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结构 还是结构!
发布时间:2016-9-4 12:31阅读:224
本周除了一天(8月31日),在对“金九”9月行情的憧憬中,收出了一根稍微象样一点的阳线,其它的时间里,似乎乏善可陈,股民们在折磨的行情中继续煎熬。从K线上可以看出,5个交易日重心节节下移,大盘周线下跌0.1%,创业板指数周线下跌0.86%,尤其是,9月1日开门未能翻红,2日则是小幅冲高后继无力,最终仍落下一个弱势盘整的结局,所以,投资者的信心可能会进一步缺失,高呼太难做。那么,这样的格局何时才能改变?或者说市场到底有没有机会呢?
其实,我们早已领教了今年行情的特性,迄今为止,我们可以把走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元月伊始到月底创2638点低点,这是去年股伤后的最后一次余跌,因“融断”而引发,表现形式是系列的狂跌、暴跌;第二阶段,是2月初至5月中旬,这是股伤后的恢复阶段,这个阶段伴随的依然是暴跌,所不同的是有跌也有涨,涨时气吞山河,跌时一气呵成,但至5月中旬,市场发力维稳,充分认识到股伤后的灾难性,于是到此的狂跌告一段落;第三阶段,是5月中旬至现在,这是一个温和上升阶段,这个阶段也有跌,但是已很难再有持续的暴跌,其中也有涨,但持续暴涨几无可能,而且,一天两天涨后,立即就是无休止的窄幅震荡。
我们来看看第三阶段中的运行轨迹。5月9月至5月30日,大盘窄幅横盘了14个交易日,31日长阳变盘;7月13日至8月1日,大盘仍是盘整下行了14个交易日,8月2日开始小阳攀升。然后,再到8月15日上拉到3140点后,至今天(9月2日),大盘仍是在震荡盘跌中运行了14个交易日,所以,我认为,下周一大盘也将会变盘收上大阳。技术上,受年线的制约,大盘回调至3050点上整理,正好回踩了5月均线,并将9月月线的K线下影下打至月线生命线,与之同理的,创业板指数也是在此稳住,这强化了下周有大阳线向上变盘的预期。
事实上,在一个盘整日久而变盘只有一两天,且没有持续性的市场中,即使最终指数会上行,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缺少赚钱效应的,这也造成了2638点以来的400点,很多投资者难以回到上一次的3000点的账户市值上来。这种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持股的结构难以与市场完全同步与吻合。比如,大金融上涨拉动过大盘、黄金为首的资源股暴涨过、地产与煤炭也暴涨过,但普通投资者很难把握住,即使偶尔做到了,更多的是从腰部介入,最终还难免留在了山顶。当一个市场无法形成同涨的格局时,持股肯定不是最合理的方法,往往这些个股在涨动一波之后,便随着屡次持续长达14个交易日的连调,而吞没前面一两天的涨幅,进而使账户市值在一轮又一轮中不断地下降台阶。
所以,如果还希望存在于这个市场,就必须成为一个交易者,在交易中渡过这段无聊的时光。而一个交易者,所依赖的正是结构化行情。5月中旬(非2638点)的第三个阶段以来,可以看出,市场明显地有了改观,即结构化的阶段性热点主宰了这个市场,有限的存量活跃资金,与在暗处增持的少量境内外机构资金,共同推动了市场的热门题材或板块行情,与之共舞则跑赢了大盘,独向一隅则只能暗然销魂。
无论市场主流的呼声此前在上3000点时叫喊3600点与4000点,还是今年以来一直唱空大盘回2300点甚至破2000,都无法阻止大盘的结构化行情,结构化行情往年有,但都没有今年突出。因为盘整,所以结构。并且,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在美联储频频用嘴加息,真加息要看经济数据才能决定是否的时候,在中国经济数据已显现于经济复苏好于预期的时候,未来再回到2638点几无可能,3000点上方将会运行足够长的时间,并且视经济复苏情况以决定未来的股指高度。在这个尴尬的时刻,我们唯有要做的是交易性预判,把“结构”二字用到随后的秋冬两季行情中来。
当前的市场,对主板还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这源自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上半年钢铁、水泥、煤炭等诸多行业改革成效初显,业绩回暖迹象明显。另外,对于自贸区建设的力度,以及央企混改与引进和盘活民间资本,让相关的一二线蓝筹,必将会掀起一轮又一轮的阶段性板块行情。但是,对主板重视的同时,创小板是同步推进的,尽管今年这个板块落后于主板,但是,新兴产业是不可忽略的未来的创蓝筹。本周,国家正式定调,要坚持市场主导,发展各类创业投资,有利于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稳增长、调结构。
周四,央行副行长易纲说了一翻话,其实老怪中国理出来两个重点,第一点是说短期要降杠杆,要把杠杆增速降下来;第二点是说稳健货币政策首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怎么对应到股市上去理解呢?我认为,如果股市里面出现了杠杆牛,那必须要压下来;如果股市不涨或出现大跌,那就必须充分释放流动性把它撑起来。在这样的进退取舍博弈中,还是一句话,一定要把握住结构性机会,否则一无是处,下半年,仍得在震荡中生活,看似啥也没有,但又啥都有。9月份,仍是两条主线,一条是自贸区建设、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与供给侧资源,另一条则是以大科技、大消费为首的新兴产业,尤其是后者,将会诞生一大批补涨的牛股,近日,她们已开始初露端倪。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