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最大缺口是制度性缺口
发布时间:2016-6-5 22:02阅读:549
何为“养老金缺口”?这个曾经在网络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社会议论最热的流行术语,居然在“百度百科”、“互动百科”、“MBA智库百科”、“维基百科”等网络搜索中,均找不到有关它的解说。为什么?因为从来就无人准确定义,更没有什么权威解释。虽然不少专家、学者、媒体及官员都在谈论或讨论养老金缺口问题,但他们却无法达成概念上的共识,因为每个人对养老金缺口的理解都是不相同的,比方,有学者版,也有官方版;有现实版(静态),也有预测版(动态),还有是否剔除财政补贴的养老金缺口,如此等等。
总之,无论分歧有多大,关于养老金缺口的讨论与争议,反映了民众对养老金未来的支付能力的焦虑和担忧,这一点倒是值得我们慎重思考并高度警惕。其实,养老金缺口大小,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到病根,及早拿出对策,防患于未然。
笔者认为,中国养老金的最大缺口,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性缺口”。如果制度存在明显的缺口或漏洞,那么,我们就要采用制度变革的办法来解决或完善它。否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总体上看,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至少存在下列三大“制度性缺口”,它是导致现行的或未来的养老金缺口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2014年底中美两国养老金规模与结构比较
中国VS美国 | 中国(万亿人民币) | 美国(万亿美元) |
政府设立公共养老金 (第一条腿) | 4.80 (=3.56+1.24) | 2.8 |
雇主设立私人养老金 (第二条腿) | 0.77 | 24.65 |
个人储蓄及投资 (第三条腿) | (略) | (略) |
制度化养老金总储备 | 5.57 | 27.45 |
总人口 | 13.68亿人 | 3.19亿人 |
国内股票总市值 | 37.25 | 26.33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63.65 | 17.35 |
注:中国数据来自中国人社部及统计局网站;美国数据则来自ICI及SSA网站。中国政府设立公共养老金总积累3.51万亿人民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地方社保养老金(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结余3.56万亿元;二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1.24万亿元(不含个人帐户基金托管及广东省社保基金托管)。
(一)企业年金的缺失,使社保养老独木难支
1991年国务院文件首次引入“补充养老金”的概念;2000年国务院文件首次将“补充养老金”改称为“企业年金”;2004年国务院颁布企业年金“两法”;2008年国务院在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试点中,首次引入“职业年金”。时至今日,企业年金引入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它的发展却始终停滞不前,无法有效扩面。
2014年底,美国私人养老金(相当于中国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之和)总储备高达24.65万亿美元,逼近美国国内股票总市值,更是远远超过美国GDP。而美国养老金总储备(公共养老金+私人养老金)却高达27.45万亿美元,远超美国GDP,也超过了美国国内股票总市值。请注意:美国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储备式”现收现付制度,十分类似于中国的统账结合模式,这也正是美国政府一直试图在现有制度架构上,改设一个私有化“个人账户”的制度基础,不过,这一设想至今未能如愿。
相反的情形是,截止2014年底,我国企业年金总储备仅有0.77万亿元人民币,而我国养老金总储备(第一条腿+第二条腿)总计约为5.57万亿元人民币,不及我国国内股票总市值的1/7,更不及我国GDP的1/10。与“三条腿的板凳”的美国相比,中国民众养老仍是单腿独行,主要依赖国家社保,而形同虚设的企业年金,几乎无力发挥任何养老作用,它只是变成了某些垄断或暴利行业雇员福利的“专利”,而无法成为普通民众的养老支撑。因此,目前中国养老金的最大缺口之一,就是企业年金的缺失,或无法全面普及。
(二)社保名义缴费率较高,但实际缴费率却很低
从表面上看,中国社保缴费率较高,有人甚至夸张为“世界最高”,事实上,中国社保的实际缴费率却相当低,这也是养老金缺口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1)中国标准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很窄,只在城镇企业职工推行。据人社部统计,截止2014年底,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仅覆盖了3.41亿人口,其他城乡居民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均不在此列。如此狭窄的覆盖面,难以做大养老金总储备。
(2)即便照此狭窄覆盖面的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来考察,其实际参保率及整体缴费水平也是十分低下的。在城镇企业中,社保参保率较高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但是,相当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一般不给职工提供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它们一方面瞒报、假报职工人数,另一方面,以降工资或裁员相要挟,迫使雇员口头上或书面上“自动”放弃参保要求。此外,许多中小企业虽然主动参加社保,但在缴费标准上却往往采用缴费工资打6折的最低标准,这一现象在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和农民工的企业比较普遍,如酒店、餐厅、商店、建筑工地等。
(3)养老金“并轨”任重而道远,困难重重。截止今天,中国标准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仍只覆盖城镇企业职工,这一制度的扩面显得十分艰难、孤独、形单影只。从保险原理的“大数定律”来讲,社保制度的有效性、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覆盖面的大小,以及参保率的高低。参保的人越多,缴费积累越多,互助共济、风险分担的制度功能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相反,如果参保率低,缴费积累就少,就可能无法形成互助共济、风险分担的制度功效。
因此,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早、尽快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以及城乡居民纳入统一的中国标准版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来,并同时采用“以税代费”的做法,做实名义缴费率。
(三)人口老年化与过早退休形成现实反差与冲突
法定退休年龄是国家划定“老年人口”的唯一法律依据。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国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时,那么,该国家或地区被认定为已进入老年化社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9.4%,远超出7%的国际标准。也就是说,十分肯定地讲,中国已进入了西方人标准的“老年化社会”,然而,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仍是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老标准,相比进入老年化社会的国家来讲,我们的退休年龄偏小,民众退休过早,这对年轻的一代构成了更大的养老负担和精神压力。
目前,在欧美地区及澳洲地区,各国法定退休年龄基本上都达到或超过了65岁,不少国家正在向67岁或68岁的退休标准靠近。即便在亚洲地区也有许多国家男女退休年龄已统一延长至60岁以上了,然而,中国法定退休年龄不仅偏低,而且标准五花八门,尚未统一。
我国城镇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标准大体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干部”的法定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的;或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第二类是“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或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或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由医院证明,并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或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然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中的“城镇居民”及新农保中“农民”的法定退休年龄,却是男女统一,均为60周岁。很显然,这是制度的不公平,既然农民与城镇无单位的居民的法定退休年龄都统一为男女60周岁,那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城镇职工”女性退休年龄为什么却是50周岁?
大量劳动力过早退休,一方面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过早退休会将更大的养老负担转嫁给下一代年轻人,这也是不公平的。因此,顺应世界潮流,统一男女退休年龄,并延迟退休年龄,这将有利于养老金缺口的弥合,尤其是有利于减轻下一代年轻人的养老负担和精神压力。
综上所述,中国养老金缺口的实质,就是一种“制度性缺口”,我们单纯就缺口谈缺口,是毫无意义的,也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因此,解决养老金缺口的根本对策,就是要变革现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架构,并进一步完善其制度要素。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