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证期货卢大印:抢占金融科技应用落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8-30 16:32阅读:108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市场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期货期权市场发展的初心与使命。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稳步发挥“避风港”功能,在助力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加快产品体系建设、推进“保险+期货”业务等方面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报联合中国期货业协会,推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宣传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示范实践,推动期货“小行业”真正担当起服务国家大战略的使命。本文为专栏文章之六。
“跳出期货行业看待整个金融市场,银行、保险、证券、期货是一样的金融属性,因为从本质来看,我们都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我们的目标就是满足客户需求。东证期货目前通过金融科技整合公司各项资源,打造研究和技术两大核心竞争力,解决客户核心需求,这也是我们转型发展的重点。” 东方证券首席信息官,东证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大印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谁能够抢先实现金融科技应用落地,谁就能成为期货行业的佼佼者,就能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牢记初心与使命 找准金融行业定位
“2022年《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实施完善了期货和衍生品市场顶层设计,夯实了制度基础,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相关规则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卢大印表示,“我们欣喜地看到期货行业获得了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注册上市品种不断增加,不断拓宽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已经基本覆盖主要国民经济领域;二是各项配套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业务创新和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带来更多同业和跨境合作机会;三是交易者参与度和专业度不断提高,企业愈发重视对于期货和衍生品的运用,且更为熟练、明确和专业。”
他说,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能已愈发显现,未来期货公司在金融行业中的定位是,实现发现价格、管理风险和配置资源功能的衍生品综合服务商及专业衍生品投资者。
在支持、鼓励期货公司深化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客户方面,卢大印还向记者表达了几个方面的政策期待。
一是限仓问题。他说,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在通过期现业务、场外业务等系列工具服务产业企业时,随着客户规模的增加,场内对冲需求也逐渐加大,部分品种很快就能达到交易所要求的持仓限额,不利于子公司服务各类实体企业。此外,各交易所限仓额度设定至今已有较长时间,随着市场变化,不少品种的持仓量已是初设立之时的几倍甚至更多,建议针对风险管理子公司等行业企业,提高持仓上限。
二是融资问题。部分风险管理子公司在服务实体企业时,面对实体企业资金不足等因素,部分业务存在授信、资金占用较高等问题,但风险管理子公司融资渠道较少,银行授信审批严格,同时受限于《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的期货公司不得对外担保,股东无法通过担保增加子公司的融资途径等方式,从而制约了发展。
三是加强对实体企业培训。“在服务实体企业过程中,部分企业对期货工具、套期会计、税收规则等方面理解不清,导致部分企业不能参与衍生品市场。希望期货交易所、监管部门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协会等,加强衍生品培训。”他说。
四是希望交易所进一步增加在服务实体企业专项活动中的资金支持。他说,近年来,各期货交易所均推出服务实体企业专项活动,但活动门槛和要求较往年均有一定提升,部分企业参与积极性降低。
五是交易所系统互联互通。他说,目前监控中心、各期货交易所都有自己的技术系统,期货公司及子公司需对接的接口和系统较多,希望能尽可能统一。
立足国情创新实践
开拓金融服务“三农”有效途径
记者了解到,东证期货作为国内较早开创性地探索“保险+期货”金融创新模式服务“三农”的期货经营机构之一,始终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中努力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推动“保险+期货”项目,帮助农户有效管理价格波动风险,缓解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保障种植业农户和养殖业农户的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卢大印介绍,2018年至2022年间,东证期货携手风险管理子公司东证润和共承接超百余个“保险+期货”项目,项目覆盖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四川、云南、广西、湖南、湖北、广东、海南等全国近二十个省,期货品种覆盖大豆、玉米、豆粕、苹果、生猪、白糖、橡胶等多个品种。近年来,东证期货积极参与郑商所、大商所和上期所的“保险+期货”项目:2022年共获得三大交易所14个项目的成功立项,截至2023年4月底,所有项目均顺利结项;2023年以来,共获得三大交易所17个项目的成功立项,各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地推进中。
此外,东证期货还创建了自己的“IF公益”(“IF”为“保险”和“期货”的英文首字母组合)品牌,意在通过“保险+期货”这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扶持乡村农业经济,保证农业收入水平,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保驾护航。2022年,东证期货为“IF公益”共投入帮扶资金1402.6万元,开展了包括涉农“保险+期货”帮扶、“订单收购+期货”帮扶、场外期权帮扶党建共建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教育帮扶共29个帮扶项目。其中,涉农“保险+期货”帮扶项目共计投入892.93万元,覆盖十省七县,涉及23590个农户及合作社,进行10场上、线下培训,保险赔付共计2216.38万元。
为进一步做好“保险+期货”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卢大印建议:
一是加大基于期货价格的收入保险试点。他说,当前我国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政策性收入保险试点依然较少。地方政府和基层保险公司机构对收入保险存在认识不足、经验缺失等情况。此外,政策性支持的收入保险试点,较少采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价格波动,因此存在一定价格系统性风险。他建议可明确国家收入保险试点目标价格参照期货市场价格,提高标准化与公允性,产量风险通过再保险市场进行保障,但应注意产量端再保险不能重复保价格风险。
二是进一步优化价格险模式。卢大印认为,价格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常规保险无法进行保障,主要包括两方面问题,一是容易产生巨额赔付风险,因为系统性的价格风险在空间上难以分散,让保险公司面临很大的风险。二是预期价格难以确定,如果确定不准确,被保险人极有可能出现逆向选择问题,使得价格保险难以实现。而现阶段的期货价格险虽已解决了上述问题,但依然存在基差风险无法规避,理赔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等问题。
三是优化税收政策。他坦言,保险公司在通过期货市场转移风险实现“再保险”操作中存在制度性障碍,例如,从期货公司获得的赔款也需要列支为“盈利”纳税。因此,在税务政策上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根据资金性质确定纳税范围。期货公司在“保险+期货”业务中的资金支持等,也建议明确给予税收优惠。
四是优化收入保险定价模型。目前收入保险在产品定价中,尚未充分考虑产量与价格等因素的相关性,习惯性分别计算价格与产量风险,导致保险效率还未完全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在收入保险定价模型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是加大市场培育,降低市场主体硬性赔付率要求。他说,近年来,随着政府资金的接入,部分地方政府对“保险+期货”项目的赔付率要求较高,也有部分地区设置最低赔付率,在现货价格上涨时也会要求较高赔付率,存在投机属性,不利于业务和市场发展,应理性看待保险产品的作用是保护极端风险。
三方面发力 深耕守正创新试验田
据介绍,随着去年《期货和衍生品法》的颁布,后续相关法律法规也将陆续发布,在此大背景之下,各家期货公司都在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卢大印介绍,目前东证期货正在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积极探索期货经营机构差异化竞争之路。他说,目前大部分期货公司存在竞争同质化的问题,严重依赖经纪业务,盈利模式单一,大大限制了行业的发展,《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将扩宽期货公司的经营范围,目前东证也正在立足于自身定位,找出比较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二是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期货和衍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策略和指令愈发多样,投资者对期货公司服务的要求也在上升,东证在夯实基础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深耕数字化领域,开发了繁微智能投研平台和OST极速交易系统,以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科技服务,以此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卢大印表示。
三是优化东证期货境外子公司,提高公司国际化水平。他介绍,东证期货于2018年设立了新加坡子公司,作为东证期货国际化的排头兵,在《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后,公司对境外业务有了新的布局,也带来了新机遇,《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在帮助期货公司打破境内外业务营销的桎梏,有效发挥境外子公司桥梁的作用,双向带动,促进期货公司实现“走出去”“引进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