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期货?期货市场是如何运转的?
发布时间:2019-9-9 08:45阅读:626
你可能不知道,“期货”的诞生是为了降低风险。
历史上,期货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降低风险。双方通过签订远期合约的方式,制定一个远期合同,从而减少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再来举个例子,现在是5月1日,酒厂和农民双方制定了一个远期合同,约定第二年5月1日以1800元/吨的价格成交10吨玉米。随着时间推进,比如,9月1日的时候,玉米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变为1900元/吨。由于酒厂依然可以用1800元,也就是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来收购玉米,这对于酒厂来说相当于一项利润来源。如果明年5月1日,玉米的价格依然是1900元/吨,酒厂可以通过这个合约获得(1900-1800)×10=1000元的利润。这时,如果市场上普遍认为玉米的价格还会上升,但酒厂老板却认为玉米价格会在未来8个月的时间里逐渐下降。这样,如果第二家酒厂的老板认为到明年5月1日,玉米价格会上涨到2000元/吨,那么,花不超过2000元的价格来买到这份合约,就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因为如果明年5月1日,玉米价格真的涨到了2000元/吨,第二家酒厂的老板可以通过这份合约拿到2000元的利润。于是,第一家酒厂老板如果认为玉米未来的走势不会继续上升,他可能会选择把这份合约卖给第二家酒厂的老板。
如果9月1日的时候,市场上玉米的价格下降到1700元/吨,那么,对于酒厂来说,这意味着是损失。如果价格到第二年5月1日一直不变的话,本来酒厂可以从市场上以每吨1700元的价格收购玉米,现在由于合约的限制,酒厂必须以每吨1800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10吨玉米。这意味着酒厂需要承担1000元的损失。如果这时有第二家酒厂的老板认为价格不会这么跌下去,还会有稍微的上涨。比如,第二个老板认为到明年5月1日,玉米价格可以涨到1750元,那时,这份合约的亏损额就可以减少为500元。于是两个老板就可以将这份合约成交,比如,第一个老板以支付给第二个老板800元的价格,把这份合约卖给第二个老板。这样,第一个老板能够尽快的止损,第二个老板也可能会通过这份合约获得一部分利润。
在农民这一边,签订合约的这个农民也不一定非要守着这份合约。反正这份合约执行时,只要有10吨玉米以1800元的价格成交就行,到底由谁来提供这10吨玉米,其实并不重要。我们再回到上面文字设定的情景,如果9月1日时,玉米的价格变为1900元的话,这份合约对于这户农民来说,其实是一项损失。本来他可以以1900元的价格卖出玉米,但由于合约的存在,他必须以1800元的价格来卖,每吨玉米亏损100元,10吨的亏损额为1000元。同样,如果有农户认为,价格还会下降,亏损额也不会这么多。那么这个农民没有必要依然拿着这份合约,可以尽快的搭钱将这个合约卖给第二个农民以止损。如果9月1日时,价格是下降趋势的话,这个农民可以以盈利的方式,将这份合约卖出去,当然也可以等到合约到期的那天,通过按约定价卖出玉米的方式来获得利润。
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商品本身可以标准化,比如对于玉米来说,由那个农户来提供都一样;或者对于铁、铜这样的金属,不管哪个厂商提供,只要达到一定标准,就都是合格的。这样,就可以把远期合约做成标准化的合约,只要货物的交易双方关注的只是标准化的货物,而不管由谁提供、由谁购买。那么,这个标准化的合约本身就能进行交易,这便是期货。最初的期货交易就是从现货的远期交易发展而来的,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是1848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的,该所在1865年确定了标准合约的模式。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现代期货交易开始出现,当前,我国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家期货交易所。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是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随着国家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放开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市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和现货价格的不公开以及失真现象、农业生产的忽上忽下和粮食企业缺乏保值机制等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波动造成市场风险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