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作为市场主体需要考虑市场影响
发布时间:2018-1-5 09:58阅读:497
他指出,“92号文里面最具威慑力的事情是让银行知道曾经入库的项目以后可以出库(只有列入PPP项目库,才能合理合规的使用财政支出,以保证兑付本金和收益,如果出库将不受相关条款保护)。”银行此前投的大量项目都依赖政府信用进行刚性兑付,如果3月份项目审查后投放的项目出库了,银行资金将出现风险。所以银行暂停新项目审批,主要是观望哪些项目是合规的,然后再考虑投放。
2018年1月4日,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世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银行作为市场主体需要考虑市场影响和违约责任的问题,所以除非银监会或央行出台明确的政策要求,银行大概率不会一刀切甚至对已经审批的项目不放款。但是未来的收紧趋势是可以理解,并有较大可能。从金融工作总基调来说,风险防控是第一位,对于PPP来说,因为有大量的财务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参与,肯定受到金融风险调控影响。
刘世坚还指出,此外,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是否参与投资最终要看项目能不能如期还钱。国内环境看,2014年以来六成以上的PPP项目为政府付费类,金融机构在这三年的探索中已经形成了适应于这种模式的风控和运营模式。92号文之后,银行需要严格执行出资上限不超过10%,捆绑绩效,有严格的招标程序,不能明股实债等新标准,对银行原有的风控、流程标准和体系产生了冲击,银行进入调整观望期是合乎逻辑的。
深圳前海富涌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漆明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此前银行参与PPP项目主要运用表外资金,虽然PPP项目周期比较长、价差空间不大,但表外资金可以形成当期存款,所以衡量综合收益银行是有很大动力参与的。
但去年以来的金融监管层层加码,银行同业理财的表外资金被纳入MPA考核,银行不能无限制的发行表外理财进行授信。加上货币政策的收紧,资金成本的上升以及正在酝酿的资管新规,更高的监管要求使银行只能选择更为优质、风险敞口更小的项目去做,从整体行业看,未来信贷资金的投入PPP项目也会有一定收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