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多点开花 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效能再升级
发布时间:2020-10-20 14:20阅读:239
昨日旧貌已去,今日农村焕发新颜。作为深耕县域,致力“三农”领域的国有大行,中国农业银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化服务“三农”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农行浙江分行以总行方向为指引,积极对接浙江省政府战略,因地制宜推出优惠信贷产品,锐意进取创新项目模式,助力乡村向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升级转变。
近年来,农行浙江分行及下属分支行深入乡村脚踏实地,引活水著良田,政银协作振兴田园。扶产业补薄弱,以产品助产业长远发展。建立数字化信息平台,提高乡村治理效率。治污水保环境,撰写美丽乡村新篇章。在金秋十月到来之际,农行浙江分行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硕果累累,在乡村连绵万里的崭新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资金精准滴灌 助力荒山变田园
万里乡村根植于广袤的土地上,若要实现乡村振兴,一定要用好土地。在浙江省衢州市富里区,农行浙江分行将“金融活水”引进万亩瘠土,资金精准滴灌促进荒地向绿洲转变。
富里区因土地贫瘠,一度被称为“江南北大荒”,自2018年起,浙江省推动全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衢江区推动富里农村综合改革,以代建农田、代造耕地等方式将荒山变良田,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
但在项目开展的初期,项目组遇到了启动资金迟滞的难题,农行浙江衢江支行了解到这情况后,为其提供了8个亿的授信额度,并以最快的速度为项目发放了首批3000万元的贷款,为项目的顺利启动及初期建设作出了贡献。据该行的工作人员介绍,3000万是该支行自主拥有的最高贷款审批权限。在放款的同时,支行积极向上级分行申请后续贷款额度,不久后第二批8000万元贷款也迅速落地。据悉,农行合计为该项目发放了3亿元低于基准利率的贷款,且还款期限更长,资金用途更为灵活多样。
在农行的支持下,如今的富里区三月油菜花绵延,十月风吹金色稻田,1.1万亩荒地治理成效显著,未来富里区将进一步导入产业、修复生态,让“田园梦”变得更加美丽。
产业模式创新 补齐乡村抱团短板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产业聚集合作成为浙江省天台县破解经济薄弱村抱团发展难题的关键手段。天台县是浙江省相对薄弱村数最多的县,辖区内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底子薄,且普遍存在增收渠道窄、发展后劲弱、集体可支配资源少等难题。为力争全面“消薄”,天台县建立“消薄”专班层层压实工作职责,省市县三级结对精准施策,持续加强财政投入培育造血功能,依托国企专业管理保底收益,推动银村合作助力村级消薄,实现合作共赢。
两年前,天台县松关村连同180多个薄弱村采用“飞地”模式共同出资、抱团创业,通过建设天台县集体经济薄弱村物业园(以下简称“消薄”物业园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消薄”物业园项目是天台县汽车用品产业园的重要组成,当地政府结合治危拆违工作,接纳低散弱的汽车用品企业进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项目于去年6月份开工建设,为抢抓进度,工人们一直在奋力赶工。但项目推进中的资金问题却成了其绕不开的坎。农行天台县支行获悉情况,积极与项目主体对接,形成银企联动。项目团队加班加点、特事特办,与上级审批部门联合作战,推动贷款进程,成功授信固定资产贷款1.88亿元,期限14年,并于3月31日发放首笔贷款6000万元,6月份发放贷款9300万元,截至目前共为“消薄”物业园项目输血1.53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项目建成后,将通过招商获取运营收益,所得收益将按比例分配给参股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使各村少量资金实现“钱生钱”,促进实体经济“二次创业”,变“村村冒烟”为“集聚发展”。
截至目前,农行天台县支行的惠农服务点已经辐射至每个行政村,该行签约金融自治村总数达187个村,农户贷款总量达8.05亿元,支持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放贷款6.6亿元。向天台县鑫合集体经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授信1.88亿元,助力坦头消薄园项目建设,目前已发放贷款1.53亿元;向街头镇后岸村发放贷款500万元,扶持乡村旅游经济和新农村改造,极大地缓解了后岸村因项目建设投入而造成的资金紧张压力。
数字平台建设 架构乡村治理智能体系
数字乡村是中央解决农村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浙江正全面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乡村智治”。为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浙江农行提出了“微村云•三智”数字乡村解决方案。在被称为“中国杨梅之乡”的马涧镇试点数字乡村平台建设,促进政府、银行、村两委、村办企业、农户、商户六方联动,将治理、服务、宣传、党建四大功能集于一体,共筑乡村振兴。
据了解,当地政府与农行兰溪支行联手召开项目启动会、推进会、培训会,并扎根试点村进行现场指导。该行数字乡村建设金融服务小组,镇班子、村两委、网格员全体参加,镇驻村干部协同推进。建设镇级数字驾驶舱大屏,通过数字大屏纵览试点村数据,迅速获取汇总数据,管理者可即时掌握第一手资讯。
马涧镇推进各家各户装载住户信息和标识的“户联码”智能门牌,不同主体扫一扫,就能精准掌握信息、办理政务、反映问题。截至8月31日,马涧镇试点的马坞、蒋坞、西湖、下杜四个村累计安装户联码智能门牌1176块、覆盖率达96.8%。实现乡村数字化治理,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到户难的问题。
此外,在农村“法治”方面,推出线上“矛盾调解室”等;农村“德治”方面,设计了“爱心联线”、“乡贤榜”、“微心愿”等功能;农村“自治”方面,构建了“议事厅”“村务公开”“环境治理”和“红黑榜”等模块。
同时,镇上开展的“乡风革命”活动,数字乡村建设平台也发挥出了作用,平台通过建立实施诚信积分体系,将村庄五个维度共39项细则纳入诚信积分考评体系中,对各项细则进行考评,通过正向鼓励和反面惩戒双管齐下共同推动文明新风尚的形成。而且诚信积分和金融属性被打通,积分就是金融消费券,在商圈消费可以直接进行抵扣。同时,积分还是融资能享受的普惠红利,经过整村推进的模式,将诚信积分与农行信用村打分体系打通。
目前,试点的马坞、蒋坞、西湖、下杜四个村已建成“信用村”,村民建档4085户,产生白名单486户,其中发放“惠农e贷”48笔,合计金额820万元,全部意义上的信用贷款,无需抵押、担保,而且利率优惠力度在2%-4%,为农户带来了真金白银的优惠。
综合服务升级 破解生态治理难题
2015年来,浙江省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出“五水共治”战略构想,致力造就千万美丽乡村。但在前些年,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一般直排入河,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受制于信贷政策,农村污水治理融资难题长期困扰各方。在此背景下,农行浙江分行创新研发“治水贷”,一举破解财政资金在水利建设上“先支后收”的难题。
在嵊州市政府响应省内“五水共治”战略、全面启动了嵊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过程中,“治水贷”便发挥了重要效用。农行绍兴分行在主动对接这一项目后,组建专业团队,强化上下联动,制定综合性融资方案,竭力满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嵊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初期,该行于2016年7月起陆续发放“五水共治”贷款共计6亿元,覆盖项目所需资金的近七成,保障项了目建设顺利推进。2016年,嵊州市实际完成376个行政村(共785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覆盖率100%,2017年新扩面35个自然村,全市共建终端948个,新增受益农户约12万户。
位于嵊州西南,甘霖镇东大门的越剧之乡东王村便是这一项目及产品的受益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铺开后,东王村作为甘霖镇首批实施村,采用中科院“黄胜堂模式”进行生活污水治理,彻底消灭了原本污水横流的现象。同时,对村中一条自南而北、穿桥而过的小溪进行了整治,打造了小桥流水的别样景致。曾经东王村的水环境被村民称概括为“脏乱臭差”。现如今清澈溪水绕村,一如袅袅越音。
更为重要的是,农行浙江分行支持的污水治理项目不仅仅使乡村环境得到改善,还带动了整个水务板块的整合发展。现如今,该地区通过污水治理带动水电、水货、农村饮用水、管道输送等相关领域共同发展,数据显示,农行浙江分行创新推出的“治水贷”,已累计支持190多个治水项目,带动投资近1500亿元。
一直以来,农行坚持国有大行责任定位,推动服务体系改革创新,强化信贷资源倾斜,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能,推动新时代乡村蓬勃发展。展望未来,农行将继续整合金融力量,以最大的热忱,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落地实行,推动广大乡村百花齐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