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期棉连跌 是短期失足还是长线回调?
发布时间:2018-8-17 09:44阅读:327
7月底美棉跳空高开之后,多数机构一致看多,认为拥有“再战100美分”可能,至8月情势急转直下,美国USDA8月供需预测发布后,更是由87.25连跌至82.82,两日内跌幅逾5%。
前段时间由于贸易节奏偏强运行与新兴纺织国家的实际需求支撑,市场对于美棉看多预期占据主流观点,为何忽然急转直下?此次是短期回调还是长期节奏改变?
二、 回调驱动简述
1. 美元指数加剧波动
近期由于土耳其与美国摩擦加剧,土耳其里拉风险发酵,腾讯开始的全球股市震荡下行,资金避险情绪显著,对多数大宗商品存在一定的影响,对本轮行情回调起到了一定的加剧作用。
2. 增产预期催化阴跌
USDA8月预测将种植面积由425万公顷下调至410万公顷,但单产由此前的947公斤/公顷调升至1021公斤/公顷,高于16/17年度,仅略低于17/18年度单产,由此带来美棉供需平衡小幅宽松,折算至供需平衡表来看仅仅多带来了16万吨的预期产量,与其撬动的行情来看不甚相符。USDA的8月供需预测,类似于一个催化剂,给予了多空双方一个可喘息的空间。
![3. 市场热点的暂时缺失](http://i1.hexun.com/2018-08-17/193804992.jpg)
回顾美棉由17年6月开始的行情,从供需平衡表可以看到,虽然经过了16/17与17/18合计两个年度的丰产情况,且在中国进口数量锐减的情况下,美棉走出了流畅的涨势。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带来了这种宽松环境下的相对高位棉价:
(1) 拉长周期来看,除经济危机年份,消费处于稳定增长态势,反之产量增长受到自然条件限制较多,造成产需直接的客观差额拉大;
(2)新兴纺织国家的需求强劲,带来消费增长;
(3)需求与产需差额反映在贸易上为贸易节奏加快、新棉抢夺迅速,表现在市场运行上为预销售火爆,点价合约积累迅速;
(4)自17年6月开始到宏观风险发酵以前,基金关注度处于多年高位。
![具体到本年度来看,美棉所面对的贸易节奏加快与新棉抢夺加快的大背景目前来看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截止8月2日,美棉18/19年度新花已签约189.99万吨,占出口预期数量的56%。前期加上天气的影响与其他主产棉国的不确定因素更激化了这部分矛盾,由于贸易节奏和天气激化的问题,美棉持续高位运行。](http://i4.hexun.com/2018-08-17/193804993.jpg)
![行情解析 | ICE期棉连跌,是短期失足还是长线回调?](http://i1.hexun.com/2018-08-17/193804994.jpg)
由上上周的美棉周度点评来看,干旱情况有一定的缓解,未点价合约虽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但距离下一个爆发点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上周德州的极度干旱区域面积下降10%,这使得美棉失去的第一个强有力的短多支撑点。
随之颁布的周度未点价合约情况,虽然从总量上看依旧存在累积风险,但令人瞩目的是,近月由于年度更替的关系暂时没有逼空压力,未点价销售合同最近的月份聚集在1812合约。通过对比本年度和去年的同时期合约累积情况可以看出,本年度的该情况并不是特例;而且在同样的时间段内,美棉均经历了半个月至一个月的价格回调。
此前由于贸易节奏的加快,伴随着未点价合约换月的节奏性逼空行情,在目前阶段存在一定的空档期,9月与10月面对天气与供应问题外,ICE期棉将会再次回到贸易逻辑上来。从而可以推测,目前为止已累积至15万6千手的未点价销售合约在新年度依旧会成为行情高位震荡的推手。
![三、 后期走势短评](http://i0.hexun.com/2018-08-17/193804995.jpg)
目前美棉的大逻辑和贸易节奏推升价格的根本情况暂时未得到改善。但是从历年历史数据来看,07合约换月后缺乏贸易节奏推升的短多逻辑,均有这么一段短期真空时期。而USDA的产量报告加速了这一过程,宏观风险的发酵扩大了短期波动率。
长期来看,随着12合约的迫近,目前已累积的5万手未点价销售合同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逼空风险,如果在新年度未能成功点价,目前已累积的高位未点价合同依旧会成为美棉行情高位震荡的推手。
本文首发于微 信公众号:美期大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