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的深陷泥潭与走出低谷
发布时间:2015-9-24 13:28阅读:289
作为曾经的多晶硅龙头,保变电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被光伏圈所遗忘,但公司9月20日晚间一纸“第二大股东天威集团及部分子公司拟申请破产重整”的公告还是让人们回忆起了当年其投资新能源失败的旧事。而由于面临本金和利息的双重违约,“11天威债”或将再创中国银行间债市本金违约的先例。
另一家曾赞助过世界杯、同时也与天威有过交集的光伏龙头——英利绿色能源也同样面临着巨额债务压力。公司日前发布的二季报显示,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亏损额创新高,同时还有10亿元的中期票据将到期。作为对策,公司称正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人。二季报还显示,英利的短期借款约16.26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3亿美元有所增加,中期票据为4840万美元,长期借款为3.33亿美元。今年4月,英利集团将六九硅业闲置的土地以5.88亿元卖给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储备中心用于还债。而今年10月,英利还有价值10亿元人民币的五年期、无担保中期票据到期。
在资金链日趋紧张的当口,英利还传出变相裁员、拖欠工资的消息。对此,英利发言人王志新日前对媒体记者承认,公司部分员工工资的确因资金问题推迟发放,但事先都和员工沟通过,而且肯定会发。至于变相裁员的指责并不确切,因公司要求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员工要有下车间的经历,同时公司正在进行部门合并。
此外,作为最早一批海外上市的光伏中概股之一,中电光伏也可能步尚德、赛维后尘,濒临退市。公司9月10日晚披露收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资格部的通知函,被告知公司的公众持有证券市值未能达到1500万美元的最低要求,违反了《纳斯达克上市规定》。为此,中电光伏必须在未来180天内重新达到这一最低要求,并连续保持10个交易日,如果达不到则可能会被取消上市资格。
盲目扩张后沉疴难愈
中国能源研究院首席光伏产业研究员红炜告诉记者,光伏产业的没落主要是因为盲目扩张带来严重亏损,也是自身策略和管理出了问题。
红炜认为,天威的问题一是扩张太快。公司2008年最早介入硅料业务时市场非常好,多晶硅每公斤最高可卖到300美元至400美元,但后来金融危机爆发,多晶硅价格一路下滑,跌至每公斤20多美元,加上资本密集型行业先期投入成本大,而天威引进技术不如国外先进因而成本更高,导致企业积重难返。另一问题是业务过于分散,包括在双流、扬州多地投入多晶硅全产业链后又进入薄膜板块,也耗费了其大量资金和管理力量。
而英利的六九硅业也有类似问题。英利由于盲目扩张致使其资金压力过大,而集团的中期战略又太多,难以快速见效。但债务又都是短期债,积压在一起,利息很高,越滚越多,其公开财报的负债率是99%,事实上可能更高。
不过,作为英利创始人的苗连生本人有很强的执行力,其扎实的基础、人员、体量规模使其不会被当地政府轻易放弃,只是缓过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与尚德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有所不同,英利的问题主要来自以往过于激进的扩张和销售策略带来的债务负担,其研发水平和产品参数并不落后其组件企业,只要能解决债务问题,公司仍有可能涅重生。“但很多破产的企业都是盲目扩张太厉害,有些骨干企业欠政府一千多亿,现在仍没有还清。这些企业发展不符合市场规律,应该破产和淘汰,优胜劣汰是市场机制。”红炜如是说。
在红炜看来,尚德破产以及赛维、天威、英利出现的问题,都可归咎于不尊重市场规律。过去,政府从政策层面支持这些企业,没有很好地管理和引导,行业经历了前几年自由无序发展、盲目扩张,结果导致全面亏损,既交了学费,又得了教训。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