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是降准?
发布时间:2017-1-23 09:01阅读:489
为何不是降准?
一个有趣的反转曾发生在央行端上特辣粉的上周五。媒体当日冠以本次操作“五大行阶段性降准1个百分点”之名,分析师则火速反应,测算出本次所谓“降准”释放出的资金量及其影响,直到央行公开定性这是“临时流动性便利工具”。
具体来看,这次央行出手的工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为现金投放中占比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二是操作期限固定为28天;三是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四是不需要质押券。也就是说,这碗“特辣粉”兼具公开市场操作与降准的特点——固定期限、固定资金成本与公开市场操作类似;不需要质押券,缓解银行质押物不足的问题,与降准一致。
那么为何央行仍不降准?又为何不沿用此前常规的“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OMO+MLF)的组合拳?
不用降准是因为其信号意义太强,且未到合适窗口,此时降准会让人认为货币政策宽松,吹大资产泡沫,不利于去杠杆的持续推进。而至于第二点,不继续沿用OMO+MLF的组合拳的考虑有如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对高流动性资产的消耗,OMO、MLF的持续滚动导致银行需要消耗较多质押券,进而使银行流动性覆盖率考核的分子(高流动性资产)下降,银行不愿意融出长期资金(压缩LCR的分母,未来30天资金净流出);其次是定向工具规模到一定程度后,“短拆长用”的资金局面将加大流动性波动。从来源来看,如果央行定量工具到期不续作,银行的资金运用就要出问题,资金来源也不稳定;从投向上看,不稳定的短期资金要投向银行的中长期项目,其中势必出现流动性错配风险。
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网址:http://blog.sina.com.cn/u/5199246754
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网址:http://qhkh.cofool.com/view-442.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