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期货功能发挥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发布时间:2023-11-9 09:14阅读:143
日前,记者在大连召开的“第17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暨农畜产业(衍生品)大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大豆期货板块运行情况良好,企业参与度不断提升,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张立伟表示,近几年大豆压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并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豆压榨行业投资构成也在不断优化,现在已经变成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其中民营企业占大豆压榨企业数量的比重在38.3%,国有企业占34.2%,外资企业占27.5%,这种结构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
在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永根看来,由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消费能力提升,国内对蛋白质的需求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再加上国家重视粮食安全的背景下产业集中化程度和理性程度不断提升,这些都是未来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机遇。
实际上,在大豆产业稳定发展的背后,大商所也一直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持续加强大豆期货市场建设。据悉,过去多年来,大商所在持续强化市场监管、守牢风险防范生命线的同时,通过实施“一品一策”确保市场价格信号能够充分合理地为大豆产业配置资源提供引导,并通过实施差异化的保证金策略为实体企业参与提供便利。同时,大商所还积极通过“产融培育基地”“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等品牌项目引导企业学习、利用期货工具,在其支持与推动下,大豆产业较早推广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业务,期现结合已成为不少大豆产业链主体的经营常态。数据显示,今年1—9月,大商所油脂油料板块产业客户持仓占比已经达到38%。
另据记者了解,一直以来大商所持续优化交割仓库布局。例如在豆一期货上,已经形成了以黑龙江哈尔滨为基准交割地,包括东北四省区的交割布局,系统全面地覆盖了国产大豆的主要产区。
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大商所豆一期货交割仓库的产区化设置,为产区大豆企业和农户在家门口提供了一件“金融利器”,为当地大豆产业的发展架上了“金融桥梁”,助力产区大豆农户种植、企业发展迎风远航。
就在此次大会召开前,东北黑土地上又传来了好消息。黑龙江省农情调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晚,该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超2亿亩,7300多万亩大豆已全部收完,多个农场大豆产量创新高,最高亩产超310公斤。有产区农户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气象条件不错,直到收获期也维持晴好天气,大豆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好。“我们大豆平均亩产今年增加到约400斤,蛋白质含量能达到41%甚至接近42%的水平,品质明显好于去年。”讷河市鑫闻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洪伟说。
另据记者了解,10月底中储粮已经开始挂牌收购新季国产大豆。国储收购开启将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未来需进一步关注国储收购量、农民售粮进度、终端需求恢复等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今年以来,国产大豆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态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其中,11月7日哈尔滨国产食用大豆收购价为4930元/吨,较年初的5260元/吨下跌6.27%。同一时段,豆一期货2311合约结算价由5222元/吨下跌至4932元/吨,跌幅5.55%,略小于现货,呈现出较好的市场政策预期和期现回归效果。
事实上,为了应对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豆上游种植主体通过直接或间接卖出期货合约等方式,来对冲潜在的价格下跌风险,进一步锁定种豆卖豆收益。“之前公司以贸易为主,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种植的优惠政策,我们也逐渐接触、熟悉了大豆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因此逐渐增加了种植面积。今年国家号召继续扩种大豆,春耕前我们留意了期货盘面价格,估算了下感觉种植收益还不错,就将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到17000亩。春耕之后,我们在合适的价位卖出了豆一2311合约,这样无论秋收后豆价如何变化,我们的种植和销售收益也有保障。”于洪伟向记者说道。
为了帮助豆农应对大豆价格波动风险,大商所已经连续多年支持开展了数十个大豆“保险+期货”项目。据悉,为进一步探索解决融资难和售粮难问题,今年大商所首次系统性引入商业银行和龙头企业,推出了8个采用“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模式的“银期保”项目,为黑龙江33.24万亩大豆提供了综合性金融保障。此外,还有多家期货公司联合保险公司落地了多个商业化大豆“保险+期货”项目,为更多豆农稳收增收保驾护航。
原文题目:大豆期货功能发挥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