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不二法门是竞争
发布时间:2016-10-11 14:04阅读:240
国庆节后,围绕网络约车的地方细则草案的出台,微信朋友圈再次刷屏,延绵不绝,评论四起。但是,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新兴而且还在快速创新的领域,政策永远只是外因。迄今中国互联网的所有成功,不是因为政策的功劳。同样,所有的失败,主因都不是因为政策。因为,人是能动的,尤其是人的创新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所以,与其一味归咎于政策,不如从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家身上找答案。
以网络约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这一幕大剧仅仅在中国上演了4年,就快速地走完了春夏秋冬的一个轮回。我们必须最简洁地回到历史当中,才能更好地看清现在和未来。聚焦滴滴的成长与蜕变,才能清晰地梳理出里面的个中机缘和是非得失。
共享经济的“春夏秋冬”
如果说网络约车不能代表共享经济,那么目前就找不到第二个可以替代的。因此,中国共享经济的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共享经济的春天(2012-2013年):无论中国共享经济还是全球共享经济,开启春天的都是同一个人,这人就是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卡兰尼克是最近5-10年全球互联网领域最具有创新力的互联网企业家,Uber也是最具标志性的新崛起力量。成立于2010年的Uber,也是硅谷继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之后下一个千亿美元级互联网巨头的排头兵。虽然2012年开始滴滴、快的等本土约车软件开始崭露头角,但是,卡兰尼克的到来也给中国带来了多层次的新风:
首先,是共享经济激活了中国互联网的创新,使之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新商业模式,与微信、小米、京东和乐视等一起,掀起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新的小高潮。在BAT三足鼎立独霸中国互联网的垄断阴影下,在整个行业感受压抑和窒息之际,带来了新的破局机会。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Web 1.0时代和2005年为高峰的Web 2.0时代呼应,这一波共享经济为内核的热潮,堪称中国互联网第三波创新高潮。而相比之下,虽然微信、小米和京东等显得风头更劲,但是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性、代表性和颠覆性,依然无法与滴滴、快的和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新模式相媲美。
其次,一举打破美国互联网入华越陷越深的局促和困境。
共享经济的夏天(2014-2015年上半年):整个2014年以及2015年,堪称中国共享经济的夏天,炎热无比,惨烈非凡,演绎了一曲2005年前后的“光荣与梦想”。这段美好的历史可能很多年都很难再重现,只能在历史中去回望。以滴滴为例,2014年1月,完成C轮1亿美金融资。2014年12月,完成D轮7亿美金融资。2015年7月,宣布完成30亿美元融资。这种速度和节奏,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乃至全球互联网历史上,也堪称史无前例。节节胜利之下,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想象空间也进一步拓展。而相比之下,BAT在2015年都遭遇重大挫折,季度同步增长率从过去的40%-60%,陆续滑落到30%的区间。三大巨头股票市场价值距离最高点,一共损失了2000多亿美元。其中阿里巴巴一家,股价最低时候几乎腰斩,损失1500亿美元。但是,网络约车行业在这种高歌猛进下,急功近利和唯利是图开始主导整个行业,也正在透支未来。2016年1月11日,滴滴公布了2015年订单数,声称超过Uber成立6年累计的10亿订单数:“过去一年,滴滴出行全平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订单总量达到14.3亿,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015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约8亿)的近两倍,更是超越了已成立6年的Uber刚刚在2015年圣诞节实现的累计10亿订单数。”滴滴花了Uber不到1/4的钱就达到了这个体量。
殊不知,癫狂之后,盛夏之后就开始凉意四起,秋意浓浓。市值成为追求的第一指标,金钱成为最高目标。蕴含着“开放、共享、创新、自由”的互联网精神中最美好理念的共享经济,从某种程度上开始成为一种金钱游戏。
共享经济的秋天(2016年上半年):秋天是美好的季节,只是可能很短暂。标志这个秋天的就是网络约车新规开始出台。但是,秋天的酝酿早已经开始。2015年,两大竞争最剧烈的本土对手——滴滴快的合并,代表了资本的意志开始超越创业者的使命,主导整个市场。进入2016年,虽然有着苹果投资10亿美元的新闻,但是,比试谁更能烧钱依然是唯一的主旋律。竞争活力和创新活力开始明显下降。在投注了巨额资金之后,国内和国外的投资者更多开始关注如何变现和套现。从这个角度看,竞争不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创新也不是你情我愿的目标。
虽然新规出台,几乎人人都弹冠相庆,互联网企业也溢美之词慷慨。的确,今天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们的澳门香港地区都还在以四处捕捉网络约车为重任,中国内地几乎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宣布网络约车合法化的大国。这绝对是属于领时代之先的壮举,值得肯定。但是,网络约车实际上仅仅处于发展的初期,政府部门的确有责任针对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安全保障机制和传统出租车行业转型问题,这些“市场失灵”的重大问题,履行政府的基本职责,提升政府在网络空间的行政和治理能力。但是,针对网络约车市场如何发展,还应该继续保持市场更加开放,让市场准入门槛保持较低,保持竞争环境更加优化,保持创新活力,耐心观察模式创新方面的更多可能性。也就是说,还需要让市场支配资源配置,让子弹再飞一会。而不应该过早给这个市场早早设下很多条框。在一个新兴行业初期,面临发展和管理双重压力的时候,真正有责任感有远见的行业领导者,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挥为整个行业鼓与呼的表率,而不仅仅是自己企业的利害得失。因为,这个时候,行业制度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好坏,实际上也是自己利害关系最重要的事情。可惜,风霜降临了,粮草充足的领导者反而希望降温能够消灭其他更小的竞争对手。
共享经济的冬天2016年下半年:标志性事件就是滴滴购并Uber中国,以及北上广深几大重镇的地方细则不约而同(更可能是一约而同)出台。8月1日,当我听到滴滴购并Uber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Uber居然跑了!“两家我很赞赏、也很熟悉的公司,干了一件懦弱得让我大跌眼镜的事情,敢于创新勇于竞争是它们崛起的两大法宝。现在一个历史性的表现机会摆在了商务部面前!”随后,商务部就此事也表示关注。但是,滴滴已经迫不及待了:一点也不掩饰一下就迫不及待地涨价,一点也不委婉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各种收费。显然,一切都是为了尽快奔赴资本市场,尽管滴滴宣称的目标是2018年上市。失去了一个互联网新兴领军企业的形象与风度,甚至失去了一个创新创业公司的自信和从容。
很快,地方细则兵临城下。我觉得更应该反观产业格局和企业本身。面对各界的议论,以及几家媒体的采访,我的观点是:救滴滴要先救活竞争!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当自己以为自己是喜剧唯一的主角,剧情已经急转直下。仅仅一年时间,轰轰烈烈,万马奔腾的共享经济,在中国就沦为万马齐喑,滴滴单打独斗的独角戏。互联网业的活力四射不能与以往同日而语。
滴滴购并Uber,看似中国互联网又一场大胜,却是市场失去开放与竞争的最后狂欢。滴滴、网络约车,以及共享经济的未来在哪里?重新激活竞争是唯一的灵丹妙药,唯有竞争是抵御传统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可靠护身符。
“春夏秋冬”的启示
短短4年的共享经济发展,给我们留下的教训和启示不可谓不深刻:
首先,丢失了自己的初心和立足点。这两年,滴滴逐渐丢了共享经济和互联网精神的使命和价值观。很多人都说,今天滴滴的商业模式已经不是共享经济,而只是披着共享经济马甲的新一代出租车公司。这话不是没有道理。这种模式的蜕变,就不能再责怪政府部门的政策,而完全是滴滴自身发展战略和企业价值观的结果。企业没有坚守共享经济的基本价值观和使命感,没有继续扛起行业的大旗。这是酿成后续一系列后果的最本质原因。本来,共享经济以激活和动员社会沉淀资源为根本动力,可以成为最轻盈、最脱离功利的商业模式。但是,今天滴滴的模式显然已经严重偏离初衷:滴滴如今既没有彻底解决打车难、打车贵的核心问题,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
其次,收购Uber最大的代价是丧失了全球化的可能性。这本身是滴滴下一个十年最具想象空间和最富有挑战的事情。但是,为了图谋国内市场的独家垄断,滴滴放弃了一块目前看似并不存在,但是未来却是远比国内市场更大的蛋糕。滴滴本来在中国市场依靠公平竞争可以压倒Uber,那么完全应该有信心有实力在重要的国际市场,去和Uber正面竞争。也只有这样,滴滴才能走向成熟,才能跻身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行列。而与Uber分割而治,决定了滴滴的全球化之路的基本终结。随着国内市场压力的进一步增大,用户、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遭遇打击,滴滴的海外拓展只可能更多是望洋兴叹。
最后,是成为资本的主人还是沦为资本的奴隶?资本是互联网创新前期最重要的燃料和支撑,也是共享经济造福人类的必要催化剂。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最终以利益为最高追求,那么,在互联网领域就会迷失方向。滴滴从一个比较纯粹的创业公司,到一个350亿美元估值的超级巨头,以柳青为核心的资本运作功不可没。业界很多人都非常称道柳青在滴滴发展过程中发挥个人高超的融资能力,使得滴滴在竞争中弹药充足,兼并收购,战无不胜。但是,很多年以后,人们再来归纳滴滴的案例,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资本运作过犹不及,很可能是滴滴今天局面的最祸根,也使得滴滴积重难返,上了资本战车难以自控的根源。
互联网革命才刚开始
距离新规实施的11月1日还有一段时间,我相信最终不至于真的刀起头落,让滴滴真的一下子陷入绝地。对于政策的灵活性,我依然保持谨慎的乐观。而真正令人担心的依然还是网络约车的整体竞争环境。
目前看来,坐拥60亿美元现金、竞争对手基本消失的滴滴,不可能简单地崩盘和坍塌。但是,如同小米估值一般冲高回落,很可能成为滴滴今后的命运,350亿美元的估值很可能从此定格在最高处。毫无疑问,事到如今,作为行业领导者的滴滴,无论从产业还是制度,都面临挑战。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幸灾乐祸,因为滴滴发展显然困境,最后阶段高价进入的投资者将被长期套牢,必将极大损坏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想象空间,也将因此进一步挤压中国互联网创业和创新的现实空间。如果滴滴输了,没有人成为真正的赢家,包括每一个消费者。
短短几年,网络约车暴风骤雨般崛起,共享经济中国政策领全球之先,令人欣喜。但是,短短一年时间,滴滴购并Uber,网络新规出台,地方细则亮相,随着竞争实质性死亡,产业迅速走向垄断。网络约车行业利字头上一把刀,自己使劲作死自己!如何拯救网络约车,如何拯救共享经济?这已经不是滴滴一家公司的事情。关乎互联网整体的创新和竞争活力,关乎国家的创业创新大局,也关乎整个互联网+战略,更关乎网络强国战略。所以,我们也不需要过于悲观。因为互联网的创新不可能因为一个企业的成败而偃旗息鼓,也不可能因为一个制度的出现从此日落西山。
互联网革命才刚刚开始,共享经济也才拉开序幕。春夏秋冬的第一个轮回已经匆匆结束,那么第二个春天依然值得期许。在更好满足消费者,更大造福人类的使命下,互联网的重大创新依然会源源不断。能够明晰自己的价值观,寻求突破性的创新,并在互联网主导下的新一轮全球化中,必然会有新一波的选手脱颖而出。只是,在第二个春天到来之际,滴滴是否依然还在舞台的中央,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
更多详情请联系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部胡正文经理
咨询电话:18013899938
QQ:1813627901
编码:02161
微信号:18013899938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