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生猪行业观察一季度CPI指数变化
发布时间:2023-3-20 13:35阅读:151
【导语】一季度国内生猪供应收紧,价格呈现底部反弹趋势,但由于春节后终端市场需求处于淡季,猪肉价格向终端市场传导不畅,同时2月CPI指数环比由涨转跌。3月份猪肉价格虽有上涨概率,但蔬菜、粮食以及汽柴油价格多是偏弱状态,预计CPI指数或继续走低。整体来看一季度CPI指数整体将是高位回落节奏,与近年季节性变化特点相吻合。
一季度生猪价格整体是阶段性底部缓慢上探的过程。截至3月15日,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外三元生猪出栏交易均价为14.93元/公斤,环比上一季度均价下跌39.14%,较去年同期上涨12.93%;单月均价由14.69元/公斤涨至15.52元/公斤,涨幅5.65%。价格环比下跌主要受终端需求制约,尤其是春节后市场需求降至较低点;价格同比上涨的主要动力则来自供需关系趋紧,且供应面占主导;季度内价格涨势缓慢则是供需错配的结果。
供需矛盾导致生猪价格传导不畅
屠宰环节是生猪以及猪肉价格形成的重要一环,其上连生猪供应下接猪肉需求,所以通过屠宰环节的多项指标可以较全面地监测生猪、猪肉的供需关系以及生猪价格向猪肉价格传导的过程。从图2中可看出,一季度生猪供需比、鲜品猪肉供需比均是高位回落的态势,虽然能反映生猪、猪肉需求有所回暖,但供需比均处于近年同期的较高位,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说明市场存在一定的供需错配现象。(备注:生猪供需比=出栏量/屠宰量,鲜品猪肉供需比=屠宰量/鲜销量)
一季度猪肉市场呈现供需双增的局面,并且供需比缓慢降低。受春节假期影响,1月屠宰企业的屠宰量、鲜销量降至季节性低点,同时生猪价格亦降至较低点。春节后养殖环节压栏惜售、屠宰企业主动增加入库、二次育肥逢低入场以及冻肉收储等多种因素齐聚,生猪价格触底回升,出现反季节上涨。原料成本进一步推升猪肉出厂价,但终端需求仍较低迷,猪肉批发价难以同幅度跟进,导致批发价与出厂价的价差收窄,同时样本监测企业的冻品库容率不断提高,且达到近年同期较高位,也能说明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从价格传导的过程来看,由生产端的生猪出栏到终端农贸市场的猪肉消费,这其中的价格多是递增的关系。从图3中可看出,三者之间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尤其是生猪出栏价和白条猪肉出厂成交价高度趋同,但农贸市场猪肉批发价变化有一定滞后性,且批发价与成交价之间有短时倒挂的现象。这也反映了从生猪出栏到屠宰再到终端消费,存在一定的时间成本和原料成本因素,同时也能看出高价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今年一季度农贸市场批发价与出厂成交价之间的价差持续收窄,尤其是春节后的2-3月份,说明生猪价格上涨未能顺畅得传导至终端。
猪肉价格变化趋势与CPI指数紧密相关
猪肉价格变化对CPI指数也有一定影响,尤其是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时间段。通过分析2020-2023年环比数据得出,猪肉批发价与食品指数、CPI指数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5、0.52,属于低度以及中低度正相关关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环比看,1-2月CPI指数分别是上涨0.8%、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涨2.8%转为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3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11.4%和4.4%,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五成多。可见猪肉价格变化在CPI指数中的比重较大。(备注:因2020年重新调整CPI指数权重,所以只展示新一期数据)
一季度CPI指数或维持高位回调的节奏
首先,从猪肉价格变化来看,由于3月份成本端即生猪价格仍有上涨空间,所以农贸市场猪肉批发价亦会跟涨。但支撑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动力减弱,如二次育肥需求、屠宰企业冻品入库需求均有减少预期,且散户出栏积极性提升,或导致生猪供需比扩大,生猪价格或将阶段性回调。随着终端需求继续恢复,屠宰企业鲜品猪肉销量有一定增加预期,但增幅有限,所以猪肉供需比或增大,猪肉出厂成交价上涨空间受限。同时农贸市场批发价有一定滞后性,清明节的提振效果较弱,所以猪肉价格反弹空间较小,CPI环比难涨。
其次,从近七年一季度的历史数据来看,3月份CPI指数均环比下跌,且农贸市场猪肉批发价环比下跌的概率超过70%。除此之外,食品中的蔬菜价格处于季节性回调阶段,粮食、食用油市场整体是供应宽松的局面,价格多表现偏弱,所以3月份食品价格环比或继续走低。叠加非食品中的汽柴油价格受国际原油市场拖累出现不同程度下调,3月份CPI环比涨幅承压。
综上所述,1-2月国内生猪价格走强,但终端需求未能及时跟进,导致生猪价格向猪肉价格的传导过程不太顺畅,亦对食品、CPI指数产生一定影响。3月份生猪行业的供需矛盾或有一定程度缓解,农贸市场猪肉价格环比跌幅收窄,但蔬菜、粮食以及汽柴油价格多偏弱运行,预计一季度CPI指数将延续高位回调的趋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