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价”收集筹码 大宗交易有玄机
发布时间:2016-6-26 19:52阅读:400
近期,A股市场再现调整,而大宗交易日趋活跃,机构频繁收集筹码,某老牌私募机构在1个月内豪吞近10亿元市值“大宗货”。市场人士表示,有大股东趁股指处于低位,明为借大宗渠道减持,实为左手倒右手,为后续股价拉升埋下伏笔。
机构寻大宗筹码
过去半年,A股市场低迷,在屡次调整中,重要股东大幅减持的案例明显增多。兴业证券数据显示,财报窗口期过去后,5月产业资本活跃度提升,6月减持进入加速阶段。6月至今,增持金额为29亿元(5月为79亿元),减持金额为109元(5月为119亿元)。
一边是产业资本减持,一边是不少PE、私募等机构借机囤货。“过去两个月我们一直在寻找机会加仓,自去年5月清仓以来,我们空仓近一年。”深圳一家管理规模近50亿元的私募公司负责人陈里(化名)说。
他表示,“市场短期内难以看到趋势性行情,可以预见三季度还会不断反复,但是现在确实是底部区域,有不少好票超跌,值得买入。”据陈里透露,过去两个多月,其加仓规模已接近20亿元。
不过,在二级市场直接买入难度大。“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一是不一定能买到合适的价格,二是容易造成股价异动,所以我们倾向于走大宗渠道。”实际上,陈里加仓的20亿元筹码当中,有一半仓位是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获得。
“现在市场情绪不佳,大家由去年的牛市思维变为了熊市思维,抛售股票的机构给出的折扣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大部分在10%以上,而去年这个时候大宗都是要溢价至少10%的。”陈里说。
值得注意的是,陈里这样的私募机构在近期市场并不罕见。Wind数据显示,仅6月1日至6月23日,沪深两市共有1263笔大宗交易成交,较5月同期的774笔大增63%;而机构专用席位参与情况无论是金额还是成交笔数都较5月大为增加。
“6月成交的活跃,一方面有大股东解禁的因素,另一方面有机构收集筹码的缘由,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有类似操作。”陈里表示,去年全身而退的资金,还是有足够的意愿在底部区域建仓。
深圳另一位管理着中等规模资金的私募人士透露,“近期已把手下的研究员放出去,寻找一些好标的。对于一些重要股东急于减持,能有较好折价水平的优质股,基本上是有多少吃多少。”
大股东减持玄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大宗交易,有不少重要股东减持。不过,此间既有真减持,也有不少是左手倒右手,为后续的股价拉升埋下伏笔。“我们接的不少筹码,其实并不是真减持,我们只是代持,有相应的分成协议。”陈里透露。
他举例称,“现在价位比较低,我们先成立一个资管计划,然后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抛售给资管计划,而这个资管计划实际的受益人是减持的大股东,我们主要赚取管理费和超额收益费用。”
大股东如此做主要在于避税。根据法规,限售股解禁转让时,需要缴纳高额的所得税,税率高达20%。应纳税所得额=限售解禁转让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税费),其中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税费在限售转让收入中占比较小,所以应缴所得税主要取决于限售转让收入,即减持价格越低,所缴纳的税费越少。
兴业证券报告指出,在减持中,有的股东通过“过桥交易”,将股份低价转让给特定的接盘方,从而降低应缴的所得税。这类接盘方可以是股东的关联人(如亲友),也可以是特定的中介机构。将股份转让给亲友,可以保留这部分股份的收益权。未来股价上涨时,再从二级市场卖出,增值部分不用再缴所得税。有的上市公司股东,先将股份出让给特定中介机构,然后再从中介机构购回,实现“洗股”。“洗股”后,限售股变为普通股,未来可以不受限制,根据二级市场上的情况择机卖出。
华东一家上市公司有关人士透露,“虽然大股东表面上减持力度很大,但是很多案例并不是真减持,最近市场那么差,公司也释放了不少利空消息,股价非常难看,对于大股东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减持避税时机。”该人士透露,大股东减持的股份,大都被其他关联账户承接。诸如上述“左手倒右手”的大宗减持,实际上可以视为一种变相的利好消息。
暗藏交易机会
考虑流动性和冲击成本后,目前大宗交易通常以折价成交为主,但也有一部分以溢价形式成交。这种溢价成交的大宗交易同样可能潜藏投资机会。
兴业证券报告指出,当出现溢价大宗交易时,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买方掌握了该股票的某种秘密利好消息,担心该信息进一步扩散,而且由于买入量较大,来不及通过连续竞价的方式收集筹码,所以不惜以溢价方式通过大宗交易成交。这种情况整体上反映的是该投资者对股票未来表现非常看好。但如果成交量较小,需要警惕利用大宗交易迷惑投资者抬高股价。二是大宗交易伴随着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即买方需要购买足够多的股票以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陈里说,“熊市中大宗主要以折价交易为主,一旦出现溢价交易的情况,明显是大机构急于获取筹码,这些机构可能掌握了某些重要信息,但是通过二级市场有较高的冲击成本,还不如通过大宗交易小幅溢价的方式获取足够的股票。”
此外,兴业证券报告表示,根据大宗交易的逻辑,推荐两类投资机会,一类是“低估值+高折价”,另一类是“溢价+大额成交”。通过事件研究方法进行回测,这两种案例在事件发生后60个交易日内均有较好的事件效应。其中“低估值+高折价”案例在60个交易日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分别为6.87%和3.28%,而“溢价+大额成交”案例中“高溢价”的子类在60个交易日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分别为12.05%和6.28%。
近期的大宗交易,有不少重要股东减持。不过,既有真减持,也有左手倒右手,为后续股价拉升埋下伏笔。“我们接的不少筹码,其实并不是真减持,我们只是代持,有相应的分成协议。”一位私募人士透露。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