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租、收益、补贴对玉米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5-8 15:20阅读:190
导语:随着主要生产投入成本的下降,以及宏观对商品市场形成趋势性压力,玉米、大豆种植收益预期相对偏弱,同时也使当前种植补贴政策导向对玉米大豆种植格局的影响程度增强。预计2023年地租成本上涨态势将有所缓和,而化肥及农药投入成本将随原料价格的回落有所降低,地租及收益水平对种植意愿的影响转弱,重点关注玉米及大豆的种植政策因素形成的预期影响。
通常,作物种植的生产决策一般包括两个阶段:耕地资源的配置决策和生产要素投入的决策。前者主要是基于种植户对家庭情况、作物品种补贴差异以及作物市场价格下的种植面积决策;后者则主要是播种后由于外部天气等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投入要素(比如化肥、农药等)差异化的选择决策。其中前者对未来产量预期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种植季到来前,对种植面积的评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响种植意愿的相关因素,即地租(劳动力机会成本)、收益、补贴。
地租变动既是谷物价格的成因,但更本质的则是谷物价格变化的结果。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对地租的描述认为:“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地租的高低则是价格高低的结果。”根据卓创资讯调研统计数据显示,玉米地租成本变动与价格走势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而其中因受劳动力机会成本以及土地资源禀赋的影响,东北地租的涨势较华北地区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作为核心要素成本,地租的资产价值属性还决定了其与利率水平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因此地租成本的变动会进一步固化成为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并且会成为影响作物总体种植意愿的底层原因。
作物品种间种植意愿的差异除了基于地租投入的考量外,还取决于作物种植收益间的比较优势。一般而言,农户种植意向将偏向于同时期作物中成本投入低且收益高的品种。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国内玉米及大豆种植收益差距始终较大,如果不考虑补贴因素,差异平均水平每亩接近1000元。主要源于国内玉米大豆单产差距明显,玉米平均单产水平超1000斤/亩,而大豆仅有300-400斤/亩。尽管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物质性消耗成本投入——化肥,相较于大豆投入更大,用量水平能够达到大豆施肥量的三倍,但以东北地区为例,二者化肥投入的每亩差距也仅有100元左右。所以即便大豆市场价格高于玉米,但从总收益水平上来看,由于单产差距造成的二者收益分歧仍十分明显。而除了收益水平驱动下存在的品种间种植意愿倾向外,政策的导向性也是影响农户种植意向的又一重要原因。
国内种植补贴政策结构工具中主要包括了:生产者补贴、轮作补贴、耕地地力补贴、区域专项补贴、良种补贴以及一次性农资补贴。其中生产者补贴更为直接考虑市场价格和农户收益,金额标准相较其他补贴最高,在大豆种植补贴政策工具中的金额占比或能够达到70%。因此由于补贴政策存在品种间差异,大豆种植意愿受生产者补贴额度的影响,会明显偏离收益影响下的种植意愿。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基于大豆主产区124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大豆生产者补贴自2017年开始实施以来,作为WTO标准下的“蓝箱”政策,有效提升了国内的大豆播种面积。
表 历年黑龙江地区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金额
单位:元/亩
2023年地租成本上涨态势将随着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趋稳,而化肥及农药投入成本将随原料价格的回落有所降低,地租及收益水平对种植意愿的影响转弱,玉米及大豆的种植格局仍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