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扭转杠杆率结构背后的资源错配
发布时间:2019-8-29 10:43阅读:237
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的最新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在经历了一季度宏观杠杆率大幅攀升5.1个百分点后,二季度宏观杠杆率仅小幅上升0.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环比回落超八成。整体看,不同于2017年、2018年的去杠杆和稳杠杆,2019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的变化态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上半年宏观杠杆率攀升5.8个百分点。
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宏观杠杆率经历了明显的波动,一季度的显著攀升既有年初信贷社融高增长带动的杠杆率分子增加,也有名义GDP下降导致的杠杆率分母下降。但二季度杠杆率升幅骤降,预示着后续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是,稳杠杆和稳增长应该如何平衡?
近三年来,宏观调控中对于杠杆率的政策目标,经历了从去杠杆到稳杠杆再到结构性去杠杆的转变。尽管今年上半年宏观杠杆率重回升势看起来与稳杠杆的政策有悖,但从全局性的视角通盘考虑,在当前稳增长的背景下,只要不引发杠杆率的大幅异常波动,可以容忍杠杆率的适度抬升。
我国杠杆率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并不在于宏观杠杆率绝对值的高低,而在于杠杆率的结构及其所反映的资源错配。国际上对于杠杆率水平的高低并没有广泛认可的明确标准,绝大多数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时通常不会将杠杆率作为政策目标,近年来我国之所以对杠杆率问题较为关注,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在金融危机后的快速走高,但细看企业部门杠杆率的组成,企业之间有着较大差别。
杠杆和债务本身是中性的,用在产出效率高的地方、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就能发挥有效的撬动作用,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拆弹”宏观杠杆风险的着力点并非简单地降低或稳定杠杆率的数值,而在于扭转杠杆率错配的局面,将杠杆和债务资金匹配到生产效率高的部门,实现杠杆的优化配置,这也是结构性去杠杆的应有之意,也可以实现稳增长和稳杠杆的有机统一。从这一点看,为了实现稳增长,宏观杠杆率的适度抬升合情合理;而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结构性去杠杆,特别是坚决出清无效挤占过多金融资源的“僵尸企业”,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