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地下管廊,再议“里子工程”》
发布时间:2015-9-7 14:51阅读:431
我们认为管廊建设建设主要集中新区配套,形成的主要增量并非在管材,主要的增量是设计、施工、辅助材料(主要为水泥预制件、防水材料)及附属消防、监控设备、IT系统等。我们判断,管廊的投资强度地方差异性较大,参与管廊建安工程的多为大型建筑企业边际弹性可能不如材料及监控IT系统供应商,建材行业我们重点推荐东方雨虹,其他核心受益标的包括:金洲管道,中国联塑(H股)、新兴铸管、纳川股份、伟星新材亦有望受益;
地下的“里子工程”,谈了很多年,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管道政策推进一直处于“困难模式”。2012年开始相关政策就对地下管道有明确的建设目标规定,但推进的力度并不理想,我们认为,地方政府考核机制、财政支持力度的缺乏,使得地下管网公用事业“里子工程”的推进一直处于“困难模式”;我们认为,2015年中央财政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进行专项资金补助、地方政府考核机制的转变,管廊或将突破原有政策推进瓶颈,但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参与及新区规划,我们判断,地下管廊建设进程将地方差异明显,在地方经济情况相对较好的局部地区获得较快建设及推广。
管网VS地下管廊,差别显著:管网还只是管子的事,管廊则涉及“管子之家”,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认为,相对于传统的直埋式敷设,管廊建设对所拉动的的增量不在于管材,而在设计施工、辅助材料、消防及监控系统;而“海绵城市”主要是对生态系统的再造与补偿,对城市水资源进行适时储存与释放的调节
国外的地下管廊——共同沟:最早的地下管廊在19世纪的巴黎出现,从海外的经验看来,市政管网的法规及统筹管理扮演着管廊建设的两个重要角色,一般在配套新区建设、道路改造、地铁修建时建设,而政府财政出资仍是主要途径;
走进厦门经验:厦门自2007年开始综合管廊建设,是首批10家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区域主要在翔安、集美、湖边水库新城配套,管廊建设与道路、绿化同步进行(旧城改造难度较大),其成本主要依靠土地一级开发资金平衡,运营收入则以管廊单位的直接建设成本计算(即不通过管廊而直接铺设所花费的成本),该收入规模相对偏小,难以覆盖建设成本,仅可维持运营费用,PPP模式则主要依靠城市建设基金及以央企组成的社会资本,目前仍是探索阶段。
风险提示:未来无相应政策支持。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