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昕:大宗商品交易的痛点在于利润降、交易成本增、知识门槛提升
发布时间:2019-5-31 10:36阅读:362
和讯期货消息 5月27日—29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主办的“第十六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论坛以“服务实体二十载,改革开放创未来”为主题。和讯期货参与全程直播。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范昕出席27日下午的关联活动“金融科技结合衍生工具服务实体经济”并发表主题为“大宗商品交易的发展趋势、痛点及未来”的演讲。
下载APP 阅读本文更深度报道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范昕
范昕表示,上海有色网最核心的功能是现货的价格发现,以及围绕着现货价格发现周围的一些影响价格的基础数据。大宗商品交易的主要的趋势是从分散到集中,产生越来越多的衍生品,最早从金属开始,然后有了钢铁、化工产品。中国的衍生品发展要比国外更丰富。
而大宗商品交易的痛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利润下降,各种各样的市场外部的因素,使得利润下降。
第二个是交易成本在增加,交易成本不仅是市场上的交易成本,组成交易队伍以及控制风险等的综合都在不断增加。
第三个是知识门槛的提升,也是对企业的管理要求综合的提高。
对于大宗商品交易的未来,范昕认为,我们不仅面临着市场内部发生的变化,还有一些外部的变化。外部的环境对企业的友好程度下降,对于管理的水平,对于合规性,都需要不断地提升。
以下是文字实录:
在演讲之前,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来到今天的论坛。有色网是一个主要是服务实体企业的一个公司,在过去的将近20年的历史里面,我们觉得服务这个企业,尤其是服务生产制造型的企业,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也非常理解参加今天论坛的不管是服务商还是企业本身在这个艰难的过程当中,都有很多的痛苦和期盼。
从有色网本身来说,感谢翟总的美言,其实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功能,我们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一个现货的价格发现,以及围绕着现货价格发现周围的一些影响价格的基础数据,这就是我们公司的一个核心业务。
所以我们在金融科技上面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外行。今天我想从一个外行的角度来抛砖引玉地来谈谈我们对于市场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然是外行,但是我本人也做过大宗商品交易,这是在做易贸之前的十年,差不多在能源和石化行业的大宗商品的交易,那个时候大宗商品的交易还比较简单,所以是一个纯现货的市场。
我们在过去的大约两百年的时间里面看到的整个商品的交易的过程,主要的趋势是从分散到集中,然后逐渐的衍生品越来越多,比如说金属是最早开始的,然后有了钢铁、化工产品,逐渐的越来越丰富。在十几年以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像PTA这样的衍生品,但是在后来也逐渐的开始有了。在中国,应该说这些产品发展的更多一些,这个比在国外的衍生品要更丰富一些。
从模式上面来看,这个是我的个人总结,不一定对。从模式上看,我们把它区别成了几种发展的模式。第一个,我们把它叫做LME的模式,LME的模式是自然而然的从现货的交易商,大家做一个远期市场,在远期现货,在远期发展上再发展期货的模式。为什么我要说说这个模式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不同模式的发展生态是不一样的,对于后面所需要的交易的理念和工具,和整体的在这个里面是谁用什么样的方式赚钱,其实是非常大的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上期所的模式,上期所的模式实际上是中国比较特有的一种模式,它在最开始的时候,是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或者说是上期所开始的时候,中国的现货市场还不大成熟的市场。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集中交易的期货市场的标准期货合约的这样的一个生态,再围绕这个集中的一个交易中心周围,有了我们的经济公司,有了许多非常积极的价格发现的交易者。这个生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和现货的生态,相对独立。今后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融合。但是在现在为止,在LME和上期所的模式下面交易的对象,其实还是非常不同,所以他们的行为也是不一样的。最后我们也看到有类似于像在铁矿石指数上面有了新交所的模式,新交所的模式,更像是一个现货商加上指数的现金结算的指数合约,这样的一种模式。其实上面的三种模式都是可以实现现货、远期、套保,然后规避风险,或者说是通过策略赚钱的。但是由于它的来路不太一样,所以他们的参与者或者说他们参与的方式也不太一样。最后的这种模式,主要是体现在铁矿石、新交所,然后加上普世的合约。
这几种模式的发展过程,都有它的产品和这个行业特殊性的一些主导。比如说是LME的模式是由原来的现货商为主,慢慢的,这些现货商发展成了拥有资源的,最后变成了一个以投行的渠道。到今天我们来看,它和最初的时候,也非常不一样。里面决定价格的因素,也是由原来的现货,逐渐过渡到金融,尤其是大的投行。这又和国际上面的这些投行理念经营的背景也有关系。我们看到的上期所的模式,我们觉得它最初是有两群相对独立的人在玩,然后逐渐地越走越近。
现货和指数的这种模式,深交所的模式,主要是由于有大的国际矿业巨头,他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实际上我们也知道,国内也有这个方面的期货,但是他们由于资本的隔阂,没有办法觉得安全地进入到这个市场里面来,他们必须在外面有一个别的市场,同时他们又在现货上面有比较强的定价的影响权,所以国有的结果形成了这个模式。这几种模式,我们后面会讲到,它也会继续发展下去。
不同的模式都有自己的生命力,其实最终的结果还是在于随着交易成本低,就会存在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力,而且这个交易成本是完全的交易成本,也就是说我作为一个参与者,除了考虑这个交易所里面的收的佣金之外,我可能还要考虑到我的团队,我教育这个团队,或者说为这个团队要支付的费用等等,以及我在这个交易行为当中,他会占用我的资金,或者占用我的资源的程度,解决的问题多还是说带来的问题更多,最后要做一个综合的平衡,最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模式。
所以我们在未来,到底是分散到集中还是说从集中到分散会有驱动力?我们也在观察。
事实上在现货市场上面,直到今天为止还有非常大的分散的市场在进行着,他们没有进入到清算,而是用一些相对低的保证金在点对点之间完成了他们的交易。现在的一些新的技术,类似于像区块链这样的,有可能会支持这种模式发展,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太多地看到
后面的这种发展趋势我简单地说说我个人的看法,这也不一定对。像LME的模式,我们观察到它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可能是有一点走到头了。所以在未来,他们在干一件什么事情?我发现他们主要是在做那些现金结算的合约,到处用指数来开发新的合约,尤其是在新的领域,比如说新能源这一些领域,所以LME,当然这个里面有一些各种不同的方向,这个是方向之一。另外由于港交所做了LME,他们也在尝试着迷你合约等等。这两个目的,一个是瞄准了新兴的市场,这个和开发PVC的合约类似,原来这个市场没有,是开发出新的东西来,没有采用原来的思路做,而是采用了现货加指数的模式来做,这个我觉得有一点有趣,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另外是打通中国的市场,我们在不能够完全资本自由化的情况下,是不是能够开一个通道或者是搞一个沪港通的东西?这个是在港交所的下面一直在进行,这个没有明确的结果,但是这是他们想要发展的。当然上期所的模式的变化,我们也观察到了,我们的标准清单,希望能够通过标准清单更多的期货和现货的结合,当然这件事情可能才刚刚开始,所以还要再观察一些时间,同时也不能够低估国内的现货市场上面的交易员参与的门槛的难度。是不是这个路特别适合在国内融合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这个事情是后面可能上期所还要花很多的努力在做的,我们也是一起要花精力去推动的事情。
从客户端,我们的看法,我们觉得数据的运用,现在增加得很快,因为我们自己是一个数据公司,所以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过程。当然还是有一点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客户里面,我们发现金融交易的客户对数据的运用增长得更快,比产业的客户,产业的客户还是慢了一些,这个里面涉及到后面我想说到的痛点的问题,就是产业的客户,对于一个企业的决策来说,中国的企业的发展的历史还是太短了,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让企业完成别人一百年两百年走过的全部的进化,这也是挺为难这些企业家的。所以在整个文化上面,到管理的理念上面,到数据的运用上面,到人与人的信用方面,还有很多的欠缺。数据的运用上面我们觉得还可以,因为不管是在生产的企业还是在经营交易的企业上面,用数据的速度是增长的非常快的。我们把我们自己的销售额可作是企业自己的进化数。数据还是那些数据,就是基本面的数据、价格数据,但是以前这个企业不买,现在买了,一方面是因为你有知识产权,更大的方面,其实还是因为企业自己对于数据的应用能力在增加。这件事情我们觉得它会持续的发展,中国的生产企业数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因为后面的整合这些原因,但是他们对于数据的运用的能力是在持续增加的,我们认为这个趋势不会停止。
在交易的过程当中,或者说是在交易能力强的这些企业当中,我们发现对于数学的应用是急剧增加,这件事情从一些量化的基金,量化的投资人,当然绝大多数还是目前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还是在美国量好了技术再到中国来的,在股票市场上、在期货市场上要更丰富、活跃,他们的速度进到商品市场也是非常快的。理科生赚钱的时间到了。所以在数学的运用上面,我们觉得是一种快速的,而且是一种颠覆性的算法,这一类的东西,会非常快地改变未来的这种市场结构,会导致原来的一些简单的策略,比如说是简单的波动的策略,或者说原来去找期现的里面的一些机会迅速地被数学所消耗掉。怎么办?企业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如果不在这方面进化的话,很难生存。这件事情就是一个硬科技,进化是有门槛的,是很难的。我们回头拿企业来讲,通过这个方程看算法,就像看天书一样的。在国内相关的管制和这些管理的思路什么的,也会很难跟上。在这个上面,我们觉得是最好奇未来会怎么发展的东西。
再说到下面的一个工具的运用。工具的运用我们觉得是一个艰难的推进,在座的都是很棒的市场上的工具提供商,我们提供的只是很简单的工具,未来他们的数据运用,这已经在推广当中十分的吃力的,对于交易,或者说对于风险管理的工具,我们非常理解,在企业的推进的过程当中的艰难程度。因为从企业的某一部分的人可能很早就能够意识到这个工具的必要性,但是要把这部分人的早期的认识,变成了一个企业的意志,从老板到执行层全部能够接受这件事情,是一件相当漫长和吃力的事情。我们回过头去看中国在三十年前,二十多年前的ERP就知道这件事,实际上现在ERP差不多是生命周期的尾声了,中国一直都没有真正地大范围地采用过这样的ERP的系统。当然不用有不用的道理,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程度还没到那个时候。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这也是咱们中国,特别是本土的企业的一些进化的阶段所限制的。从企业的整个的管理思路到老板已经决定了你是下面的人,还想自己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不想什么东西都让老板知道,就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很多的交易成本和阻力,这件事情上面,我们觉得在工具的运用上面,还是属于一个非常艰难的情况。
但是艰难归艰难,我觉得还是大家都是在推进着。所以从我们看,特别是对于生产的企业,或者说对产业里面,也包括贸易企业,为产业服务的这些企业里面来说,会有一些痛点。
第一个就是利润下降,利润下降就是反映在过去容易赚的钱现在不容易赚了,过去能够,我自己有一套独特的策略,在市场上,在期货市场上能够稳定地赚钱等等,现在这些没有了,这个市场也进入了一些波动率特别低的情况,偶尔就会有黑天鹅的事情,所以各种各样的市场外部的因素,使得利润下降。
第二个,交易成本在增加。这个交易成本不仅仅是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单就市场而言,可能交易成本是在下降的,但是综合的成本,比如说我要被一支交易的队伍如何来探索这个过程当中的策略,同时还要能够控得住风险,这个队伍必须要有技术、数学好、有道德,我得付多少成本?整个我的风险控制又还要有序,我还得用软件,这个又得多少成本?交易成本其实是在不断地增加。
最重要的,我觉得其实是知识门槛的提升。天下最难的事情就是做教育,明明最好的东西,可是每个人心里都是非常抗拒的,我还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比较舒服,尤其是对于历史上比较成功的企业来说,这件事情更加是这样。所以知识门槛的提升,我们觉得已相对于企业的需要来说,我们做的推广工作,做的这些东西,还是非常不够的。但是这要求市场的服务者,包括我们,要花更大的力气去推广,而这些事情本身是耗时费力的事情。归根结底是对企业的管理要求综合的提高。而这件事情对于企业来说,就比个人的学习能力提升就更难,所以在各个方面,其实痛点是广泛的存在着的。
最后,在这些整个的情况,变化的情况,综合的影响下面,我们觉得怎么样才是企业的未来呢?尤其是我们不仅仅面临着这些市场内生的变化,还有一些外部的变化,比如说贸易战,外部的环境对我们企业的友好程度是下降的,对于管理的水平,对于合规性,各种各样的,都是在各个维度上,不断地提升。所以深圳的我们觉得要能够活到下一轮的中国的企业真是不容易,非常不容易。首先我们企业的规模在现在来说,在全世界大家看,都会是一个比较大的规模,有很多的行业里面,我们都是全球最大,或者说是中国的企业已经占有全球50%以上的市场,在量上面已经不太会有一个大的提升了,甚至会面临着下降,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国际上的不友好的因素,会逼迫我们缩减市场的份额,或者说迁移一部分到东南亚、到其他的国家去。在量下降的情况下面,企业又在面临全的合作痛点,成本的提升,盈利点的减少。只有偏执狂可能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存活下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新一代的企业家,从现在这一代的企业家进化到新一代的企业家的过程当中,应该是要克服自己的很多个不舒适的情况,在各方面能够提升,从企业的内部的管理的思路,到技术、到工具,以及加上我们各种服务商对于他们服务的提升,这样的话,企业才能够活到下一个阶段。
同样的要求也是对于我们这些在座各位的服务商,我们能够为企业提供怎么样的又好用,降低它的交易成本,又很简单,能够尽量地减少它的一些学习的过程,或者说学习的门槛,让他们尽量能够尽快地用上这些东西,而不是说要用非常高的一个学习门槛,等到他学到这些技能的时候,可能已经死掉了,这个是对我们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这些方面,应该说有色网作为一个服务面很广,但是服务企业相对较浅的这样的一个平台来说,我们觉得我们只能够说我们做了一点点的事情。继续往企业的深度去开发或者说服务他们,还需要我们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努力,特别是我们能够对于企业能够形成一些比较综合的解决方案,让他能够,第一个是在渠道上面,第二个是在工具上面,第三个是在工具和数据的结合上面,等等,都能够创造出一些新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对于企业来说,又是一个不那么特别难学会的一些场景,我们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能够把这些场景推给市场上的一些企业。从我们的面上来说,在我们的有色金属行业,现在大概服务七十多家企业,大多数是免费的,但是我们知道这些企业里面大概有这个点或者是那个点的需求。所以未来的时间里面,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和中期,能够和华融启明能够和量投科技等等,能够和其他的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地推进这个服务。最后再次感谢中期期货吕总、蔡总的邀请,也希望这次论坛能够圆满地成功。谢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