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个县GDP破千亿,从“百强县”看县域经济:东部沿海优势明显,西部稳中有进
发布时间:2020-8-11 14:42阅读:257
中国百强县出炉:33个县GDP破千亿,前十江苏占一半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金叶子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作为基本单元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县域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抓手。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33个县GDP破千亿
根据赛迪顾问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报告”),百强县中GDP(2019年,下同)千亿县域突破33个;此外,百强县人均GDP达到11.09万元,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从区域上来看,百强县中68个县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多处于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周边。
前十江苏占一半
报告显示,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
从区域分布看,百强县整体上呈现东多西少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占68席,约七成;中部地区占21席,约两成;西部地区稳中有进,占据8个席位;东北地区保持平稳,保持3个席位。与2019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3位,中部地区增加2席,西部地区增加1席位。
百强县前十中,江苏占了5席,从整体看,江苏共有25个县上榜,是上榜数最多的省份。此外,浙江、山东也表现抢眼,分别占18席和15席。这种情况也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今年上半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GDP总量位列前四,排位和这四省份2019年全年GDP总量一样。
“江苏和浙江两个省占百强县的席位已经超过了四成,也就是说长三角区域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头部区。”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2019年全年,江苏的地区生产总值为99631.52亿元,增长6.1%,离10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同时,江苏的人均GDP超过12万元,仅次于京沪,高居第三。这离不开江苏下辖13个地市的强劲实力,2019年这13个地市的GDP均突破3000亿元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百强县前十中,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均来自苏州。苏州也是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内GDP最高的城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50.24亿元。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提速,江浙多城进一步缩短了与上海的空间距离。今年7月初,连接起上海、苏州、南通的沪苏通铁路开通。全线设赵甸、南通西、张家港北、张家港、常熟、太仓港、太仓、太仓南、安亭西9个车站,解决了南通“向南不通”的难题,不仅让苏中地区受益,也使得苏州所辖的苏南三地张家港、常熟、太仓终结了“地无寸铁”的历史。
未来如何发力
根据报告,百强县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5万亿元,占比高达51%,高出2019年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而百强县在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对外经济开放度和存款吸附能力等方面仍与头部省份存在较大差距。百强县总体处在工业化后期。
不过,在马承恩看来,这其中也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
他表示,在全国1879个县里,能够找到我国各个阶段发展的缩影,既有经济发展得特别好的地方,也有经济发展相对弱的地方。而未来的大趋势一定是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不会出现二产全部消亡或者三产全部崛起的状况。
“经济发展速度排在中后的县域,需要完成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的一个发展历程;排名比较靠前的可能就从曾经的生产型县域,逐渐地向服务生产型的县市去转变,再往后就是朝着智能化、智慧化,服务生产型城市转变。”马承恩说。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抓紧补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
以排在前十的张家港、太仓为例,这两个县正在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提高城市产业的升级转型。
太仓市委副书记、市长汪香元表示,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肯定会对周边有虹吸,但上海围绕五大中心进行产业调整,更有溢出,受益最大的肯定是离得最近的地区。太仓要做实开放再出发“硬核”举措,打造“最舒心”营商环境,把各种优质溢出资源接得住、留得下。
就在6月27日,复星集团表示,复星旅文集团紧密结合高铁发展,将以太仓复游城为抓手,加大在苏州的文旅产业投入。太仓复游城的总建筑面积约129万平方米,项目开发成本预期约132亿元。基于沪苏通铁路的开通,复游城项目南站片区率先建设,该项目位于太仓市科教新城,紧邻沪苏通铁路太仓南站,与上海嘉定区近在咫尺。核心旅游产业部分将于2024年完工、2025年陆续营业。
同样的,张家港上半年新兴产业投资表现亮眼,全市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9.3%,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1.3%,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占比位居苏州五县市第一。分行业看,软件和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行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528.9%、139.4%、84.5%和30.3%。
“未来中小城镇的发展,得找几个着力点,其中一个就是从区位的角度深入融入都市圈的建设。过去我们说区位优势就是空间距离上的远和近,在目前内外循环引擎的背景下,也有对产业赛道的选择。”马承恩举例说,未来判断一个产业好不好,还要看这个产业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是在链上还是在链下。因此,当前在城市之间协同发展的效能强不强,不仅仅看物理空间,人才、技术、资本以及信息,还有产业协同发展的错位配套能力,都是未来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的一股力量。
除此之外,百强县消费旺盛、要素吸附能力强,富民和强县并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目标。
报告显示,百强县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万元,比当年全国水平分别高出26%、13%、59%。
从“百强县”看县域经济:东部沿海优势明显,西部稳中有进,撤县设区持续扩容
近日,赛迪顾问发布2020赛迪百强县榜单。据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统计,榜单内100个县以不到2%的国土面积,约7%的人口,创造出的GDP规模却能占到全国GDP总量的10%,展现出极大的经济体量。同时,百强县人均GDP已超过11万元,人均消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约30%,富民强县并举的特征也十分显著。
在专家看来,百强县一方面折射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又展示出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发展县域经济不但是当下拉动我国内需的重要抓手,未来还能与城市区域联动,形成优势互补。
苏浙鲁占据过半席位,西部地区稳中有进
▲▲▲
经济实力强劲的百强县,在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据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统计,从地域来看,2020年百强县呈现东多西少态势,其中东部地区稳中有降,占到7成左右;中部地区逐步上升,占到2成左右;西部地区稳中有进,占据8个席位;东北地区保持平稳,保持3个席位。从省域来看,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分别占25席、18席和15席,占据百强县过半席位。在百强县前10名中,苏浙鲁占据8席,其中江苏独占前三。
“长期以来,苏浙鲁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明显优于西部地区。”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中国县域经济十分依赖两个因素:一是微观层面的经济活跃程度,二是中观层面的产业集聚,而这种活跃程度和集聚经济主要由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所支撑,在国有企业改革持续的背景下,当前已几乎没有中小型国有企业,绝大多数的大型国企也都聚集在更大层级的城市或都市圈中。因此,江浙、山东等沿海地区中小民营企业明显的数量和规模优势被放大了。相比而言,西部地区之前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支撑经济发展,国企改革后也没能有效培育起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良好氛围。
其次,在改革开放后的较长时间内,江浙、山东等地区县域经济的上述产业集聚源自于他们就近承接了大城市的工业转移,各地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形成了较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并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产业链集群,从而带来了规模和效率的双重改进。典型的例子是长三角地区的众多发达县市。长三角地区除了上海以外,苏州、南京、杭州等多个大城市形成节点,经济发达的县市大多分布在这些城市的周边。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苏浙鲁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县域能常年保持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这些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上长期的努力。加上自身相对稳固的经济基础,长期形成的产业生态等有利因素,促使东部沿海地区的县域经济相对的在百强县的比重要比中西部地区强。
马承恩提醒道,从近年百强县榜单上也可以看出来,东部入榜的数量正在逐步缩小,而中部、西部每年都会有新增的县域入榜。中西部地区有着强烈的发展诉求,未来中西部地区国家战略以及他们发展的动能逐渐体现以后,县域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差异将会缩小。
特色产业成为立足之本
▲▲▲
马承恩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百强县的发展结构跟城市经济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发展动力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百强县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二产的比重大概能占到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强县中的多数地区拥有着各自的地方特色产业。例如浙江省义乌市,拥有全球闻名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2019年全年,义务小商品市场实现交易额4583.1亿元,增长12.0%。江苏省丹阳市被称为“眼镜之都”,眼镜架年产量1亿多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镜片年产量4亿多副,约占全国75%、世界40%左右,是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
在陶金看来,想要在县域之间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更重要的是,城市化和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中的劳动力、资金等资源会持续被城市地区吸引而离开当地,这更需要县域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而且,县域经济本应比城市更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也更应该与当地的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百强县对工业和投资的依靠,一方面是由于路径依赖,当前这些地区依然能够依靠工业集聚来获得区域间的竞争优势。”陶金对证券时报记者说,另一方面,也应该未雨绸缪,避免出现底特律等城市的局面。百强县中,昆山市等地区的制造业集聚由于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其优势已经被逐渐侵蚀。
也可以看到,一些县市就正在积极利用互联网、电商等新技术和新业态重新发展特色产业。义务市在近年来就在不断挖掘新动能,据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上半年义乌市新设市场主体7.67万户,同比增长10.86%,其中电商主体占比56.15%。同时,企业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公司制企业备受青睐,2020年新设公司制企业15270 户,占企业比重达99.34%以上;新增“个转企”545家,位居全省首位。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存量主体中第一产业占比0.28%,第二企业占比14.69%,第三企业占比85.01%,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撤县设区趋势不减
▲▲▲
近年来,不少省份不断推进撤县改区(市)进程。国家发改委城镇中心副理事长乔润令曾在2019年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撤县建区之地有100多个,90%集中在近些年,且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撤县建区的数量接近总量一半。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就有8个县域区划完成了撤县设区。单看今年7月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繁昌区就进行了撤县设区的区划改变。
7月28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海门区揭牌成立,百强县排名13位的海门市至此撤县设区。南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惠民在揭牌大会上指出,实施“两区一市”行政区划变更,是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优化市域空间布局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南通市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有利于南通市积极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有利于南通市加快提升南通城市发展能级,对于南通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陶金向证券时报记者记者说明,撤县设市、撤县设区的重要精神在于一个地区的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更大规模和层级的城市靠拢,也更加融入周边城市的发展,因此需要在行政管理和资源分配上进行匹配和统一。因此撤县设市或设区意味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要转变为城市化社会治理模式,这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层级以及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情况是否符合要求,若过多地将不符合要求的县转为区或市,反而会打乱当地的发展路径和破坏当地的发展优势。
在马承恩看来,县域发展一定是从配套城市的生产加工环节逐渐迈向服务、生产加工或者是生产性服 务的城市去迈进,再向智慧化、智能化生产服务的城市去迈进的一个演变历程。所以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设区,而是一个优势互补,互为支撑的良好经济发展格局,一个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格局。
促消费将成县域经济新动能
▲▲▲
8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指出,下半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发展县域的消费聚集区,是扩大内需的重点,也是消费发展很有潜力的地方。“比如县城里步行街的改造,应当给予贷款的支持,还可以发行一些企业债券,使得中国的消费不仅有大城市消费,有中等城市的消费,也有县城消费。”宁吉喆说道。
“县域经济普遍意义上来讲,就是地大人多,然后消费群体广泛,所以说促进消费,县域消费肯定是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马承恩指出,从县域经济的规模上看,我国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占中国国土面积约9成,人口占了约6成,而整个县域能创造的GDP占到了30%。从体量上看,毋庸置疑,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的里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承恩认为,国家在逐渐关注县域消费的过程中,县域经济发展首先要重点推进“两新一重”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的建设,来推动县城的更新,从这个角度上扩大内需。其次,要加速县域消费场所和消费升级,通过贷款和鼓励发行企业债券等政策性支持,完成县城商场、商业区、步行街的改造。此外,应推动消费线上化建设,也就是加快智慧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高质量发展。
赛迪百强县出炉!你的家乡占有几席?
(赛迪顾问县域研究中心 罗浩月)
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2020年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于2020年7月28日在线上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培育新动能?争创百强县”为主题,邀请政府领导、专家学者等,探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方略、新路径。同时,本次论坛重磅发布了《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为各地实现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走出各具特色的强县富民之路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赛迪集团总经理、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秦海林为大会致辞,欢迎政府领导、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方略、新路径。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白景明以《县域经济大有潜力》为题发表演讲,指出新基建、养老产业、家政服务业、高端生产性服 务业、区域分工协作五大新动能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耀做了《培育新动能,增创百强县》的专题报告,为县域指明科技赋能、城镇化赋能、改革赋能、开放合作赋能的四大发展路径。
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宁玉强的演讲主题是《县域生物医药:疫情之下,谁是赢家?》,详细介绍生物医药产业正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极的趋势。
赛迪顾问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郑昊的演讲主题是《大数据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强调大数据产业提升了县域社会治理效率,解决了县域民生问题,加速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鹿文亮演讲主题为《汽车产业变革为县域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指出汽车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为县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中共瓦房店市委书记蹇骞介绍了瓦房店的 “13457”战略发展思路,坚持用开放创新的思维、项目为先的理念和落实为王的作风,统筹推动产业、城市、社会和政府创新转型协同发展。
中共龙口市委副书记、龙口市人民政府市长吕波分享了龙口市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经验。
中共大冶市委副书记、大冶市人民政府市长周军的演讲主题为《在中部崛起中奋勇争先的大冶新实践》。
中共滕州市委常委、滕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王涛从产业振兴、双招双引、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民生改善、党的建设六个方面分享了滕州市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太仓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超震强调,持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是太仓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目标。
潜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雷玉成介绍了潜江市在产业培育、政策赋能、品牌打造、平台建设、环境优化等五方面做出的努力。
论坛上,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马承恩主任解读了变局中的县域经济新方位,指出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阶段跃升、城市格局变迁、县域地位提升、“十四五”征程开启、平衡发展新要求六大变局中孕育的县域发展机遇,强调百强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县域治理展示窗、县域革新试验田的重要作用,并总结出本次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方略。
2020年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遵循科学、系统、客观、可操作、可对比的基本原则,选用“地区生产总值大于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于20亿元”双门槛,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和“绿色水平”四个维度选取22个指标,构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百强县数据统计结果分析,赛迪顾问县域研究中心总结出四大结论:发展规模方面,百强县规模实力突出,千亿县域突破33个;发展水平方面,百强县人均GDP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发展动能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对整体县域来说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发展空间方面,百强县第三产业低于第二产业增速,优化产业结构成为百强县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合自第一财经日报 金叶子、证券时报网、大众新闻等
文章转自和讯网 投资者据此操作 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