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错过的农产品期货思考:亿万传奇傅海棠思想精髓
发布时间:2015-9-30 09:12阅读:486
市场是可以预测的
我此次运作棉花期货,证明市场是可以预测的(包括之前运作大蒜电子盘,后来运作豆粕和大豆,甚至包括1991和1994年的种大蒜、1996年和1998年的养猪,都能证明市场是可以预测的)。当价格突破历史极限时,必有它的原因所在,那是严重的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导致的,供求严重失衡,价格就必须突破,只有走出大行情,才能寻找到新的平衡点,这时我们就可以大胆预测,从2万可以预测到3万。
但很多人都认为市场不可预测,市场还经常会出一些意外事件,也有人总是拿“偶然事件”、“意外事件”来为自己的亏损找借口。确实,市场是有意外事件发生,但什么叫意外事件呢?
没有预测到的事件才是意外事件,如果提前想到了,那就不是意外。提前想到了,后来发生了,那叫“应验”不叫“意外”。某个事件看上去是突然发生、偶然发生的,实质上还是要看当事人有没有提前预测到,只要提前预测到了,当它发生的时候就一点也不意外。
有人说,市场不可预测,意外之外还有意外,这只是借口而已,不去努力思考,不去充分考察,不去认真分析,当然无法预测,也无法防范“意外”。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做期货就是做未来,哪怕是做超级短线,也是在预测未来几分钟或几秒钟的行情。如果没有能力预测未来,那还是离开期货市场比较好,或者继续认真学习预测未来的方法,找到其根本性的原因。
如果播种面积减少了,单产也下降了,那么总产量减产就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当然,预测市场牵扯到很多层面、很多问题,预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准确预测需要认真的态度、深厚的功力、和一定的勇气。预测市场,必须考虑当时的市场氛围,大部分人是不敢轻易转向的。预测市场,必须知道历史,了解一项商品曾经经历过的行情,必须知道供求,必须知道相关商品的比价关系,必须知道当下的经济环境和货币环境,必须对天气等所谓的突发事件有所预期。了解不全、了解不透,那是不能去预测、不能去操作的,只有全了、透了才能去预判,才能知道供求关系的“度”在哪里。只有充分准备了,才有资格去“敢想”。即便如此,想了之后,心里也难免会打鼓,因为未来是老天管的。话又说回来,虽然老天不太想让我们知道未来,但它总是会给我们很多预测未来的“线索”,我们想要预测未来,就必须站在老天这一边,必须知道如何搜集和分析“线索”,必须深刻理解何为“天道”。其实说到底,未来并不是我们预测出来的,而是老天告诉我们的。
播种面积减少了,即使单产不降低,价格也不会跌,如果单产真的下降了,就必然会涨,如果外部环境配合,则会大涨。
很多事情,可以提前三个月,甚至提前半年或更长时间去预期,要出现大涨或大跌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还需要哪些条件,当需要的条件真的出现时,你就能适应过来,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惊慌失策、临场退缩、裹足不前,你能够知道接下来市场会往哪个方向走,或者你会知道当下的市场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你可以先埋伏,静等东风,东风一来,你预期中的大行情就启动了。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创造的。
做期货就是要打伏击,打提前量,否则就不是“期”货了,期货做的就是未来。做期货必须先知先觉,不能事后诸葛亮,凡是事后诸葛亮者,不可能赚到大钱。
我为什么不认同技术分析,就因为技术分析多半是事后诸葛亮。我们应该事先就通过严密的分析,预测行情要涨或要跌,并在低位买入或高位卖出,等涨起来或跌下去,突破的时候,就已经赚了不少了,即便是一次假突破,价格又回来了,也不会亏;如果是技术分析,只能是突破了跟进,对后续的行情又无法确定,价格一回调或反弹就会担心,就很容易被洗出来,甚至被“骗到”做反手。很多技术分析的“老师”说先轻仓试单,突破了加仓,再突破再加仓,我看是很危险的动作,因为加仓的成本很高,仓位也越来越大,价格一回调或反弹就会出问题。
做期货还必须有一个好心态,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勇气。一个人在打仗前可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对战局分析得也很好,但真正上了战场,就不一样了,战场上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干扰很多,心态变化了,甚至变坏了,就容易输掉战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看对行情赚不到钱,就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
另外,即便你是做大行情的人,在平时也要少量参与市场,不能停止交易,这样才能时刻感受价格的波动,才能对市场的节奏有切身的感觉。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做交易,就要经常做,时刻把脉市场节奏,再结合充分的基本面分析,才更容易得出对的方向,才便于在大势到来之前,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大势到来之时,有充分的敏感度,才能真正把握住大势,赚到心中想要赚的“大钱”。
做期货就是做未来,如果未来不可预测,那就不要做期货了,除非是做超级日内短线。当然,市场可以预测是有条件有基础的,我们应在可以预测的时候去预测,在不可预测的时候不要去预测。另外,以个人的能力,预测市场是有局限的,能够预测半年、一年内市场大概会怎么走就已经很厉害了,能预测两年、三年便是绝顶聪明了。像姜子牙能够预测几百年,那便是接近神一样的人物了。做期货,应该确立这样一个信念,即“未来的市场是可以预测的”。市场的性质是可以确定的,虽然不能每时每刻都确定,但在各种条件都具备了,综合分析后,可以确定的时候要敢于去确定,并敢于顺势而为。
要对行情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必须要有一个素质:看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只评主观想象。发生一个事情,要了解它的根在哪里?要实事求是地研究、考察,能否看准,能否准确预测的前提条件是要客观、要全面,只有客观、全面,通过理性分析,才能推测、预期后来要发生的事情。能否具备这一能力,与一个人的学历、修养关系都不大,明白的人是少数,能做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做实业和做期货是一样的,要有预测未来的本事,对未来的的判断不准一样要亏钱,只是实业的杠杆小,亏得慢而已。
人必须要有预知能力。不管是做投资,还是做其他事情,亦或只是过生活,都需要预知能力。预知能力越强,驾驭现在、把握未来的力量就越强,从而越能在物质和精神上有所获得。有人说未来是不确定的,预知未来是不可能的,我觉得这是极其消极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是可以预知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明白了事物运行的规律,就能预知它的未来。其实,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这就是天道,是天定下来的规律,人类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去认识规律、适应规律、顺从规律,当然了人类也只能去认识、适应和顺从,一切自以为是、自不量力地对抗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会以失败告终。
不管多么坚定,心里有波动、受干扰都是正常的。做期货,做的毕竟是未来,一个人对未来的预测和判断,不管多么正确、多么坚定,还是难免会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心理产生一定的波动。甚至可以这么说,期货交易者心里有波动是100%的,不管他的观点多么坚定,受干扰也是100%的,不管他的方法有多好。因为交易者即便洞悉了天道,明白了市场运行规律,也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行情、影响自身、影响其他市场参与者,比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有不确定性,天气有不确定性,在中国还有其他不确定性,比如白糖收储、棉花配额短期内的不确定性等。所以,哪怕我100%判断要涨,也会有所担心,因为有些东西可以预测,有些东西不可预测,何况100%要涨也不是一路涨上去,一定幅度的回调都是正常的(或是主力故意做出来的),何况有时候无法100%判断要涨,只能80%或者70%判断要涨,那怎么解决内心的担心和实质上的风险呢?只能通过资金管理来解决,就是不满仓,设止损。满仓操作,一个正常的回调可能就受不了,不设止损,万一看错了或是主力深度洗盘,就会受很大损失。
如果有90%以上的把握,可以重兵(50%仓位)出击,搏一把;有70%-80%的把握,可以战略性逐步运作;只有60%的把握,则最多只能打打游击。
做期货需要认清商品自身内在价值和商品特性
一个商品会不会涨,会不会跌,会涨多少,跌多少,投资者在这方面要进行分析和预判,必须了解商品自身的内在价值,以及其内在价值的运行规律。另外,我们还必须知道,不同的商品,内在价值不同,特性不同,在分析预判时必须区别对待。比如有替代品的商品,和无替代品的商品,在同样的供求关系中,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中,其涨跌表现也是不同的。
这一次的棉花,我为什么敢看到3万?
棉花的主要功能是做服装的原料。
一方面,一件衣服用棉量比较少,也就用几两棉花,棉花占普通的衣服售价成本的比例并不高,比如一件衣服100-300元,即便用了1斤棉花,以3吨计算,棉花的成本也就是15元,只占300元的5%-15%,其实这300元的售价,更多包含的是商场利润、工人工资、物流、税费、房租、利息等。也就是说,棉花价格的涨跌对服装成本高低的影响不大,即使棉花涨一倍,一件衣服的成本提高也比较有限,最终体现在售价上也只是5%、10%最多20%的提升,这对买衣服的群体来说,抑制效应有限,该买衣服的大部分人还是要买,不太会在意价格的小幅上升,更何况买衣服也不是天天去买的,买者对价格小幅上涨并不敏感。这方面的原因给了棉花上涨的空间。不像鸡蛋、猪肉等商品,涨价在终端售价上会完全体现出来,消费者对涨价的幅度更敏感。
另一方面,棉花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不是完全可替代。一件衣服可以用棉花做,也可以用涤纶化纤做,当然还可以用麻或其他的材料去做。现在很多衣服实际上是棉花和涤纶的混纺,棉花的成本高了,就少放一点棉花,便宜了就多放一点棉花,普通人穿在身上基本上感觉不出来。当然了,棉花和涤纶的质感毕竟是不同的,有些人就是喜欢棉质衣服,最好是100%棉花的,或是60%以上棉花的才要,涤纶化纤成分高的不要。棉花一定程度上的可替代性对棉花上涨空间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如果它是无可替代的,那么我预判的就不是3万了,而是5万,甚至8万。
其他的商品,比如大蒜、生姜、花椒等,作为调味品,在百姓和餐馆的食品消费中占的比例太小,人们对它们的价格高度不敏感。不管大蒜是几毛钱一斤,1块钱一斤,还是10块钱一斤,人们都只是吃那么一点点,在食品总支出中占的比例太小。就单单这个层面的原因,就可以打消大蒜大涨大跌的心理阻碍和支撑,在特定的供求关系和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大蒜价格翻倍甚至翻很多倍也是正常的,因为价格的上涨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不大,涨得不够多不足以抑制需求。
比如豆粕,它是一个具备大涨(涨百分之大几十、涨100%)的品种,但一般不会暴涨(翻几倍)。一方面豆粕在饲料中占的比重不大,在100斤猪饲料中,一般玉米占55斤左右,麦麸占30斤左右,豆粕只占15斤左右,因此豆粕价格的上涨对饲料成本的影响不算大,这方面的原因可以助推豆粕大涨。另一方面,大豆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品种,每年的产量很大,库存也不少,对美国、中国和南美诸国来说,大豆都有一定的战略价值,相对稳固的供求关系,相对平稳的生产和库存,使得它暴涨暴跌的空间较小。当然了,在种植面积下降、单产下降、库存下降、气候出问题等多方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豆粕起一波较好的涨势还是可以预期的。从某些层面来讲,豆粕和棉花的特性有些部分是相似的。
相反,还有一些品种,是不太可能大涨大跌的,比如大米。大米在百姓日常的食品消费中占的比例较高,其价格的涨跌对CPI的影响较大,不单是百姓对大米的价格比较敏感,政府也敏感。另外,大米的供应充足,水稻在我国的种植区域相当广泛,各地的水利设施都比较完备,旱了灌溉,涝了排水,基本都能保证水稻的生长和收获,气候对水稻收成的影响要比其他作物小很多,我国水稻每年的收获比较平稳,国家库存非常充足。大米的这些特性都限制了其涨跌的空间。
我们在投资一个商品时,应该对它的内在价值和特性做全面的了解,然后才去分析它的供求和外部影响因素。有些外部影响因素是很微妙的,比如工资涨了也会助推商品价格的上涨,因为收入增长可以减少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敏感度和抗性。棉花和大蒜价格的上涨,其中一部分助推原因就是农民工工资的上涨(成本助推)和市民工资的上涨(消费抗性下降)。
另外,很多人抱怨物价上涨厉害,实际上,物价的上涨远没有赶上工资的上涨。以前工资30元一个月,现在3000元一个月,涨了100倍了,而大米的价格涨了多少呢?以前买一辆自行车要存一年的钱,现在一个月的收入就可以买一堆自行车了。工资上涨快,物价上涨慢,这是物质日益丰富的表现,是经济发展的表现,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如果工资上涨慢,物价上涨快,那则是经济倒退了。
所以,不了解品种特性就做不好投资,不懂经济规律就不懂投资。若不懂投资,财富谈何增长?其实有些经济学家也不一定懂经济。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缺钱,那就应该注入钱。花缺水了,应该浇水,这样才能开得鲜艳。“复而不苏,回而不暖”,经济学家这么说,但他们可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殊不知,苏的时候,暖的时候,价格早就上去了。哪里还轮到你去低价买大蒜、买棉花,低价买进其它商品呢?很多经济学家自己也懵了,不敢投资。其实抓住一个要领就好,缺钱引起的经济危机,注入钱就能有所恢复。货币大量进去了,通胀要起来了,逢低买便是。这么简单的分析方法,为什么一般人不去学呢?
棉花战役的感想
做期货就是要想办法做到暴涨暴跌的行情。如果害怕暴涨暴跌的行情,那就不要做期货了,甚至都不要做投资了,安安稳稳打工赚一份工资会更舒服一些。
作为投机者,到期货市场的目的当然是来赚钱的,当然也是希望能赚大钱的。在平稳的行情中,在震荡的行情中,赚到大钱的概率很低很低,只有抓住一波“历史性”的牛市或熊市,利用期货的杠杆原理和适当的加仓方法,本金才能翻上几倍、几十倍、上百倍甚至上千倍、上万倍。期货市场的好几个传奇人物,不都是白手起家的吗?没有千倍、万倍的增长,哪来的亿万财富?所以我们做期货,应该期待暴涨暴跌的行情,不过前提是自己要有完善的分析体系和分析能力,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否则暴涨暴跌的行情来了,要么错过、要么做反。
2010年棉花战役的激烈程度,财富分配的庞大程度,在中国期货史上都应该算是空前的。一个品种,只有交易活跃了,才会有足够的财富用于分配,一个品种,只有走出一波大行情,才会有财富传奇诞生。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2010年的棉花,浙江一个大户赚了40多亿,另一个大户赚了十来个亿,北京一个大户赚了17亿,当然空头的亏损也是惨烈的,上海一个知名的大户亏20多个亿,另一个不知名的大户亏了8个亿(据说原本是钢材贸易商,亏到整个企业都破产了)。还有一个不可考的传说,新疆建设兵团在棉花上曾浮亏60亿,说是有任务让它放空压住价格,可惜压不住。棉花的大行情,要是没有那么多资金做空,多头就缺少了对手盘,行情就无法持续,如此庞大的财富转移也就无法完成。投机市场就是如此,魅力无穷,又惨烈无比。
做期货要小成,要么靠天分、要么靠勤奋,做期货要大成,则天分、勤奋要一起依靠,而且需要很高的天分,和很多的勤奋。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人只要比较努力,就能实现80分,而要上90分、95分,则要难很多,要么付出超常规的努力,要么激发自己的天分(不同人的天分在不同的领域,所以某个人非要在一个特定的领域激发天分往往是激发不出来的,找准了适合自己的领域才能把天分激发出来,“男怕投错行、女怕嫁错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一旦在某个领域获得了90分以上的得分,其获得的奖赏是成几何级增长的。在一个领域,80分的人月收入2000,85分的月收入4000,90分的月收入1万,95分的月收入5万,96分的月收入10万,97分的月收入50万,98分的月收入500万,99分的月收入1亿。当然,任何人都只能无限接近100分,而无法真正做到100分。
而期货交易这个领域又比较特殊,或许只有5%的人是盈利的,也就说,95分以下的人不管得分是多少,获得的都是负收益,只有达到95分、超越95分才能实现正收益。而一旦超越了95分,财富效应则是爆炸级增长的。
棉花战役结束后,我的资金大约到了1.2亿。如果从翻的倍数来说,算是很多了,从赚到的资金量来说,也算比较大了,但相对赚了十几亿、几十亿的牛人来说,还是差了一两个数量级,这就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和他们比还差远了。赚了这笔钱后,我曾考虑做点其他事业,但我不适合做管理,我有能力驾驭钱,但没能力驾驭人,所以最终我还是决定近几年的核心事业依然是做期货。
大部分人无法第一时间获得供求关系的相关信息,或是无法获得相对准确的供求关系数据,又或是弄不清楚供求力量博弈对价格的影响,不了解一个品种的特性,不了解其他相关品种或相关外部条件对这个品种的影响,所以索性就不去关注基本面了,或是只凭自己的主观偏好、一厢情愿地选择性关注某一些基本面信息,然后得出自以为正确的分析预判。这样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肯定是赚不到大钱的,即使能偶尔赚点小钱,也是无法持续赚钱的。但凡在期货市场赚了大钱的人,都是对某个品种或某几个品种的品种特性、供求关系有深入了解的。我能够在期货市场赚一点钱,并不是因为我足够聪明,而是因为我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研究少数几个品种的基本面情况。
我做棉花是2009年5月建的仓,对当时的我来说,做期货的钱已经比较多了(600万左右)。我没有满仓交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虽然对行情很确定,想要重仓交易,但好不容易赚到数百万的财富不能受太大的伤害;二是从2007年2008年看对行情没赚到钱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满仓交易不容易拿住单子,一个回调损失可能就会很大。
我2009年、2010年做棉花,如果是持仓过夜,基本上都是50%左右的仓位,只有赚到一部分钱了才去加仓,因为我买的是低价,利润又逐步多了起来(利润越来越多时,我还从账户里转了几次钱出来),行情的波动对我的影响就小了,除非是我主动倒手去赚价差,否则反向震荡没法把我洗出来。随着资金翻倍的增多,我持仓手数也越来越多,最多做到1700手单子。
棉花涨到29600我出来了,错过了后面3000多点的涨幅,我并不遗憾;棉花从33000多点暴跌下来,十几天时间跌了八九千点,这一波行情没有做到,我反而是有点遗憾的。因为我当时已经观察到,棉花价格高了以后(现货价格更高),很多纺织厂用棉的量就减少了,因为棉花有替代物。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期货暴涨暴跌行情,最后往往是“物极必反”,比如2008年暴跌之后,2009年1月就以连续涨停板的形式绝地反转。我预期着棉花疯狂上涨之后,也会有连续跌停的模式结束上涨行情。我从29600出来后,就想着要做一把空头,只是当时现货价格高于期货,我一直等着期货价格再高一点再做,结果价格到了33000多,暴跌下来如此之快,就没有做到。
我做期货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价格在底部运行的时间相对长,而在顶部的时间则很短。大牛市的顶部往往几天时间就被空头“攻破”了,价格会在短期内直线下降;而大熊市的底部则需要多头力量持久积聚、多次“进攻”之后才能在一个特殊的时点被“攻破”。所以说,很多抄底的人往往等不到价格上涨就失去耐心了,而很多摸顶的人又往往因为价格下跌太快而错过了行情。如果在大牛市顶部能抓到放空的机会,财富效应是非常之大的。
另外,做期货多年以后,我发现,期货投资的分析思路、分析方法,在现货投资、现货运作中也可以运用,实际上投资思想应该是共通的,因为能够长期盈利的投资思想应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那么这样的投资思想不管运用到期货中还是现货中,必然都是有效的,只不过杠杆不同、具体的运作形式有所不同。
做期货做的是一种预期,做现货很多时候做的也是一种预期,只要是预期就会有对有错,只要是预期就需要运作者提前布局、提前分析、提前操作。当我这样去理解现货的时候,我甚至可以把现货也当作期货,电子盘是期货、贩卖大蒜是期货、种大蒜是期货、养猪也是期货……
只要思路是对的,做期货做现货都能赚钱、都能成功。
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的七条规律
做期货多年后,我发现了农产品期货的一些现象:
1、在大行情中,农产品期货的涨跌幅往往没有现货大。不少人认为期货的价格带动现货价格,期货的涨跌先于现货的涨跌,期货的涨跌幅也大于现货,或许在震荡行情中,这是对的。但在单边大行情中,往往是现货引领期货,现货的涨跌幅度大于期货。甚至,现货的一波行情要比期货剧烈得多,涨跌幅度远大于期货。因此做期货的根本还是现货、是现货的供求关系。预期有大行情的时候,更要关注现货市场的变化,多去了解现货产业各个链条的情况。以前的红小豆、绿豆,后来的大蒜、棉花,在大行情来临时都是现货领涨,现货涨幅大于期货(或电子盘)。
有人说期货的价格是胡来的,这说明他还不懂期货。在某个商品价格大涨或大跌时,往往是现货的涨幅更厉害。2003年国庆,原价2000出头的豆粕,现货在几天时间里提价650元一吨,当时期货的涨停板只有3%,都够10个涨停板了,但期货连续三个涨停就会协议平仓。一些期货品种,经常短时间内大涨大跌,其实那不是期货的问题,而是现货的问题,更本质的说法则是这个品种特性使然。像绿豆、红小豆、白糖这种农产品,本身就不是主要粮食,是小商品、小品种,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老百姓(603883,股吧)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国家的调控力度也不大,种植面积受农民积极性高低的影响很大,所以价格容易大涨大跌。当绿豆从2块钱一斤涨到5块再跌到1块5,当红小豆从3块钱一斤跌到1块再涨到3块,当白糖从9毛钱一斤涨到1块8,对应期货的涨跌实际上都没有现货那么厉害。其实,这些商品在涨价的时候,涨很多才是对的,在跌价的时候,跌很多才是对的,涨多了才能抑制需求、激发种植积极性,跌多了才能激发需求、抑制种植积极性。在供不应求的时候,如果供应缺口很大,不涨是不正常的,小涨也是不正常的,大涨以后,新的价格才能实现新的平衡,否则就永远处在不平衡中了。2010年的棉花就是如此,即便是抛储不让涨也不行,天道如此,市场规律不可逆,任何人只能影响一时、左右一时,影响不了一世,最终,最强大的力量必然是供求关系。
期货是从现货来的,是现货引导期货而不是期货引导现货。期货合约对应的始终是现实存在的商品,现实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现货价格的走势,也决定了期货价格的走势。说到底,期货涨跌的决定因素是现货的供求,期货的涨跌是现货因素引导的。棉花现货涨了,不是因为棉花期货涨,而是因为现货的供应不足,现货本来就是要涨的,并不会因为期货的涨跌而改变自己的方向。说期货市场的投机导致棉花价格的暴涨,说期货市场的投机对稳定物价起了负面作用,这绝对是冤枉期货甚至是污蔑期货。什么是期货?期货是从现货市场衍生而来的,炒期货说白了炒的就是现货的涨跌预期,是现货的供求因素决定了期货的走势。而且在大蒜、棉花的大行情中,都是现货的涨幅领先期货,反过来应该说期货有利于压制现货的价格,有利于平抑物价,那才对呢!
2、农产品的价格长时间低于成本,一旦供求失衡,往往会爆发成倍上涨的大行情。一个品种的价格若低于成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然会下降,若长时间低于成本,越来越多的农民会放弃这个品种,改种其他品种,该品种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必然下降。如果再发生点天灾,进一步导致产量下降,或是大环境处在通胀中,那么供应和需求的不平衡将激烈爆发,价格就会有大幅度的上涨。因此一旦发现一个农产品的价格长时间(一年、两年)低于成本时,就应该去实地考察,获取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体验买方和卖方的能量对比,感受一下让价格喷发而上的力量是否已经形成,这是捕捉历史性大行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品种价格跌破成本的幅度越大,价格低于成本的时间越长,价值越被低估,之前跌得越狠,就越具备投资价值,找到爆发点之后,盈利的空间越大。
3、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如果供求缺口很大,外围环境、其他要素也配合的话,行情就会上涨。严重供不应求导致的上涨行情,如果一开始不涨或小涨,那么后续补涨会很厉害,一开始不涨或小涨是因为人们对供求缺口的预期不到位(或有力量刻意压制),后来确认了供不应求,而且还超预期,甚至严重超预期,那就会狠狠地补涨;而如果一开始就涨了,那么后续一般就涨不动了,因为人们一开始就知道供需有缺口,推动了上涨,后来确认供不应求,但在预期之内,那只是预期的兑现而已,没有新的力量推动,行情就不会涨甚至还会回来一点。2010年的棉花行情,为什么在9月10月11月初大涨,两个月时间价格就翻番,就是因为棉花收获时大家发现产量严重下降,比预期的供不应求要严重很多。2010年的棉花,从2月开始到5月中旬,涨了一波,从1万5涨到1万8,而从5月中旬开始一直横盘。如果2月到5月这一波涨得多了或是2月到8月连续上涨了,那么后续9月10月的上涨就不会出现或大大减弱;如果2月到5月这一波也没涨,那么9月10月的上涨还要更加凶猛。
4、农产品历史性的大行情,往往发生在收获季节。因为在收获之前人们对减产的预期往往不够充分,也没有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往往是预期一亩减产100斤,结果收获了才确认减产150斤,甚至减产200斤以上。大部分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在大幅减产的信息确认之前,总有着各种“希望”和“奢想”,总觉得现在虽然有点供不应求,但等新的供应上来了就会缓解供求关系,非要等到收获了,确认大幅减产了,才发现供不应求没有缓解反而还加剧了,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当大幅减产的信息把他一切的幻想都打破的时候,他可能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在牛市行情中,收获季节的涨幅往往就是最大的。很多事情,看上去不合理,为什么不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涨幅大,而是在“收获”的时候涨幅大呢?其实,事实只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在发展,出问题的只是人们的预期总喜欢一厢情愿。所以在做农产品期货的时候,在通过实地调研或确切的信息认定要大幅减产,并且外部因素也配合的情况下,完全是可以提前大胆预期的,也可以在交易上进行一定的埋伏(如果不打埋伏,不打提前量,等大家都知道大幅减产了,低价买进也就不可能了)。
5、供不应求时价格到底能涨多高?一个价格涨了,比以前高了,就能够抑制一部分需求,这个价格是否足够高了,要看它抑制了多少需求,如果它抑制的需求刚好和供应缺口能匹配,那么价格也就涨不动了;而如果它抑制的需求还不够,需要买的量还是大于想要卖的量,那么价格还是会上涨,价格一直涨到买方和卖方能达到“共识”了,才会停止。而一旦停止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盘整,也就是实现了一个新的价格区间的动态平衡,另一种则是快速下跌,因为那个价格的临时性“共识”是建立在卖方惜售和投机买家大量跟进的情况下的,有效供应实际上没有那么少,有效需求实际上也没那么多,价格会在下跌后寻找新的“共识”点。
6、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不同,用供求关系分析农产品的价格走势比工业品更有效。农产品的消费基本稳定,经济环境好,人们要吃饭,经济环境不好,人们也要吃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多,全世界对农产品的需求基本上是逐步增长的;而工业品的需求则不稳定,经济环境好,人们的消费多,需求就上升,经济环境差,人们的消费少,需求就下降,如果遇到经济危机,需求则会急剧下降。另外,农产品的供应有“靠天吃饭”的因素,农作物都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气候条件好,则丰收,气候条件差,则减产,如果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则会急剧减产(还有遇到天年也可能导致大幅增产或减产);而工业品供应的可调节性就比较高,供应跟不上需求了,就迅速扩大产能(工业品生产可以加班加点、昼夜不停,农产品种植面积无法迅速扩大),供应太多了,则可以闲置一部分产能(土地则一般不会闲置)。所以做农产品应更加关注供应,供应环节出了问题、有了大的变化,才会有大行情;而做工业品则要更加关注需求,需求环节出了问题、有了大的变化,就会有大行情。农产品和工业品有着本质的区别,影响农产品供应的因素,比如土地(土地是有限的),气候、种植面积、单产、农民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等,还有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比如人口、消费频率、替代品等,可研究性强,可确定性高;而影响工业品供应的因素,比如产能、技术革新、矿产量等,影响工业品需求的因素,比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等,可研究性差,可确定性低。说白了就是“天定的东西容易分析、预测、找规律,人定的东西不容易分析、预测、找规律”,而农产品更多是天定的,工业品则更多是人定的。就是说农产品的需求影响小,供应影响大,天气是影响供应的核心因素,如果多方条件配合,核心因素发力,就容易形成大行情,这类大行情比较好判断、好捕捉。
7、不同的农产品价格涨跌的特性有所不同。比如蔬菜类的生姜、白菜、大蒜等,因为不易储存,卖家必须在一定时间内销完,否则会烂掉,供大于求时,卖家一旦急于出售,价格就很可能会跌破成本价,供不应求时又因为库存不多,想买却很难买到而使价格短期猛涨;而大米、小麦等粮食类农产品则有所不同,它们易储存,可调节性强,价格波动幅度就比蔬菜小很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0f744b0102vv2i.html
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网址:http://qhkh.cofool.com/view-442.html
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网址:http://qhkh.cofool.com/view-1248.html
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网址:http://qhkh.cofool.com/view-1272.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