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否认排产下滑传闻!电池企业排产对碳酸锂实际需求影响几何
发布时间:2024-7-4 07:53阅读:116
进入7月,市场传言锂电行业7月排产数据普遍下滑,并着重提及宁德时代的排产情况。该消息不仅扰动二级市场,也引发了期货市场的高度关注。
近日,宁德时代就“排产下滑”等言论回应期货日报记者称,该公司经营情况良好,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整体排产情况良好,近期及三季度排产环比呈增长态势。
期货日报记者留意到,作为本次传言的主角,宁德时代目前正在加大业务扩张。比如储能领域,6月27日,宁德时代联手国资成立一家新公司——东营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储能技术服务、机械电气设备制造和销售、电池零配件生产和销售、蓄电池租赁、再生资源回收、检验检测服务等。回收领域,宁德时代通过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与地方国企泰达股份达成合作,双方将在退役新能源汽车及废旧电池循环利用政策研究、回收网络体系搭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处理基地建设、碳资产管理及绿色电力等领域展开合作。
为何市场对排产传言反应如此强烈?业内人士认为,主要还是市场对宁德时代等锂电企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关注。
在中信期货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张远看来,当前产业链下游集中度高于上游,下游电池端有较强的话语权,这是大家尤为关注宁德时代的原因。“因电池库存持续增长,若7月排产依旧维持同比高增长,而当下需求又处于淡季,这势必会带来库存的进一步增长,后续产量下滑的概率也会更大。”张远解释,鉴于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放缓,下半年正极和电池环节的排产较难维持在当前的高位。
“按照往年情况,碳酸锂在9—10月会进入采购旺季,而宁德时代作为市场的领军企业,其三季度的排产情况,会影响碳酸锂的用量以及各个厂家在传统采买旺季前的补库节奏。”Mysteel新能源事业部高级研究员方李喆解释,在目前价格跌破100000元/吨关口的情况下,价格相对高位时,供给端会出现减产情况,因此市场会更加关注需求端的驱动。
电池企业排产增加对碳酸锂实际需求影响如何?张远分析,从今年上半年市场表现来看,产业链各环节增长有所脱节。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正极材料累计产量同比增长51%,至104万吨;中国电池累计产量同比增长54%,至345.5GWH。但从后面环节来看,今年1—5月,中国电池装车仅增长35%,至160.6GWH,中国新能源车产销仅分别增长31%和32%,全球的表现更差。从数据来看,由于电池供需双方存在较大的增速差,从3月份开始,电池环节出现累库现象。SMM数据显示,3—5月国内电池端累计累库19GWH。张远表示,由于产量高增长,中间环节出现累库,或对下半年上游的生产造成拖累。
针对当前市场排产情况,方李喆表示,从正极厂的需求看,按照初步的统计结果,磷酸铁锂7月排产预计与6月持平,三元材料7月排产较6月增长10%左右。
从需求端来看,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张维鑫认为,今年下半年,锂电池需求确实会有所增加。以终端环节汽车市场为例,通常下半年销量占全年销量的比例接近55%,由于当前新能源汽车需求不断增长,今年下半年汽车整体销量占全年销量的比例可能会接近60%。“储能端同样有类似规律,加之国内投资端也存在前低后高的规律,即下半年高于上半年,从而会使下半年需求较上半年更高。”张维鑫说。
从实际数据来看,SMM数据显示,2021—2023年,上半年正极材料产量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39.9%、38.4%和43.7%,下半年产量较上半年的增幅分别为50.6%、60.4%、28.8%。如果看电池产量数据,增幅更大。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2023年,下半年电池产量较上半年的增幅分别达到94.1%、62.3%、59.8%。
“基于过去的经验规律,电池企业三季度排产存在增加预期较为合理。对汽车行业而言,从9月份开始,会进入一年中的产销旺季,而电池的配套生产会提前1至2个月。不过,电池产销的旺季并不等于正极材料的产销旺季。”张维鑫提醒,碳酸锂的需求并不一定随着电池企业的排产增加而上升,至少环比改善的幅度大概率不及电池。
乘联会7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982.8万辆,同比增长3%。
展望后市,张维鑫认为,对即将到来的需求旺季,不能否认终端需求将表现良好。但需求从终端向上游传导不一定顺畅,碳酸锂价格可能并不会在旺季获得亮眼表现,预期不宜过度乐观。
张远也认为,整体来看,当前下游的高排产或难以持续,而下半年全球锂资源供应进一步增长,全年供强需弱的格局难改,碳酸锂价格整体呈现震荡磨底走势。不过,他提醒,不排除在排产旺季的时点,碳酸锂价格会出现小幅反弹。
从盘面走势来看,尽管碳酸锂现实基本面偏弱,但受八九月份旺季备货预期影响,当前期价下行动力减弱,延续区间震荡走势。7月3日,碳酸锂期货主力LC2411合约收盘报94550元/吨,下跌0.32%。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