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入市期货投资面临穿透式监管
发布时间:2019-7-23 11:14阅读:411
近期,大连商品交易所落实穿透式监管措施,一些海外机构投资委员会反复询问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品种是否也会很快引入类似的监管措施,在没得到明确答案前,投资委员会倾向暂缓执行中国-布伦特-纽约WTI原油期货跨地套利交易策略。
毕竟,欧美期货市场尚未采取对账户信息、账户实控人、账户实控人关联账户,相关账户交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的政策,目前中国期货市场正试水的“穿透式监管”制度,多少让海外投资机构感到不够适应,甚至个别海外投资机构反问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交易结算制度都与国际市场操作惯例接轨,为何期货市场“背道而驰”?
一位熟悉相关政策的知情人士透露,相关部门之所以在期货交易市场引入穿透式监管制度,主要目的是有效遏制个别机构个人通过控制大量关联账户“操纵”期货价格牟利的现象。
穿透式监管落地初衷
在多位期货业内人士看来,相关部门之所以在期货市场引入穿透式监管,主要目的是遏制个别机构个人利用海量关联账户操纵期货价格等违规行为。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现在不少机构个人可以通过高技术含量的交易软件与服务器,一下子运作成百上千个关联账户进行期货买卖,从而在短期内操纵期货价格牟利。”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令传统的防范市场操纵监管措施显得“落伍”——按照传统监管方式,期货公司向期货交易所与金融监管部门递交相关可疑账户(涉嫌期货价格操作)的信息与交易状况,一方面相关部门掌握的数据信息不全,令操纵者有机可乘,另一方面相关监管效率变得滞后,无法做到提前防范期货价格操纵行为。
多位期货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是促使相关部门力推穿透式监管落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穿透式监管,不同于以往期货公司申报可疑账户交易状况与实控人信息等资料,而是由专门的监控中心负责实控账户报备的集中管理,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强化实控账户管理制度。这意味着期交所与金融监管部门能迅速找到海量关联账户背后的实控人,通过大数据分析与风控模型预警提前洞察上述实控人是否利用关联账户开展期货价格操纵,及时采取相关监管措施。
海外投资机构的“顾虑”与“期盼”
“穿透式监管的落实,的确给我们进入境内期货市场交易造成一定的冲击。”上述首席代表告诉记者,欧美期货交易市场主要采取名义账户与综合交易账户等制度,以此隐藏机构的具体投资策略以满足机构信息私密性的需求。如今在穿透式监管规定下,他们在境内的账户(包括关联账户)交易状况,以及背后的实控人关系都将“曝光”,导致交易策略私密性缺失,令机构投资委员会不得不对参与中国期货市场投资采取慎重态度。
一家欧洲投资机构负责人则向记者直言,目前他们发现穿透式监管制度与当前欧盟采取的客户隐私保护 法案存在一定的冲突,暂时找不到相应解决方案,间接拖累他们投资境内期货的步伐。
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其实海外机构的最大顾虑,是穿透式监管会不会在他们交易系统里“强行”加入一个软件,从而“强行”调取他们的账户(包括关联账户)资料、实控人信息以及账户交易状况等所有数据,其中部分信息或许是他们从来不对外披露的。
但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要求他们在交易系统里自行安装相关软件,按照中国相关穿透式监管要求自主申报相关账户信息资料即可,不存在“强行加入软件调取账户所有资料信息数据”的行为。
“这也让不少海外投资机构吃了定心丸,目前已有多家参与境内期货投资的海外机构申报了相关账户资料信息。”他指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目前参与中国期货市场投资的海外投资机构(或企业)达到199家,其在原油期货、铁矿石、PTA气候的累计成交量分别达到578万手、716万手与2653万手,占比分别达到14.38%、2.54%与8.64%。
在上述首席代表看来,若穿透式监管能有效遏制个人机构利用关联账户操纵期货价格等问题,进而吸引更多银行、企业、私募机构入市参与期货投资,反而会激发海外投资机构的投资兴趣。毕竟,期货品种由机构主导定价,就很难出现“非理性报价”与异常交易状况,反而让海外投资机构感到跨境套利、跨品种套利、套期保值等期货交易策略的操作安全性更高。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