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要点出炉!完善“一群五圈”空间格局,集中发力“黄金内湾”
发布时间:2023-9-21 21:31阅读:144
经济第一大省的国土空间规划要点终于揭开面纱。
作为广东省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也是中国第二份获批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自8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则同意《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以来,相关细则备受关注。今年9月21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规划》亮点内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规划》全文共有13章,按“四空间、两体系”对全省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及海洋空间作出具体规划安排。同时,《规划》以“三区三线”为基础,划定耕地保有量2755.3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2524.1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08万平方千米,确立“一核两极多支点、一链两屏多廊道”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镇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完善“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推动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打造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促进珠江口西岸、湛茂地区一体化和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同时,《规划》明确要集中资源打造100公里“黄金内湾”,依托各类重点平台,促进高端产业功能和高等级公共服务资源向环珠江口地区集中配置。
下一步,《规划》蓝图如何落地?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朱江回应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已同步建设省市县三级通用的“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融合国土现状、规划、管理审批、社会经济等300多项数据,设立214项分析评估监测指标,未来将依托此信息系统实现对规划实施的智慧化监测,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多地国土开发强度大、土地碎片化程度高,如何实现更高效率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成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关键支撑。
对此,《规划》在城镇空间安排上明确提出,完善“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推动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打造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促进珠江口西岸、湛茂地区一体化和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培育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
其中,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县域造血功能,成为《规划》重要方向之一。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建斌表示,《规划》通过建立省-市-县-镇各级规划传导机制,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形成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结构,着力提升县城、中心镇的要素配置水平。
同时,《规划》提出要通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其中包括,系统实施农用地整理、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有序推动国家级和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
“用一句话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土地格局调整,把农村大量的低效建设用地集中到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形成集聚效应,推动解决广东土地碎片化、耕地碎片化问题。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测算,目前农村建设用地约占我们整体建设用地的40%,其中大量是低效和闲置用地,如何把这些资源利用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点。”胡建斌表示。
在实践过程中,广东不少地区已经启动先行探索。深圳润高智慧产业有限公司(下称“润高智慧”)广州公司负责人丁婕在广州市增城区负责的就是一系列针对老旧社区、街道的全域服务治理项目。
“我们主要是在城乡结合区域,通过引入衣食住行等多种产业,盘活闲置的公房、空地、停车场等物业。在不增加政府财政压力的基础上,在老旧城区挖掘出新的发展空间,既给周边群众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企业也能实现盈利,实现多方共赢。”丁婕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道。
丁婕透露,目前润高智慧已在增城区落地5个项目,未来计划将试点模式进一步拓展到增城区13个镇街,持续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建立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共赢的运营模式。
此外,为打造支撑“制造业当家”的现代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提出将实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与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挂钩制度,实施“退散进园、退污进绿、退低进高、退劣进优”工程,同时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促进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和规模集聚,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空间。集中资源打造100公里“黄金内湾”
服务于“海上新广东”建设,此次《规划》在海洋空间利用上也多有着墨。
具体来看,《规划》提出强化“六湾区一半岛五岛群”海洋空间格局,推动大汕头、大红海、环大亚湾、环珠江口、大广海、大海陵六大湾区和雷州半岛的海洋资源整合,优化珠江口、大亚湾、川山群岛、粤东、粤西五大岛群功能布局,促进陆海协同发展。
其中,环珠江口的100公里“黄金内湾”是建设重点之一。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会长马向明介绍,《规划》提出依托各类重点平台,促进高端产业功能和高等级公共服务资源向环珠江口地区集中配置,同时预留重点平台扩区空间,对重点战略区域予以重点谋划和资源保障。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统筹推进环珠江口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跨海通道布局建设,做好环珠江口地区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空间管控和整治修复,将“黄金内湾”打造为国际一流的湾区门户。
目前,珠江口已建成4条跨江通道,在建和规划的通道还有7条,包括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澳门轻轨横琴线、深珠通道和莲花山过江通道。其中,莲花山通道、狮子洋通道以及深江铁路预计于2025年、2027年和2028年建成通车。
除了明确提出要向“黄金内湾”倾斜公共服务资源外,《规划》推出的多项举措或也将进一步推动科技要素向环珠江口地区集聚。
比如,《规划》明确,要大力推进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依托科技(学)城、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创新要素流动畅通的跨境合作平台,支持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建设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核心一环。而“黄金内湾”覆盖的范围与科技创新走廊几近重合。
整体来看,马向明表示,《规划》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空间格局,进一步细化并明确区域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工,提出强化港深、澳珠合作,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同时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引导重点发展平台、科技创新节点沿重要交通廊道集中布局,强化轴带支撑作用,促进跨界地区空间协调布局,提升大湾区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