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如何加强逆周期调节?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详解五大重点
发布时间:4小时前阅读:2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婧北京报道
继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就货币政策如何“适度宽松”重磅发声后,又一央行官员公开表态透露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的更多细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12月14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总的看,明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在今年支持性立场的基础上深入发力,适度加大总量性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适时降准降息,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重点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王信强调,未来实体经济的融资条件会更加宽松、更加有效满足发展需要,助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实施具体有五点考虑:“提供充足的中长期流动性”
一是总量上要加大力度,充分满足有效融资需求,推动资金充分流向实体经济。在流动性层面,目前我国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6.6%,进一步降准还有空间。央行开展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的探索也更趋成熟,未来要搭配用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的中长期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在金融总量层面,要引导银行以金融五篇大文章,房地产、“两重”、“两新”的重点领域为抓手,加强项目储备,加大信贷投放,努力实现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王信指出,观察评估金融总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应该有更多样的维度、更全面的视角。不能只看规模体量的增长,更要加强政策的协同配合,注重打通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渠道,还要看到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一方面,应客观看待化债化险的影响。未来5年地方隐性债务置换规模达10万亿元,同时各地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不良资产的处置也在深入推进。这些工作落地时,客观上会下拉金融总量的增速水平,但归根结底是好事,有利于疏解债务链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也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维护金融稳定,畅通经济循环。
另一方面,不应低估盘活存量的积极效应。有研究估算,今年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量超过11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近8万亿元,比2022年同期多了将近20万亿元,而每年的存量贷款中有七八成需要回收再投放,在体量巨大的回收发放过程中,信贷结构会稳步调整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持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二是利率上要强化执行、疏通传导,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利率政策将结合形势变化,适时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果,结合其他降低非利息融资成本的工具,多措并举,推动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王信坦言,在引导利率下降的同时,还要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保持银行自身稳健性、健康性的平衡。这其中的关键是,要强化利率政策执行,畅通政策传导。王信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这在一般意义上符合客观规律,由于存贷款利率的重定价周期不同,在利率下行的阶段,净息差通常是趋于收窄。但在我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在存贷款两端同步非理性,部分大客户的议价优势地位相当强,导致利率政策在执行上出现了偏差,贷款利率降得快,存款利率降不动,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引发资金淤积套利,而且会影响银行稳健经营,制约货币政策灵活调整。
“下一阶段,加强利率政策执行仍将是一项重点工作。同时,加大对货币政策向债券、信贷等不同市场传导效率差异的关注和研究。”王信表示,在债券市场上,仍要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市场状况,对部分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久期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关注,避免风险积累。在信贷市场上,要注重纠正部分银行花钱抢份额、买指标等非理性行为导致的利率传导受损和信贷波动加大。
“总的看,要引导金融机构切实提升资产负债调整和自主理性定价的能力,持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更高效、更可持续地将政策效果传导到实体经济,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王信总结。“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三是结构上要抓住主要矛盾,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为总量工具的有力补充,通过银行信贷渠道,针对特定的领域提供适当的激励,有助于优化资金投向,为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王信介绍,目前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重点支持领域,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支持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全面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发挥积极引导作用。近期中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未来还可以研究加强对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支持,以助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调控逻辑,推动中国经济的再平衡。
另一方面是要针对性地应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挑战。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面向房地产市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以及为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而设立的两项工具。
王信还称,下一步,存续中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将继续发挥效果,新设的工具则要抓紧推动落地见效。在明年的调控中,还可以视形势的变化认真研究,积极做好政策储备,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底气”
四是汇率上要保持基本稳定,既有双向波动的弹性,又坚守底线,防止单边预期发散和超调风险。我国正在着力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化解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能够保持汇率稳定的最大底气。从内外部形势看,人民币汇率也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
一方面,国内外货币政策周期差距有所收敛,除日本以外,主要经济体陆续进入了降息的周期;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大盘更加扎实,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明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此外,外汇市场发展也更具韧性,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经营主体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增强。
王信强调,央行的汇率政策立场是清晰的、一贯的,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不会改变的。央行注重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预期引导,防止外汇市场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支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落地”
五是宏观政策协同上要打好组合拳,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两大主要的宏观政策,两者协调配合、系统集成,能够形成稳定经济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将继续用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联合工作组的沟通机制,就财政发债的规模、结构、节奏等议题加强协商,前瞻做好流动性规划,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支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落地。”王信如是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