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又重仓微创医疗?
发布时间:2020-9-16 19:09阅读:437
今天,我终于把微创医疗买回来了,和比亚迪股份并列第一仓位。绿动和建材退回绿叶之位。六个月前,我买入90%仓位的微创,平均成本10元。为什么买呢,我的系列文章都给出了充分的事实和理由。
作者:双格
三个月来,我从23元至40元陆续卖了微创,直到1%。为什么卖呢?50%的卖出是资产配置平衡的需要,长期独仓一只不算便宜未来有一定不确定性的标的,哪怕再看好,也未必能够夜夜安睡。50%却是担心和疑惑:
(1)常总低价入股子公司。微创联合舰队是以子公司为经营中心和利润中心。谁来维护母公司股东的利益呢,在我看来,常董事长是最后的守门人,过去在子公司内没有任何利益,让人放心。今年5月,常董按照39亿入股微创骨科时,理由是他不入资金不放心,市场认为骨科是包袱,我能理解。今年7月,常董按10亿估值入股神通12%时,我无法理解了,参照心脉200亿按营收打对折,也值100亿啊。如果管理层都在子公司兑现自己的利益,谁来在意母公司的利益呢?
(2)带量集采认价不认质。无论浙江意见,还是各地耗材集采,基本就是最低价中标。在我看来,无需一致性评价,只要是合规产品即可,70分和99分一个价。什么促进创新和优质优价,根本不在医保局考虑范围之内。
(3)中短期利好已耗尽。中报业绩史上最差,海外骨科及心率盈利两年之后,心通推广放慢上市可能推迟,机器人产品上市要到2022年。2011年及之前已经没有什么看点了。
今天我为什么买回来呢?我的理由如下:
1、高耗带量集采政策开始兼顾质量和创新。
昨晚,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启动。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指出,这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斩断原有销售模式对中国行业发展的影响,真正通过成本的比拼、质量的竞争、创新的引领,来催生中国规模化的优质发展。首次将“质量的竞争”、“创新的引领”作为“成本的比拼”之外考虑因素,将行业优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集采主要目的之一。
三天前,《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将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作为科技创新的四大领域之一。
一周前,刘煜辉在天风证券2020年三季度策略会上认为:在这特殊历史背景下,十四五规划的核心是科技规划;五中全会核心议题是科技体制攻关;据说中国要在“十四五”期间投入约1.4万亿美元进行科技攻关。
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首要任务的今天,集采扼杀主要领域的创新是不可想象的。相反,我认为集采很可能是医药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强者更强,弱者淘汰,把宝贵的医保资金投给优质优价的龙头创新企业。作为高耗领域的唯一的月亮,微创将是集采的受益者。
2、高瓴正在和微创发生化学反应。
高瓴分别于13.5元及23.5元两次加仓微创医疗,成为了微创医疗重要股东。这没有完,高瓴又牵头入股了微创子公司。近日,斥资7.74亿元认购了微创医疗旗下手术机器人公司3.35%股权。7月,5025万美金认购微创心率12.46股权。4月还认购了微创心通。完全可以相信,高瓴将完全解除微创医疗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协助微创将高效研发能力发挥到极致,在心脉带动下,微创系全面开挂,微创抢占高耗所有主要赛道的主要份额几成定局(骨科有待观察,其他没有对手)。
3、重新按照微创系定价微创价值。
神通离上市较远,参照心通相对启明估值打三折,再按照神通营收只有心脉不到一半看,一级市场按照10亿估值也算大体合理。其他高管都在子公司持股了,为什么劳苦功高的常总不能持股呢,只要估值大体合理就可以了。
微创医疗的估值,按照一级市场估值作为安全的估值吧。冠脉介入值多少钱呢,仅仅考虑冠脉支架,假设集采后市场份额翻倍、利润率减半到20%,净利润也有12亿人民币(=150亿*40%*20%),考虑数量缓慢提高及国际化增量,给20倍PE,该部分价值240亿人民币,其余完全按一级市场已有估值。微创医疗一级市场估值为684亿港币,股价为37.9元。如下:
按照一级市场估值九折拿下微创医疗的股份,是否合算呢?高耗相对于医疗设备有2倍空间;医疗器械相对药品有三倍空间。高耗平均国产化不足70%,未来十年妥妥的10倍空间。按照《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到2030年,我国医疗器材年度产值将达到3万亿,其中1万亿为出口额。高耗按50%计约1.5万亿产值,按照20%利润算,3000亿利润、足以支撑起万亿市值的公司。微创医疗显然就是那一个。
八年之内,微创系市值万亿,微创医疗按照平均45%持股份额计,市值4500亿。八年八倍可期。
(风险提示:我关于微创医疗的主要专栏文章如下,纯系个人思考记录,不作为投资建议。)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