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
发布时间:2022-11-16 20:10阅读:269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国民经济明显回升,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9%,比第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继续保持物价形势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坚决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投放流动性;提前完成上缴央行结存利润1.13万亿元;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二是持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和其他专项再贷款投放,截至9月末,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合计已发放超900亿元,设立额度2000亿元以上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三是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8月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行10个基点,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行5个、15个基点;9月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四是把握好内外平衡。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管理,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五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风险,促进金融风险持续收敛。
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传导效率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增强,1-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9月末人民币贷款、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1.2%、12.1%和10.6%。信贷结构持续优化,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4.6%和30.8%。贷款利率稳中有降,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但要看到,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恢复的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抓好政策措施落实,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巩固和拓展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更好结果。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做好妥善应对,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市场主体的支持。落实落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敢贷会贷长效机制,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影响,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工作,保持金融体系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更多要点
央行:10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3%较上年末下降133个基点
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2022年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政策出台后,从实际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看,2022年10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3%,较上月下降4个基点,较上年末下降133个基点。
央行: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
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央行:推动更多有效投资年内加速落地,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
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一步,将配合督促项目开工建设和加强要素保障,加快其他资本金到位,推进金融工具加快资金支付使用,支持项目配套融资衔接跟进,推动更多有效投资年内加速落地,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
央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央行:存贷差扩大本质上反映的是贷款以外渠道的货币创造增多
央行:存贷差扩大本质上反映的是贷款以外渠道的货币创造增多
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总的来看,存贷差扩大本质上反映的是贷款以外渠道的货币创造增多,与储蓄向投资转化没有直接关系。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体系存款总体增长较快,同时由于疫情等特殊因素,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之间的循环不畅,反映为9月末,住户部门各项存款余额增速为14.5%,较企业部门11.2%的增速高3.3个百分点;1-9月住户存款新增13.2万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58%,较去年同期高6.9个百分点,存款的部门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存款总量,因此并不会改变存贷差。
央行: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
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做好妥善应对,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央行: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央行:预计PPI年内将维持低位运行
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第三季度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上涨较快,而出行住宿等服务价格受疫情影响涨幅不及往年水平,CPI上行总体较为温和。同时,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带动PPI涨幅持续回落,10月同比涨幅转负,预计年内将维持低位运行。展望未来,我国经济总供求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产业链、供应链运转较为通畅,居民通胀预期平稳,具备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
央行: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
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更好落地生效,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发挥其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作用。并行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学有序支持碳减排。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支持煤炭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继续投放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三项专项再贷款,加快推动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落地生效,发挥专项再贷款的精准滴灌、正向激励作用。
央行:坚定不移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继续扩大金融债券余额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推动柜台债券业务发展,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债券投资交易、托管结算等渠道,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完善债券承销和做市机制,增强一二级市场联动,提升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及传导功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继续贯彻“零容忍”理念,加大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定不移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央行: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地方属地责任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
央行在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进一步深化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职能,发挥风险差别费率的激励约束作用,提高早期纠正的权威性。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地方属地责任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形成风险处置合力,确保处置措施有效执行和落地。健全金融风险问责机制,对重大金融风险严肃追责问责,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