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两品种走势分化为那般
发布时间:2023-3-28 08:53阅读:168
上周PVC主力合约呈振荡下行态势,周度收跌0.54%,周中最低跌至6012元/吨,跌幅2.45%,玻璃期货则呈震荡上涨态势,主力合约周度收涨4.15%。同为建材系商品,走势却呈现出明显劈叉,其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这一分化走势后期是否还会持续呢?
笔者观察到,PVC下游消费当中管材管件占比35%、型材门窗占比14%、地板占比12%、电线电缆占比6%,大约70%左右与房地产相关。玻璃下游中房地产占比78%,PVC和玻璃都属于房地产后周期品种,且去年二者均在房地产拖累下持续下行,价格接近腰斩。
今年1—2月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6%,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9.4%,施工面积同比-4.4%,竣工同比增长8.0%。地产销售好于市场预期,降幅有明显收窄,“保交楼”背景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8.0%。从周度高频的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看,近期也是在逐步回升,地产边际回暖。由于PVC和玻璃都属于房地产后端产品,二者受地产的影响有一定的共性。从表观需求看,PVC和玻璃的差异不大,前三月累计基本上与去年持平,二者的差异更多体现在供给端和库存的变化上。
笔者认为,近期PVC的弱势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整体供需偏弱下,成本线下移成为市场交易主逻辑之一。上游原料电石市场价格松动,山西、宁夏、河南以及陕西等多地区价格下调。当前电石价格已经跌破去年低点,外购电石法PVC的利润持续转好,山东外购电石法利润从-1200元/吨附近回升至-400元/附近。前期由于烧碱价格偏弱,烧碱利润持续被压缩,氯碱综合利润提升并不明显,PVC的成本支撑尚且有效。近期烧碱价格企稳反弹,氯碱综合利润开始提升,PVC的成本支撑不再,在供需未见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价格承压下行。另一方面,在氯碱综合利润逐步走好的情况下,PVC上游工厂的开工率从去年10月份最低的67%逐步提升至目前的80%左右,阶段性供给的增加快于需求的恢复速度,华东和华南等地区再度累库并超过了2022年的库存高点,市场采购情绪偏弱,PVC现货和期货价格持续承压。
反观玻璃市场,在房地产市场转暖、玻璃企业产销状况好转等因素支撑下,3月玻璃期现货价格于1500元/吨一线企稳上行。“金三银四”是玻璃行业的传统旺季,在罕见的持续亏损压力下,玻璃行业经历了自发的产能出清过程,浮法玻璃在产日熔量从去年年中高点176825吨降至近期低点159030吨,降幅达10.06%。在建材需求阶段性恢复的态势下,玻璃行业的产能出清效果显现,库存连续三周下降,玻璃厂家的库存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近期以沙河和华中为代表的两个地区去库明显,玻璃价格上涨态势也更好。
在笔者看来,PVC和玻璃均属于房地产后周期产业,其未来供需的变化仍将受到保交楼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房地产竣工面积的影响,阶段性来看,在二季度预期的竣工小高潮背景下,两品种的需求端都会有一定的回补,新开工大幅下滑的长鞭效应向房地产后周期产品的需求传导仍需一定的时间。
后市来看,玻璃的供需调节转为去库,尤其是目前较多城市的房产销售回暖明显,房地产企业在房屋销售后的销售回款,易于与房地产企业形成正向反馈。而PVC供给对需求的反应更为灵敏,受制于目前的高库存价格表现相对偏弱,市场观望情绪较为明显。伴随着房地产的进一步复苏,PVC也将进入去库节奏,预期09合约将会有不错的表现。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