出口订单。2020年6月份以来,我国出口连续保持正增长的事实支撑了这一判断:6月份同比增长4.3%,7月份10.4%,8月份11.6%,9月份8.7%,10月份11.4%。
第二,疫情使得我国居民境外消费支出呈现回流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过去5年,中国居民境外花费每年约2000亿美元。疫情使得如此规模的境外消费回流到国内,无疑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增大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回升就与此直接相关。
第三,疫情还可能导致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向我国集聚和集中,从而巩固提升我国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一是因为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由世界最大人口规模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中国国内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统一开放的区域一体化市场。这意味着,很多产业链供应链在中国的集聚度最高、位于中国的部分也最长,即使一些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断裂,中国弥补起来也比其他一些国家容易。二是因为我国具有齐全完备的产业体系,仅就工业而言,我国拥有联合国公布的当今世界上所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同时还有发达的产业集群,良好的产业生态,开放的经济体系。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超强的自循环能力,在各国疫情还在蔓延的情况下,或许是跨国企业最安全的避风港。
此外,疫情还会改变人类的许多消费习惯,催生出新的消费需求,拉动新的产品或服务供给。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最终必然会推动出现新一轮商业升级。
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当前有一些观点认为,受疫情影响未来一定时期世界经济将经历严重衰退,并且通过国际贸易和投资增幅下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毫无疑问,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相互关联,中国经济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然而,也必须认识到:
第一,世界经济不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中国不同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对外依赖度很高的国家,中国国内市场巨大,国内经济循环能力很强。
第二,世界经济出现长期严重衰退的可能性已明显降低。当今世界,不再存在发生1930年代那样大萧条的原因和条件。按照欧文·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193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大萧条,是因为过度负债和流动性不足。当时之所以出现流动性不足,与金本位货币制度有关。在金本位制下,货币的发行即流动性供给受到黄金准备的约束。经济衰退期间,流动性短缺导致经济体系资金链条中断,从而加重经济衰退,同时流动性的短缺又抑制经济复苏,使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泥潭。然而,当今世界货币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金本位制已不复存在,流动性供给不再受到黄金准备的约束,各国央行投放流动性的手段和渠道不断创新,协调合作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从而经济系统流动性的供给和保障能力大为提高。这就意味着,再次出现1930年代那样大萧条的可能性已大为减小。
第三,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并且会通过回弹效应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今天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1978年,中国GDP总量仅为1495.41亿美元,2019年增加到143429亿美元;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1978年为1.75%,2019年上升为16.34%。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多年来一直超过30%。因此,分析当今的世界经济不能忽略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预测中国经济也不能忽视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回弹效应。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趋势,会对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支撑作用,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增长又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
从根本上讲,经济增长决定于两大因素: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即能够生产多少和市场允许生产多少。一定时期内这两大因素的状况,决定着这一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就目前我国所处发展阶段以及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基本状况来看,我国还有较大的增长潜能,今后一个时期,大约10年左右时间内,仍可保持一个5%左右的中速增速。为什么如此?主要是基于以下逻辑。
首先,看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生产能力及其潜力。
从生产能力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数量、自然资源存量、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技术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决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体制机制(当然还有对外开放程度)。我国拥有与美国差不多的自然资源或土地面积和比美国多得多的劳动力数量,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实践来看,我国的资源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也并不逊于美国。由此可以推断,从生产能力角度看,如果中国的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美国,中国的经济总量应该跟美国差不多,然而,今天我国的经济总量还仅为美国的2/3。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还有较大空间,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还可以实现较高的增长。
其次,看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及其潜力。
从需求角度看,在经济过剩阶段,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增长率,主要不是决定于生产的能力,而是决定于市场总需求,关键是消费总需求。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最终消费需求的大小,与其人口规模和消费水平密切相关。就2018年来看,中国的总人口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4.3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为28228元和19853元,按当年市场汇率折算分别为4265.7美元和3000.1美元,仅分别相当于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75美元)和人均消费支出(43072美元)的8.9%和7.0%。这意味着,如果达到美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中国会有一个远大于美国的总需求。如果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018年美国的水平,中国居民消费总支出将达到597039亿美元,为美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4.26倍,按2019年人民币平均汇率折算,为4118673.5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9年中国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411649亿元人民币)的10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会持续扩大。消费需求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消费需求的扩张潜力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潜力。这就进一步意味着,从需求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也还具有较大潜力,未来一定时期还会有一个远比美国为高的经济增长率。
最后,看近些年来美国的经济增长率。
近10年来,除了个别年份,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大都在2%以上,甚至超过3%。而且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在GDP总量远比我国要大的情况下实现的。基于目前我国生产能力和居民消费两方面的潜力,以及人口远比美国多、经济总量又比美国小的基本情况,可以作出推断,未来一定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还会大大高于美国,如果增长潜能被发挥出来,完全可以保持5%左右的中速增长。
总之,“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一个时期,5%左右的中速增长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实现中速增长的关键是,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增长潜能,如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发展城市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