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反复—1月13日日策略
发布时间:2023-1-13 08:23阅读:185
观点:
【市场判断】
外围方面,美指全线收涨,道指涨0.64%,纳指涨0.64%。美元指数跌0.96%报102.25,创7个月新低。COMEX黄金期货涨1.13%报1900.2美元/盎司。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大幅加息警报解除!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12月CPI同比上涨6.5%,符合市场预期,涨幅创2021年10月以来最小;环比则下降0.1%,为两年半来首次环比下降。1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5.7%,创2021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同时,美联储哈克表示,是时候将未来加息幅度调整为25个基点。
国内方面,昨天市场震荡为主,成交量萎缩到在6800亿左右,但北上资金依旧大幅流入95亿,支撑行情震荡。截止收盘,上证指数涨0.05%,深成指涨0.23%,创业板指涨0.51%。
行业、板块热点方面,市场领涨方向为PVDF概念、MicroLED概念,工业母机等。PVDF 即聚偏氟乙烯,主要应用于锂电等方向。可能源于近期新能源汽车在特斯拉降价的背景下,销量预期有所改善,PVDF作为锂电池上游,需求预期也有所好转,带动板块上行。MicroLED概念表现较好,源于科技媒体报道,根据显示屏供应链分析师罗斯•杨(Ross Yang)的推文,苹果将在2025年春天发布配备MicroLED屏幕的Apple Watch,用于该设备的面板将于2024年底开始生产。工业母机表现突出,源于近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23年要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推动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
市场领跌方向为酒店餐饮、社区团购、房地产服务等。酒店餐饮和社区团购均属于疫后复苏板块。当前阶段进入数据验证期,板块缺乏驱动因素。同时,前期人气龙头全聚德跌停,加剧了板块的下跌。房地产服务表现疲软,主要是市场自发性调整,没有明显的新闻催化。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2月通胀数据。CPI同比上涨1.8%,预期涨1.9%,前值涨1.6%;PPI同比下降0.7%,预期降0.3%,前值降1.3%。CPI通胀低预期,除油价拖累,猪价逆势回落拖累加大。核心CPI涨价趋势有所抬头,与线下活动恢复、服务业涨价等有关。往后看,CPI可控,不会对行情产生影响。主要是PPI,PPI与企业利润高度相关,如果PPI能够企稳回升,则有利于企业盈利见顶,大致时间可能在今年2、3季度。
整体来看,指数继续震荡符合预期。短期大盘或将高位反复,缩量震荡。等待节前最后1、2天或有博弈性行情。
【热点速递】
国内首个超大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上线、数据安全受关注
随着海量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将重新定义国家之间的博弈空间与治理框架,数据安全将是数字经济时代强而有力的后盾支撑。
国网今年投资额将创新高、特高压及智能电网为重要方向
投资重点将聚焦网架建设(主要是特高压直流)、配网(配网节能变压器&配网智能化)等领域。
银行业首份业绩快报实现两位数增长、机构看好估值修复
展望2023年,信贷增长将保持稳健,贷款需求有望改善,宽信用传导更加顺畅,促进贷款结构优化;稳楼市政策更加直接有效,房地产资产风险趋向收敛。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近期国金证券财富产品中心发布了3份重点的报告:
第1份:布局春季躁动,券商弹性较大
- 1月以来,市场持续震荡上行,证券板块也开始有所表现。当前板块的基本面趋势如何?未来是否仍有上涨空间?本篇报告将重点探讨。
- 证券板块开始表现,一方面与市场逐步强势有关。证券板块是指数的放大器,一月以来,由于内部经济预期改善明显,指数呈现明显震荡上行,证券板块也开始跟随指数上行。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中国证监会正式实施货银对付改革,进一步吸引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也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提振证券板块预期。
- 市场角度看,1月以来,市场震荡上行,表现强势。但从结构上来看,以消费、金融地产为主的大盘蓝筹表现更好,一方面与经济复苏预期相关,另一方面当前上涨更多由外资推动,因此与市场情绪相关度更高的板块尚无明显表现。当前的这一特征非常类似于2019年1月,而2019年春节后市场出现了明显逼空行情。
- 证券板块当前估值水平较低,具备较好性价比,如果节后出现春季躁动,向上弹性较大。当前证券板块市净率水平为1.21,过去5年分位数约为12%,性价比突出。同时,一旦节后市场情绪好转,证券板块的向上弹性是较为显著的。因此,当前阶段,证券板块风险收益比较好,值得关注。
第2份:2022年新能源车销售567万辆 同比增长90%收官
- 根据乘联会公布, 2022年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16.9万辆,同比2021年增长3.0%, 12月零售环比增长31.4%,这也是2008年以来最强的12月环比增速。1-12 月累计零售2,054.3万辆,同比增长1.9%。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4.0万辆,同比增长35.1%,环比增6.5%,1-12月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
- 特斯拉持续降价,或进一步加剧行业的竞争。并且传统车企加大对新能源车的布局力度,包括吉利、长安、广汽在内的车企旗下的新能源车销量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或促使车企不断优化销售策略,预计“降价促销”和“内部降本”或将成为许多车企2023 年的常态。
- 不管是政策还是销量方面,乘用车行业均边际转弱,但市场对其悲观预期已有所反应,后续行一旦有政策或销量方面的超预期利好出现,仍有望点燃市场对行业的关注行业,市场有望出现反弹。
- 我们认为,虽然乘用车销量今年依旧承压,但新能源车销量仍保持稳健增长,从近几个月车企销量来看,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销量上逐步发力,上汽、广汽、长安等车企在自9月份以来每月销量均在2万辆以上,随着这些车企在新能源车的竞争优势的扩大,有望实现盈利和估值的双升。后续可关注在新能源车布局加快,销量实现大幅增长的车企。
第3份:如何看待当下的大输液板块?
- 大输液行业概况。大容量注射液,一般称为大输液(Large VolumeParenteral,LVP),一般指容量大于或等于50ml,并直接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液体灭菌制剂,具有药量较大、药效迅速的特点,一旦注射可直接进入静脉并快速抵达全身,是临床上重要的救治手段,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比较高。按照临床用途,大输液一般可分为普通输液、营养型输液、治疗型输液、血容量扩张用输液及透析造影用输液。
- 需求端:疫情冲击及前期积压就诊需求有望释放。疫情之前,我国诊疗人次呈现稳健增长趋势,逐年小幅增长,至2019年,全年诊疗量达87.2亿元。而2020年,全国诊疗量为77亿次,较2019年大幅下降11.24%;2021年有所恢复,达到84.7亿次,但仍不及2019年水平。除诊疗次数外,入院人数、出院人数、床位使用率等数据的变化,也可以说明疫情对就诊需求的压制。短期看,大输液本身普遍应用于新冠感染的治疗,需求有望在短期得到增长。中长期时间维度看,伴随着第一波疫情冲击接近尾声,前期积压的需求以及正常的诊疗需求有望得到恢复,大输液作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也有望伴随着医疗需求的恢复而得到恢复。
- 供给端: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关注包材优化。近些年来国家在新版GMP改造、基药招标降价、门诊限抗、限制大输液等方面都做了政策部署,使得大输液行业快速整合,从2012年之前的400个工厂,到2018年正常运转的不超过30个,龙头的市占率快速提升,2011 年CR20为56.07%,2015年为62.11%,2018年国内CR5高达80.80%,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包材的优化是供给端的主要创新方向,目前常见的创新包材包括创新型可立袋、PP软袋、三室袋等。
- 如何看待当下的大输液板块?大输液板块经历“限抗”、“大输液”限制等政策的压制后,进入行业阵痛期,又叠加新冠疫情限制下,就诊需求的减少,近几年行业的基本面明显承压,行业的收入和毛利率出现下滑。短期内,因疫情冲击引起行业需求短期激增,相关标的的股价也已经出现冲高回落。后续当市场的关注逐渐从新冠治疗带来的大输液需求激增,转向疫后修复带来的大输液板块需求修复时,可以关注大输液板块的投资机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