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禾致源携手河北农业大学助力现代品种大豆育种改良
发布时间:2024-9-9 20:09阅读:16
9月9日,诺禾致源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的大豆育种改良项目,在Nature Genetics (IF:31.7)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High-quality genome of a modern soybean cultivar and resequencing of 547 accession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structural variation”的文章。该研究组装了一个高质量大豆现代品种Nongdadou2基因组(NDD2),新产生了547份来自中国9个省份和美国大豆种植区的种质高深度重测序数据,并结合29个已发表大豆基因组构建了大豆的图形泛基因组,为SV在大豆改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资源和新见解。
河北农业大学张彩英、邵振启、孔佑宾、杜汇、李文龙、杨占武和诺禾致源李祥孔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河北农业大学张彩英教授、李喜焕教授、马峙英教授和诺禾致源首席科学家田仕林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中,PacBio、Nanopore、lllumina、Hi-C、Bionano等建库测序及分析服务由诺禾致源提供。
▲ 合作文章于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 图源:Nature官网
大豆可以提供蛋白质、油脂和多种与健康相关的化合物。理解结构变异(SVs)对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对于大豆育种改良非常重要。该研究组装了大豆现代品种农大二号(NDD2)的高质量基因组,结合29个已报道的大豆基因组序列构建了大豆图形泛基因组,鉴定出47,058 SVs,其影响了25,814个功能基因。研究鉴定并验证了13个NDD2独有的插入/缺失变异,并揭示其与大豆的产量和种子品质等农艺性状相关。研究还发现了1个与干旱适应性相关的大倒位变异,以及1个可能导致大豆祖先种(野生大豆)分化的大型易位变异。最后,还通过SV-GWAS技术在547份种质重测序数据中鉴定了6,013个SVs与大豆产量和种子品质等性状显著相关,包含了1,761个调控基因功能的SVs,其中12个通过调控基因GmMQT来影响大豆的油脂和异黄酮含量。该研究结果为大豆育种改良中SV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资源和见解。
高质量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精准的数据分析。诺禾致源凭借自主开发的生信分析软件和数据库,为海量的基因序列解读及组学数据分析提供支撑。通过对生命大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搭建全面领先的数据中心、提高数据分析体系和流程运转效率,诺禾致源的数据分析整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并在多项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专家学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未来,诺禾致源将继续创新和完善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和解决方案体系,助力更多研究学者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向前,以领先的基础科研服务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