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期货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8-12-20 14:42阅读:1363
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最先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上交所共推出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当时国债期货交易数量按“口”交易,一“口”期货对应两万元面值的现券,交易保证金为2.5%。在国债期货交易开放的近一年里,交易并不活跃。从1992年12月28日至1993年10月,国债期货成交金额只有5000万元。
1993年7月10日,财政部公告称,政府决定将参照中央银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补贴,国债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1993年10月25日,上交所对国债期货合约进行了修订,并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国债期货交易。1993年12月,原北京商品交易所推出国债期货交易,成为我国第一家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商品期货交易所。随后,原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和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地方证交中心也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第二季度开始,国债期货交易逐渐趋于活跃,交易金额逐月递增。1994年结束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国债期货市场日渐火爆。1994年结束时,上交所的全年国债期货交易总额达到1.9万亿元。1995年以后,国债期货交易更加火爆,经常出现日交易量达到400亿元的市况,而同期市场上流通的国债现券不到1050亿元。由于可供交割的国债现券数量远小于国债期货的交易规模,因此,市场上的投机气氛越来越浓厚,风险也越来越大。
1995年2月,国债期货市场上发生了著名的“327”违规操作事件,对市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1995年2月25日,为规范整顿国债期货市场,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月25日,中国证监会又向各个国债期货交易场所发出了《关于加强国债期货风险控制的紧急通知》,不仅提高了交易保证金比例,还将交易场所从原来的十几个收缩到沪、深、汉、京四大市场。
一系列的清理整顿措施并未有效抑制市场投机气氛,透支、超仓、内幕交易、恶意操纵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国债期货价格仍继续狂涨,1995年5月再次发生恶性违规事件—“319”事件。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中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决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各交易场所从5月18日起组织会员协议平仓;5月31日,全国十四个国债期货交易场所全部平仓完毕,我国首次国债期货交易试点以失败而告终。
2012年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重启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安排10家试点机构参与仿真交易,时隔17年,国债期货有望融冰。
弘业期货简介
弘业期货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大型期货公司,是中国期货业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期货业协会会长单位,公司隶属于江苏省国资委全资拥有的国有企业——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弘业期货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公司注册资本6.8亿元人民币,弘业期货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3678 HK。弘业期货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司,公司先后荣获省级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最佳期货公司”、“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弘业期货拥有香港子公司——弘苏期货(香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外汇期货、商品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等,覆盖全球大型交易所产品,为中国内地投资者提供完善的境外金融服务。
弘业期货开户(全国免费开户及培训指导):
期货开户 期货网上开户 原油期货开户
弘业期货全国网上开户 授权人 刘经理 13813862205
开户微信 13813862205 网上开户QQ527993684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