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抢位”区块链切勿有投机心态
发布时间:2016-6-2 18:49阅读:366
继大数据、云计算之后,区块链俨然已成为新一轮金融技术创新的风向标——5月31日,包括腾讯、华为、微众银行、平安银行(000001)等业内大佬在内的25家企业,在深圳共同发起成立“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简称“金链盟”)、并召开第一次成员大会。
在区块链概念的热浪滚滚之下,作为业界联盟性质“金链盟”的正式成立,还仅是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的第二波,在此前的4月19日,国内首个区块链联盟中国分布式总帐基础协议联盟(ChinaLedger联盟)刚刚在北京成立。
作为已有比特币技术应用背书的区块链,其天然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共享、无限信任的技术优势,理所当然是未来技术创新、尤其是金融技术创新的大方向,假以时日,我们可以想象,这一技术无论是在物流领域、通讯领域、产品溯源领域,还是在数字货币、交易结算、股权登记确权等金融领域,均有可能、甚至必将会给全社会带来伟大的技术创新红利。
理想是丰满的,但是,通往理想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下业界对区块链领域的趋之若鹜,就整体而言,这是一种勇于创新、积极拥抱未来的表现,我们没有必要过多指责。但是,基于我国企业界和金融界一直存在的投机心态,我们还是极有必要提高警惕。
当下企业界和金融界的积极“抢位”区块链,某种程度上,这种裹挟着投机心态的浪潮,已经在A股市场和比特币市场得到彰显——5月31日,在A股市场普遍大涨(上证指数上涨3.34%)之下,区块链概念股更是单日暴涨7.55%;与之相比,比特币近期的涨幅则更是惊人,仅上周涨幅就超过30%。
业界对区块链的积极“抢位”,在相对缺乏全新炒作概念的当下A股市场、乃至VC和PE市场,必然会带来各路资本的积极追捧,而资本市场的积极追捧,则又进一步刺激业界对区块链领域更为积极的“抢位”。而在这两者的互为刺激之下,则极有可能会带来预想不到的“创新泡沫”。
这并非是杞人忧天,事实早有前车之鉴。比如,在2008年前后陆续兴起的光伏业和LED产业,在其时毫无疑问均是极具技术创新色彩的朝阳产业,但是,资本市场的追逐和政府的扶持,并没有让光伏业和LED进入良性的发展通道,相反,仅短短3—4年之后,伴随着产业泡沫的堆砌,无论是光伏业、还是LED产业均全面进入扩张阵痛期,一度有逾80%的企业亏损破产。当然,在光伏业和LED倍受追捧的那些年,众多中小投资者也因为过度追逐这些概念股,而最终不得不无奈割肉。
在区块链的创新浪潮扑面而来下,业界追逐创新红利,积极拥抱新方向、新趋势,其整体是值得认同和赞赏的。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创新个体,理应是审慎评估之后的积极介入,而不是随大流追风式的盲目介入,更不应该是纯粹为了短期拉抬估值的忽悠式介入。事实上,当前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的技术盲区,比如,运行已有8年之久的比特币,当前依然存在着支付处理效率慢的技术盲区,比特币每秒钟仅能处理7笔交易,而VISA却能达到每秒数千笔的处理效率。虽然,这意味着区块链技术未来的成长空间较大,但是,这同时也意味着距离技术成熟、以及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这一过程,对于具体的创新个体而言,更意味着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风险。
之于当下而言,对于积极“抢位”区块链领域的部分企业,有必要及时进行自我评估和审视,提前布局区块链领域、争夺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红利,自身的资源和资本、尤其是创新要素到底具备不具备比较优势?对于积极扶持区块链技术创新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则应该把握好扶持的度,不能再次上演主导式的大力扶持,而应该是引导式的有限扶持。当然,对于热衷于追逐热点和概念的资本市场,我们还是有必要提醒中小投资者,对于某些区块链概念股宜擦亮眼睛,而不能盲目跟风追高。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