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不良率攀升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0-5-21 10:23阅读:568
比起靓丽的利润指标,微众银行2019年不良率的攀升,更引人关注。
不久前,微众银行披露了2019年财报。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净利润39.5亿元,同比2018年的24.7亿元,增长60%;营业收入148.7亿元,同比2018年的100.3亿元,增长48.3%。与此同时,微众银行2019年在行业内率先将资产质量的不良贷款标准由逾期90天改为60天,不良贷款率为1.24%。此前的2018年、2017年,微众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51%和0.64%。
相比同类机构,比如网商银行、亿联银行、苏宁银行、振兴银行、三湘银行、蓝海银行,这几家2019年不良率分别为1.3%、1.21%、0.88%、1.15%、0.59%、0.48%,客商银行2019年末不良率甚至为零。在参数调整后,微众银行2019年不良率在同类机构中明显偏高。
微众银行不良率攀升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的信贷资产质量存在下降压力。
早在2015年5月,微众银行针对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民众,推出了全线上、纯信用、随借随还的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微粒贷”已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近600座城市超过2800万客户,发放超过4.6亿笔贷款,累计放款额超过3.7万亿元;授信客户中约77%从事非白领服务业,约80%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笔均贷款约8000元,超过70%已结清贷款的利息低于100元。这个成绩,突显了微众银行在普惠金融服务上的不俗表现。
除了“微粒贷”,近两年微众银行推出的“微业贷”也呈现快速增长之势。2017年11月,微众银行获准在深圳地区开展“微业贷”试点,该产品是一款借助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和“微粒贷”成功经验, 全线上、纯信用、随借随还的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微业贷”已触达90万家小微民营企业,其中授信企业23万家,这些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万个,表明微众银行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探索出了新路。
由于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抗风险能力弱,经济下行压力更容易造成收入减少甚至亏损,导致无力还款,因此,即便微众银行的贷款都非常小额、且高度分散,但违约基数上升对利润的侵蚀和影响仍不可忽视。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对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的影响仍在继续,微众银行2020年的不良率走向值得关注。
其次,意味着微众银行用前沿科技赋能互联网金融的风控体系,仍存短板。
相比传统商业银行,微众银行从成立之初,就在风控体系上采取了科技赋能互联网金融的方式。
在微众银行搭建的风控体系中,有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最前沿的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远程客户的身份认证、智能客户服务等领域,微众银行建成了一套准确度较高的闭环式远程身份识别系统……
虽然微众银行拥有的金融科技非常先进,这些技术也确实在其风险防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攀升的不良率可以看出,金融科技在风控上不是万能的、完美无缺的。过度迷信金融科技力量,以为拥有了最先进技术,就可以将信贷违约风险控制到极致,至少在微众银行的实践中,并未显现。
相反,忽视传统商业银行多年来在风控中积累的所谓“笨”经验,可能并不完全可取。毕竟,银行是在跟人打交道,而传统商业银行跟人打交道时间长、经验丰富。虽然传统风控技术并不完美,但远未过时;互联网金融风控技术,尽管先进,也不能包打天下。相互取长补短,或许更符合现实需求,也更有利于控制风险。
再次,意味着互联网银行的风控能力,仍需经历完整经济周期的检验。
微众银行成立于2014年,是新设民营银行中成立最早的。虽然成立至今已5年有余,但并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微众银行成立之初,中国经济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即便近两年,中国经济仍保持了不错的增速。
但去年以来,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加剧了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的生存困难,也让银行不良率面临反弹或攀升压力。而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小微企业生存带来较大影响,也让不少个人面临收入来源减少、甚至失业的风险。在传统商业银行都普遍感受经济寒流之时,微众银行资产质量能否经得住经济周期考验,需要时间观察。至少,从2019年不良率攀升趋势看,微众银行能否在2020年交出一份漂亮答卷,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文章转自和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以该文章内容为交易依据,风险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