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所所长刘佳宁:广东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健全,绿色融资渠道丰富多元
发布时间:2024-6-27 09:22阅读:41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刘威魁)为提升期货市场服务绿色金融的赋能效应,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近日,由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期货日报、产业服务联盟主办,广东证券期货业协会、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协办,招商期货、广发期货、中州期货、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联合承办的“2024期货助力绿色金融发展会议”在第13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上成功举办。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所所长刘佳宁在以《绿色金融促进广东绿色转型升级的成效与展望》为主题的演讲中表示,绿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从资本源头控制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手段,更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广东绿色金融平台载体丰富
谈及广东绿色转型升级的成效,刘佳宁认为,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政策导向鲜明、市场丰富多元、创新能力复合、平台渠道拓展、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持续提升绿色金融供给水平。一是以部门协同和政策联动,推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二是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健全,绿色融资渠道丰富多元;三是绿色金融平台载体丰富;四是绿色金融平台载体丰富;五是广东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与生俱来的首创精神,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改革发展质效,形成了绿色金融“广东名片”。
以绿色金融平台载体为例,刘佳宁认为,广州绿色金融平台载体复合多元。作为国家碳交易试点城市,广州目前拥有广州期货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碳金融中心等市场平台,并建立了“绿美广东产融对接系统”、“穗碳”平台、全国首个“读碳”平台等产融对接平台和碳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其中,广州期货交易所被获批开展碳期货品种研究;“广碳所”是广州重要绿金名片,“穗碳”平台构建了“企业碳账户+银行碳信用+机构碳融资”模式,在花都区试点落地后已在全省复制推广。
“ 广东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仍存在创新性不够、协同性不足、金融机构适应性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刘佳宁强调。具体来看,创新性不够表现在绿色产品同质化度比较高、绿色金融融资渠道有待创新拓展、碳金融产品创新与推广仍需多元化提升、碳期货交易仍在探索期;协同性不够体现在,省内碳市场协同不够,绿色金融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仍需多元化提升。支撑性不够体现在,绿色金融服务呈现传统化、碎片化特征,还未构建完整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省内绿色金融投融资活跃度仍有待提升,产融匹配有待精准化。
围绕差异化,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刘佳宁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一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为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窗口期;二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制造业当家”催生绿色金融向高质效迈进;三是金融科技与数字经济,全面赋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四是金融系统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驱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五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绿色金融衔接国际金融市场。
展望未来,刘佳宁建议,广东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打造五大“子枢纽”。一是以市场联动为突破口,推动广东和香港、澳门的碳市场规则对接和制度协同,同步衔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最终打造面向港澳、联通国际的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枢纽。
二是以产品和服务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更好的满足各类融资主体多样化的绿色融资需求。比如,围绕差异化、特色化,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发挥广州期货交易所功能,构筑全品类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围绕不同行业需求、绿色项目特点,精准提供信贷、债券、基金、理财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产品。特别是丰富发展碳金融工具,为绿色项目提供更多元保障。
三是以平台载体、信息、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和网络联通为抓手,建立互联互通的大市场、大平台,吸引聚集更多持牌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功能性中心支持绿色发展,打造绿色金融集聚发展示范区。
四是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转型项目、绿色创新项目等领域精准配置,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比如,根据各地产业资源禀赋与区位特征,合理布局各地绿色金融发展定位。支持副中心城市汕头、湛江两地积极发挥海洋金融优势,对接大湾区绿色金融资源,提高金融服务沿海经济带绿色产业发展能级,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深化发展碳汇市场,推进各城市形成分工协作、错位发展、梯次协同的绿色金融大发展格局。
五是统筹考虑短期经济复苏、中期结构调整、长期低碳转型,创新低碳金融监管手段,及时防范可能引发的区域性或行业性金融风险,构建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