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最终化解了吗?
发布时间:2016-4-5 18:56阅读:832
退出机制有限,AMC仍大量持股。以华融资产为例,99年债转股企业达281家,账面价值为172.56亿元,截至2015年6月末,华融仍持有其中的196家,占比高达近70%。
即使对于已退出的股权,风险仍多数积聚于政府。以东北特钢为例,信达资产于05年终止与建设银行(4.850, 0.01, 0.21%)的债转股委托关系,建设银行、华融资产进而分别于08年、09年和14年将持股转让给辽宁省国资委。
此轮债转股的三大悬念:强调“市场化”原则,或预示着此轮债转股制度设计上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但也充满了悬念。
悬念一:潜质企业?还是僵尸企业?债转股对象的筛选或多考虑行业地位、企业规模等因素,所以僵尸企业干扰大。如华荣能源(原名熔盛重工),曾经是中国 最大的民营船厂,13年起企业盈利大幅亏损、负债快速攀升,14年已陷入资不抵债,目前资产负债率高达123%,若成功实施债转股后,债务风险或暂延缓, 但非有效化解。
悬念二:商业银行主导?还是政府主导?我们认为此轮债转股或有所突破,采用银行主导进行的概率较高,这是因为政府主导型更适用于不良贷款率畸高、需快速处理的阶段,亚洲发展中国家这一指标通常超过30%,而目前我国不良贷款余额逾2万亿,不良贷款率约2%,整体可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