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重整是不良资产最佳处置模式 建议更多市场主体参与
发布时间:2015-12-19 00:17阅读:422
为此,毕马威报告认为,盘活重整是不良资产处置的最佳模式,建议银行、信托和实业集团等市场主体被准入并参与到本轮不良资产处置的浪潮中。
本轮不良资产大潮来临
毕马威报告指出,在我国经济增速呈现放缓并趋下行走势的环境下,自2013年起,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接近一万亿元,较年初新增2396亿元,已经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不良总量。
报告认为,我国本轮不良资产大潮是在市场环境下形成,是金融机构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的风险理念和偏好,自主信贷决定的结果。虽然不良资产规模增速仍在加快,经营不确定性明显提高,但都属于市场正常周期性调整的结果。
对此,毕马威中国区银行业主管合伙人王立鹏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攻坚期,不良资产的出现及其处置工作的机制设计对我国银行业改革中的理念,如盘活存量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呼吁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不良资产处置
报告指出,目前不良资产处置主要依赖四大全国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一批区域内省级资管公司,各地不良资产运营参与方是一种“4+1”模式,其消化能力远远不够。
具体而言,以资产管理机构及投资银行为代表的参与主体,更倾向于采取批量转让的交易模式,利用资产包各债权资产信息的不对称低买高卖,进行套利交易,因批量之大而从中获得更大的成本折让,之后再将批量中的大包拆小包,通过更广泛的潜在买家渠道变现而获利。
以不良资产处置专业基金为代表的参与主体,其本身具有独特的诉讼清收、盘活、重组和处置等能力,对不良资产的背景、参与人的背景更为熟悉,更倾向于购买、处置特定地区、特定产业及特定领域的资产。
为此,毕马威认为,必须有不同类型的投资主体为其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供给和行业技术的引进,因此需要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和产业结合的力量,同时要构建良好的信息传导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各类主体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
对于潜在的不良资产市场进入主体,毕马威认为,以周期性的产业基金为代表的参与主体,其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根据对周期性产业的独特认识,敢于长期持有,从周期性的波动中套取资产价值,兼具策略和投资价值的双重考虑。
第二类主体在于,和零售资金对接的大中型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资金规模量大,风险偏好低,虽然难以直接接触不良资产,但仍可作为不良资产处置较好的资金配合主体。
毕马威认为,更要的潜在市场参与方,实业集团及其附属产业投资机构一类的参与主体,亟需在基于其目前所从事的产业基础上扩张产能和品牌,而新建不入购入一些经营不善的优质项目,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开进入壁垒,克服企业的负外部性,获得1+1大于2的协同效应。因此,此类主体辉表现出对具有特定特征不良资产的偏好,以投资考虑为主导。例如,2015年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完成并购案例共计176起,涉及金融约1600亿元,不少地产巨头并购举动越来越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