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啥时能用上?安全性有保障吗?官方回应
发布时间:2020-4-15 15:12阅读:398
中新经纬客户端4月14日电 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科研攻关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针对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安全性、投入使用的时间等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进行了回应。
五条疫苗研发技术路线进展情况如何?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在梳理分析不同的技术基础和可能性之后,科研攻关组布局了病毒的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五条技术路线。
目前已有三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陈薇院士团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已于3月底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这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4月1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申请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也进入临床试验。13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开展临床试验。
吴远彬指出,此外,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已完成疫苗毒株的构建和质检方法的建立,正在进行质量工艺研究和质量鉴定,中试生产、动物攻毒实验和安全性评价实验也在同期开展。重组蛋白疫苗已完成毒种的构建,正在开展细胞和毒种鉴定和遗传稳定性考察、动物攻毒实验和安全性评价实验。核酸疫苗方面,也进入到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阶段,并同步开展临床样品的制备和质量的检定工作。上述技术路线的疫苗预计将于4、5月份陆续申报临床试验。
在抗疫药物研发工作方面有哪些最新进展?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首先,通过科研攻关形成了主打药品的基本格局。在严谨的体外研究和机制研究基础上快速形成包括磷酸氯喹、法匹拉韦以及中医药等主打药品的一个基本格局,并且坚持规范、有效的临床研究,快速明确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品,能够早日进入临床研究。
第二,在临床治疗新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在武汉已完成超200例干细胞治疗,从目前结果看安全性良好。同时,临床结果提示,可以通过改善肺部的炎症来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此外,在2月我们发出“千人献浆救千人”号召,截至目前,全国已采集超2000份恢复期血浆,在临床上应用超700例,显示出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科研攻关组在积极推动新一轮项目部署和研究进程。单克隆抗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早期科研攻关已经部署了国内多支团队瞄准单克隆抗体来开展相应的研发工作。截至目前,已获得多株靶向新冠病毒的候选治疗性抗体,后续还将加大力度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疫苗安全性能否保障?多久能用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介绍,疫苗本身是一个用于健康人的特殊药品,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所以在应急审批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以安全有效为根本的方针,坚持特事特办,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研发的步骤由串联改为并联,研审联动,滚动提交研发材料,随交随审随评。在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通过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研发的效率和审评的效率,都做到最大化,所以速度快的原因是这个。
在安全性方面,主要是由临床前的研究来决定的,所以在安全性、有效性的相关动物实验等要按照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全部完成,其中包括急性毒性实验、重复毒性实验、免疫原性实验,甚至是动物攻毒保护试验,这些实验都要符合要求,达到规定的要求,才能够批准上临床。
关于什么时候能用上疫苗,王军志表示,疫苗本身由完成临床前的研究到进入临床,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进展,离将来应用又跨了一大步。一般来说通常的临床试验分为三期,一期临床试验重点是观察使用的安全性,二期临床是扩大样本量和目标人群,对疫苗在人群中初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结果进一步进行确认,并且确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一期二期临床试验都是健康志愿者,相对比较容易募集,大概需要几个月时间。对于一般的传染病,一般要观察一个流行周期来确定它对易感人群的保护率,三期临床到最终才得到疫苗批准上市的科学的依据。目前社会对疫苗高度关注,我们也期待尽快看到我国的疫苗研发取得突破性的重要进展,使安全有效的疫苗早日上市。
中国为全球抗疫作出哪些贡献?
孙燕荣介绍,首先,中国研究团队在中国境内开展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临床研究,产出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以学术论文形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最快速度与全球分享中国的临床经验与成果。
第二方面体现在中国科研团队持续高频次地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和学术研讨。据不完全统计,进行交流和学术研讨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40个。主要内容包括中医药、磷喹、法匹拉韦、托珠单抗,以及恢复期血浆、干细胞等等一系列的产品以及科研攻关成果,新冠肺炎临床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经验都是交流中的重点。
第三方面体现在中国在前期开展的药物研发取得的成果已被部分国家采纳,纳入到相应临床救治方案中。同时,世卫组织及多个国家也相继开展氯喹、羟氯喹等药物的临床研究,多个国家先后批准使用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等中国方案中涉及的药物品种与方案,应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或者开展临床研究。
科研攻关下一步有哪些重点考虑?
吴远彬介绍,前期围绕药物筛选、医疗救治、检测技术、疫苗研发等方面着力开展工作,来推动科技支撑整个疫情防控。从总体上来讲,科技工作在保障疫情防控当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在药物和治疗方案方面,筛选了10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案纳入到相关的诊疗方案来实施,也包括中医药方面的“三药三方”,这些方面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在检测方面,目前上市了超过26个品种的检测试剂产品,都为整体的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吴远彬指出,进入到新阶段以后,我们现在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特别是外防输入方面,科技攻关组进一步加强与海关口岸等部门的联动,重点推动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研发和已经上市的检测技术、产品的运用,将检测的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入境的感染者,为精准防控输入性疫情提供科技方面的支撑。同时在内防反弹方面,重点推动高灵敏度检测试剂的研发,进一步提高低病毒载量感染者的检出率。同时加速推进高通量检测试剂的研发,提升检测速度和检测能力,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围绕重点工作进一步去加强的。
吴远彬表示,总体来讲,科技攻关还将围绕在疫情发生过程中所需科技支撑的一些方面,及时调整重点,加强对科技力量特别是骨干和优势力量的组合,发挥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地提供科技支撑。(中新经纬APP)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