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银行大金主 公募不肯干的活都交给我吧!
发布时间:2016-5-29 18:19阅读:568
年初以来,二级市场的调整使得私募从高净值客户那里募集资金的难度加大。当下,一些敏锐的实力派私募开始将目光转向银行、保险的“委外投资”。事实上,资产荒的加剧让银行、保险等手握巨额资金的机构配置资产日渐吃力。私募与银保机构就此一拍即合。
被迫抢夺委外蛋糕
近日,陈里(化名)四处委托朋友联系银行、保险机构。他说,“主要希望与委外投资部的人士联系上,公司希望趁着市场低位,做些布局。”陈里任职在一家中等规模的私募机构,依靠朋友圈口碑和渠道营销,在四五年内,这家私募的规模从一两亿元做到四五十亿元,而且拿到了2015年度的金牛私募奖。
之前的规模扩张套路当下却遇到了瓶颈。“通过获得金牛私募奖,大大提升了我们在渠道方面的认可度,但是由于市场不好,产品都不大好销。我们上个月发行的一只产品,预计规模超过2亿元,最终只募集到5千多万元。”陈里抱怨道。
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屡次调整,投资者人心涣散,资金对于股票型资产的偏好明显降低。“管理型的股票产品都不容易销售,我们现在主打保本型产品,最近半年都是靠这类产品冲规模。确有同行硬着头皮发行管理型股票产品,但是规模都不大,普遍集中在一两亿元。”深圳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根据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总体规模从8.4万亿元降至7.77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缩水接近1000亿元,混合型基金大规模减少4000亿元,在总份额仅缩水2218.76亿份的情况下,净值规模缩水达6238.12亿元。
发行市场的寒冬让陈里不得不另辟蹊径。“近期听说朋友的私募公司拿到保险机构的委外投资,规模达五六亿元,这让圈内人十分羡慕。我所在的公司知名度不够,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机构联系我们,只能一家接着一家地拜访。”陈里说。
此前,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委外投资主要交给券商、公募基金等机构,私募鲜有涉足。根据申万宏源(000166)研究所估算,假设券商、保险、信托、基金等部门的机构委外资金均来自银行,那么2015年全部银行委外规模为14.3万亿元。
银保委外规模激增
银保机构几乎成了全市场最大的金主。“行里给我的任务是投资一千多亿元,这是往年的数倍,但今年我只投了三百多亿元,后面压力还是很大。以前是等着客户上门,现在得多出去跑跑。”华南某银行一级分行资产管理部人士黄先生为“钱多无处投”而苦恼。
“我们之前主要选择公募基金、券商等大型机构。今年放款压力大,所以增加了向私募投放。”黄先生表示。
有意思的是,在市场变冷的同时,今年一季度公募、私募等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却有不少亮点,例如来自银行的委外资金规模逆势增长。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41.68万亿元,这一数据较2015年底的38.2万亿元有一定幅度提升。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再次刷新纪录,达14.34万亿元,较2015年底增加1.74万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4%。基金公司和子公司的一对一产品规模增长均超过15%,分别达到26329.61亿元和71672.45亿元,增长23.83%和16.97%。券商集合计划和定向资管计划分别出现2192.13亿元和14611.3亿元的增长,同比增长14.08%和14.38%,产品数量新增逾千只。
由于信贷业务放缓,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证券投资和金融资产成为盈利的主要方向,例如重庆农商行、徽商银行的净利润仅提高10%至11%,但证券投资和金融资产膨胀速度平均达到80%,而锦州银行、徽商银行、盛京银行的委外投资均实现翻倍增长,体现出资管业务已替代传统的信贷业务,成为银行扩大规模和提振盈利的主要方向。
中信证券(600030)报告指出,一方面,受委托的非银金融机构持有大量资金,造成“资产荒”的局面;另一方面,非银金融机构相较银行所受监管较少,加杠杆空间更大,系统性抬升了资金需求,引发资金面紧张,从而造成了“钱多无处投”和“借钱有点难”并存的矛盾局面。
委外投资不易得
不过,对于私募机构而言,尽管银保委外资金是香饽饽,但门槛不低。
“我们希望找一些风格稳健的机构,毕竟银行资产的基本要求就是不亏钱,赚少一点无所谓。”黄先生说,“在考量委外机构的时候,主要看对方公司的团队情况、产品过往业绩,产品主要看回撤等硬指标。符合要求的私募,一般都是比较知名的中大规模的老牌私募。”
一些新秀私募亦有拿到委外资金。“从准备到最终拿到委外资格,我们前后花了差不多一年,这中间配合银保的要求准备了大量资料,银保的人也到公司做了多次尽职调查,非常不容易。”深圳一家近期获得保险、银行委外投资的私募机构的市场部人士透露。该机构获得了保险近10亿元的委外资金,以及同等规模的银行委外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大额资金的同时,银保机构在后续管理上会提出诸多要求。“我们会在一些节点对仓位提出要求,比如市场趋势不好,必须降低仓位;此外,还会要求私募进行跟投。”黄先生表示。
“我们拒绝了一些委外资金,主要就是考虑到限制太多,很多策略实施不了,只有条件宽松一点的委外资金我们才会接,比如跟投比例太高的我们就不做,毕竟我们钱比较少,跟不起。”深圳一家规模达到百亿元级别的私募负责人直言。
“我们希望找一些风格稳健的机构,毕竟银行资产的基本要求就是不亏钱,赚少一点无所谓。在考量委外机构的时候,主要看对方公司的团队情况、产品过往业绩,产品主要看回撤等硬指标。符合要求的私募一般都是比较知名的中大规模的老牌私募。”一位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称。
相关阅读银行:好基友我给你几百亿理财,收益4%就好不多。公募:臣妾做不到啊!
随着利率的下行,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降,银行自身资产配置的压力大增,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和银行自营将资金委托给其他资管机构,券商资管、信托等。随后,这些机构也发现,资产荒袭来,债市违约频现,高收益投资标的难寻,投资管理难度很大。此外,管理费方面,资管机构也觉得拿到这部分委外的性价比不高。
委外资金大增考验公募管理能力
“我司专户现已经有几百亿的银行委外资金,多的公司有上千亿。银行委外已经成了公司规模增加的主要来源”一位基金公司的固收类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目前以需求较大的城商行为主。
银行委外的资金包括自营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大行、股份行多通过信托计划、基金通道、券商资管的形式进行产品合作。大行的委外以理财资金为主,股份行二者相当,地方以自营为主,委外规模在万亿左右。
投资公募专户的多为银行理财资金,自去年以来,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机构定制的公募类产品,上述基金经理表示,投资公募基金多是银行的自营资金为了规避税收。一般情况下,银行委外资金不愿参与公募基金产品,因为委外资金多需要的是定期确定收益,公募基金产品则因为估值方法净值有波动,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随着利率的下行,资产荒的持续,银行委外资金,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自营,资产配置的难度越来越大。城商行在委外上的需求更强,主要原因有三:在负债端,城商行给的融资成本较高,因为承诺高收益才能拿到资金;其次,相对大行,拿非标的能力弱;债券投资能力较差。
中信建投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22万亿的理财存量派生出的委外资金需求或以接近万亿,2016年继续上升,结合理财规模增长,委外的需求可能达到2-3万亿。
北京某债券型基金经理表示,委外的本质是利用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和政策优势提升银行的资金回报,出发点是健康的,符合资金的逐利性。但是能不能做好风险控制,符合银行的风险偏好,就要看每家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了。
“委外资金不敢随便接了”
“他们要求的收益率多在4.5-5%之间,但是现在4%以上的安全资产已经很少了。”上海某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告诉记者,之前很容易找到符合要求的资产,现在很难找到。因此银行想通过公募来拿,但是公募很难拿到这类高收益资产,而银行在拿非标上能力最强。
随着收益率的下行,越来越多的银行委外资金像纸片一样纷纷撒向基金公司,如何达到银行要求的收益?某债券型投资经理表示,会增加配置的标的类型,合理利用组合久期和杠杆,需要通过短期波动寻找超额收益机会。债市资产供给不足,权益产品的创设将受到重视,但是由于股市仍然震荡,短期仍然以债为主。股债结合的产品值得重视。
2016年,银行委外需求加强,需要更多的资产管理机构为其做资产管理。然而委外资金要求的约定收益为基金公司带来的收益越来越有限,公募对委外的态度渐渐变成了“欲拒还迎”。
“由于市场宽松,今年城商行的委外资金比以往多了很多。部分城商行甚至没有自己的资管部门,地方上投资的氛围不浓,只得委托专业的投资机构。”上海某债券型基金经理表示,资产荒袭来,债市违约频现,高收益投资标的难寻,股份制甚至国有大行也加入了委外行列。
“假设双方谈的收益是4.5%,管理费按超额收益的10%提取,假设理想情况下做到6%,最终拿到的是1.5%*10%,现在做纯债收益能到4.5%也不容易;做的不好,基金公司甚至都拿不到收益。”上述产品部人士表示,现在的银行委外资金我们也不敢随便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